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A股“壳”价值30亿?这不科学!

 

“壳”价未已,投资宜慎...

点击上方

小基快跑

可以陪聊哦!
这两天,“顺丰433亿元借壳鼎泰新材登陆A股”让壳资源再度成为市场热点话题。

然而,从5月初开始,监管层严控炒壳的“传闻”就一直没断。

5月初有投行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小范围约见了部分券商,表示将进一步严格规范借壳类的并购重组。

5月中旬,知情人士称证监会考虑限制中概股借壳回归的措施。

多只壳资源股闻声跌停。市场对壳资源的价值产生怀疑。

“壳”价值源自

上市回报丰厚但上市难



中国股票市场的壳价值由来已久,这是由于A股IPO采用核准制、上市流程较长、并且停发过一段时间的新股等多种原因造成。

而一旦公司上市成功,长时间的等待至少能在两个方面获得丰厚的回报。

第一、公司主体的经营发展层面:只要IPO成功,拿到的代码就是一张融资许可证,融资成本低会成为公司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公司都能获得极大的便利。银行贷款条件会明显优惠,贷款额度也会较大提升,此外直接融资也变得非常容易。

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15年全年包括首发上市、再融资和发行优先股在内,A股市场共实现融资额1.05万亿元。

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220家企业完成首发上市,融资1578.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36%;

399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融资8931.96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12家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融资2036.5亿元、同比增长93%。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同样十分活跃。

据统计,当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2669单,交易总金额约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52%。



第二、大小非二级市场减持可以带来财富的巨额增加。

根据wind数据统计,股改以来截至2015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有2364家公告减持,累计公告减持股数占累计解禁所有限售股的比例为4.51%,累计减持市值占累计解禁所有限售股市值的比例为5.95%。

2015年,被减持公司1594家,占当年解禁公司家数的比例为137.53%,家数和比例均为股改以来最高

被减持股数390.67亿股,为历史最高,占当年解禁公司解禁股数的17.77%;

被减持市值5554.60亿元,为历史最高,占当年解禁公司解禁市值的17.07%。


多方助推

“壳”价值水涨船高



2015年开始,壳市场出现供需两旺、二级市场热火朝天,壳价值水涨船高也是多方面共振的结果。

国内市场估值相对较高,这样不管是套现还是融资,这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市场,大量没有进入A股体系的资产都十分渴望获得入场资格,市场存在大量壳的需求方

此外,有些靠传统产业上市的公司,原有主业已经明显没有发展前景,放弃主业套现走人,同时还能达一趟顺风车带来财富增长,出让上市公司控股权也成为比较好的选择,因此市场也出现了相当多的壳供给方

此外,二级市场典型项目(如申通借壳艾迪西)带来的巨额财富效应,更使市场热情高涨,一二级市场的参与者都趋之若鹜。

申通借壳艾迪西成功,复牌后连续16个涨停,累计涨幅245.3%↓↓↓



当前A股平均“壳”价值

约为30亿元





任何问题的分析不能离开特殊的历史环境,投资方法和投资策略也应该结合所处的环境和大的背景来选择。

A股的投资策略历来和美股港股不同,壳资源的投资分析大概也只在中国股市才有这么大的生命力。

目前,市场对于“壳”价值的估算缺乏统一口径,光大分析师在一篇研究报告中估算A股平均“壳”价值约为30亿元。

测算过程如下:



首先,按照两个指标筛选样本:



符合连续两年亏损、最近一年所有者权益为负、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小于1000万元(现行退市警示规定中的三项财务规定)之一;



市值小于50亿元(今年以来发生借壳的公司首次公告日的平均市值为47亿元)。



其次,按照“总市值-max(16Q1净资产,0)”近似计算“壳”价值。



根据该计算方法,他们提出,截至2016年5月6日,51只样本股的平均“壳”价值约为30亿元。换言之,在现行制度下,A股上市公司普遍隐含一份重组期权,目前市场对其定价约为30亿元。

他们还指出,截止2016年5月6日,全部A股的平均市值约为168亿元,其中按照30亿元估算的“壳”价值占比约为18%,这同样是“壳”价值在A股整体估值中的占比。由于“壳”价值对小市值公司的影响更加显著,其在中小板、创业板所有股票中的市值占比分别达27%和33%。

注册制

势在必行



国内IPO排队的仍然还有600-700家,这几年国内创投市场火热,创投对有些培育成熟了的项目必须要考虑退出的方式了。这些都逼着大家必须抓紧步伐去上市,IPO等不起,借壳是很多资产的第一选择。

所以真的要根治堰塞湖问题,还是要靠注册制。

注册制的推出短期对市场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但是利弊总是需要权衡的,从长远来说注册制势在必行。

能正常进出,正常生老病死的市场,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



本文作者:朱丹

融通动力先锋基金经理

原文发表于《中国证券报-金牛基金周刊》05版(2016年5月30日)
戳我


    关注 小基快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