如何为你的孩子建立规则—建立规则的原则

 

规则和自己有关,和年龄匹配,有真实体验,感受越来越好,有平等尊重的氛围,要提前设限...





建构规则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

无论他是0-3岁,3-6岁还是6-12岁,我们都要试图让孩子知道自己和这个规则的关系是什么。这是特别要强调的,不能把两个没有关系的事情拉在一起。比如之前说的“如果你不按时睡觉,我就不给你买玩具了。”这两个是没有关系的。需要让孩子了解说这个规则对我有什么好处,跟我有什么关联。例如有一个小朋友专横跋扈,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而没有朋友,我们需要给他建立交往规则的时候,我们会跟孩子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拒绝跟你玩耍,我看到你很难过是吗?” 那这个孩子会说是,那我们继续问他“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小朋友会拒绝和你玩耍呢?”他会摇摇头。我们告诉他说“那你想听听老师的想法吗?”他说“哦想听”。老师继续说“那老师看到的是你总会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并且有时你生气的时候会对小朋友动手。你这样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害怕你,他们不敢和你玩儿。所以你想有一段让你觉得很好的关系,你必须要做一些改变。那这个改变就是你不能在跟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动手打人。这是一个规则,如果你能遵守这个规则,老师相信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的。”

这个部分就让孩子了解了不能打人这个规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的需要是我想有朋友,我打人的时候朋友就没了,那我必须改变我自己。”这样他就知道了这个规则和他的关系。

第二个原则:

我们在建构规则的时候,要让孩子清晰,我们大人也要清晰,规则和他的年龄是相匹配的。例如:幼儿园的妈妈给她四岁的孩子报了一个兴趣班,上几次孩子不上了。妈妈说“我必须让他知道做事情要坚持,坚持下来就是胜利。一定不能让他半途而废,不能让他觉得做什么事都这样。”我笑了,说“你告诉我你多大的时候你有这个意志品质的?”当然我不是要宣扬坚持是件坏事。只是希望家长能看清楚在孩子合适的年龄,建立他能够达到,够得着,和他年龄相匹配的规则,才是对孩子生命力真正的协助,否则就是一个阻碍。想象一下你对一个四岁多的孩子要求他坚持的时候,最后疯掉的那个人一定是你。因为对他来讲太难了。当然,一些虎妈虎爸手底下一定会出来一些坚持的孩子。但这个是你想要的吗?所以做父母的要清楚到底我们想要个怎样的孩子。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环境。这很重要。当我们帮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他的年龄段和要给他建立的规则是不是相匹配的。

第三个原则

规则的建立最好是孩子经过真实体验后得到的经验。比如交往的规则,安全的规则。我们不能一时兴起地说今天不能吃糖,明天说吃吧吃吧,今天是个好日子,妈妈心情好你吃几颗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让孩子有真实的经验,能够让他体验到这个事情对他来讲是有帮助的,是他得到的一个经验。比如之前提到的交往那个实例,再比如安全。美国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他们找了一块空地,在空地高一点的地方搭起了一个平面,平面四壁是没有任何围挡的,他们把一群孩子放在平面上玩耍,是20个小学生。发现孩子们很开心,他们总是在一个小圈里玩儿,没有人扩散到四周去玩儿。同样的,心理学家在这四周加上了红砖瓦强,又让孩子们玩儿,后来发现孩子们玩的特别疯,撞到墙上再弹回来都特别高兴。这个实验说明孩子是需要界限的,需要规则的。当有了界限和规则后,孩子们会觉得更安全,会更尽兴地玩耍,会真正拿到他想拿到的东西。所以这样一个真实的体验对孩子来讲,对他来任何一个规则,以及未来去内化这个规则和坚守这个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四个原则

规则的建立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差劲。当我们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就是我们每个父母的发心,有的父母建立规则的时候,孩子就像个受气包似的,一顿的指责,“怎么回事?你为什么...应该...”,这个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和差劲。事实上,还有一种方式会让孩子感觉更好。当我们跟孩子说“如果你要是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一个几百人的讲座里保持安静,能够自始至终地注意去听,不打扰环境的话,那么所有人会认为你是一个非常绅士的孩子,很懂得尊重别人。” 这也是一个规则,我们换一种说法,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更好。如果对他说“你要是在人群里那么喊叫,我就立刻让你出去!” 你就会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语态带给孩子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在一线经常看到父母容易犯的问题,特别习惯在指责中建立规则,而不是在积极地聆听和陪伴中帮孩子梳理规则,从而建立规则。

第五个原则

规则的制定要在平等尊重的氛围里。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七条规则是不能变的。但这所有的规则不是用来约束孩子的,这些规则对所有的人一样适用。每一个老师,后勤人员,孩子甚至家长都在吸纳这样的规则。这样的规则里人人是平等的。如果我不小心踩到小朋友的脚,小朋友会说“园长妈妈你踩到我了,请你给我道歉。”或者当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拿着吃的正在吃,我过去对他说“诶呀太好吃了,可以分享给我吗?”他能够看着我的眼睛非常淡然地说“对不起我不想分享给你。”这是什么?这是他内在的力量。前两天我们还在多功能厅教室里上舞蹈试听课,有个特别小的小点点才两岁多,对一个人高马大的大姐姐说“姐姐,这是我的位置,你占了我的位置。”我当时在旁边看着很感动,当然这个大姐姐走开了,小点点占到了这个位置。她才两岁多,当她能跟一个很大的人表达这个的时候说明她的内在是有力量的。当我们跟孩子在一种平等的有爱的氛围里帮她建立这样的规则,告诉他这些东西能帮她更好的时候,孩子的感受到是非常好的。他透过这样好的感受,内在会建立一种和自我的链接,和内在更清晰明确的自我的认知,而这个部分我们把它称为孩子的价值感。而这个部分一定也会协助他发展成一断更圆融,更让他觉得满意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部分。

第六个原则:

我们在给孩子设立规则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要提前设限。我不同意家长在没有任何忠告的情况下在一个场合里突然就和孩子爆发或有这样的所谓的规则。举个例子,我孩子小的时候家人经常一起聚餐,孩子很容易很快就吃完了,然后就到处跑,大人会很担心,又想聊天,又担心孩子到处跑。这样我就在出门前和孩子来谈这个部分,这就叫提前设限。我告诉他说我们今天会参加一个聚会,很多的朋友在一起,你肯定会吃完的很早,妈妈也知道你肯定会跟小西服小妹妹想玩儿, 但是我们要谈好一个规则,不能够离开我们吃饭的那个房间,妈妈叫你的时候你要回到妈妈这儿来,要确保你自己的安全,你同意吗?我说这个的时候是让孩子了解说我们将踏出这个家的时候未来会发生什么。让他提前知道这样的一个情况,在这样的一个情况里你能如何帮到自己,会让妈妈和你还有这个聚会都圆满的。当孩子每次在这样的一个对话模式里清楚地知道我要怎么做是让别人和我都好的时候,他就开始在遵守规则的时候,经验规则的时候开始让规则内化在他的心里,然后真正把规则的这个部分在他的生命中开始呈现。

总结

规则不应该成为父母控制孩子的一个手段。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为了让孩子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开始控制孩子,并且随意按照他们的要求给孩子设立所谓的规则,那这个时候孩子在这样的亲子关系里感受到的是强制和处处不确定的规则,觉得他心情好的时候没规则,不好的时候到处是规则,你的孩子很可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变得懦弱或者是暴力。所以一般家长来咨询为什么孩子那么胆小内向,不自信的时候,我们刨除这个孩子天然的气质类型和一部分遗传基因之外,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是带给他这个特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沟通模式和父母的态度。这个就和规则有很大关联,去采访任何一对父母,都会说是为孩子好,爱孩子的。但是在父母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父母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你的心念是什么,是为了孩子越来越好,爱是你觉得他太差劲了,你是希望他成为一个更听话,没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还是希望他成为一个更鲜活的有内带自律的生命力的孩子。

我们制定规则是要透过规则让孩子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是有边界的,这样的了解会让他们内在多一份欣喜,从而能让他们更有力量地选择自己想要的,并且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也认为说如果我们能引领孩子给到孩子能够真正滋养到他,协助到他发展的合适的规则,或者说能够让他的心理更强大的,能够更洞察到很多外在世界对他内在影响的一个体系的话,对孩子来讲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们愿意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和遵守一个规则的过程,就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你的爱,尊重和支持。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和自律的种子就会在孩子的心里播洒了下来。

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规则不是硬邦邦的束缚,而是有温度的协助。之前提到规则里的弹性也好,还是让父母知道规则不是为了管束他而是成人和孩子之间一个温暖的约定。当我们把规则的这个度把握住,让孩子真的感受到在和他建立这个规则时真的是带着爱的,接纳和尊重的,规则就对孩子来说一点也不难。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气质类型,他们身上也都带着各自家庭不同的模式,作为父母来讲需要了解这些不同,为孩子建立一个有规则但有弹性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当你说别人的孩子能做好的时候你问问自己想让你的孩子怎样。想让他更好就引领他到更好的路上,让他知道他这一路都是有人支持,有人陪伴的。他能够在生命的成长和历练的过程中让规则带给他的生命的感受不是被束缚管教,控制捆绑,而是真得被协助,被了解,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能做自己想要的选择,和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长按下方二维码一键关注晴天时光成长手记


    关注 晴天时光成长手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