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正能量叫罗坪精神

 

罗坪地处湘鄂边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在这方土地上山奇石异,地质地貌独特;...



罗坪地处湘鄂边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在这方土地上山奇石异,地质地貌独特;青山环绕,自然生态优美;底蕴丰厚,民俗文化醉人;人气高涨,旅游势头强劲。在这方土地上,有一班人默默在坚守,有一种正能量叫“罗坪精神”,这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难以忘怀。

纵使艰难险阻,他们只顾克难奋进

交通像一道天然屏障,让罗坪成为一个边缘地带。道路条件不佳,可进入性差,一方面让建设成本增加,影响各项建设的速度,罗坪一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另一方面导致出行极不方便,刚开始到罗坪来工作的干部,第一个考验就是坐车。80后的女副乡长清楚的记得从所街到罗坪来报到,不到40公里的路程,因为晕车停了三次车。但是现在她一天坐200多公里的车,中途也不需要停车,她认为只要有心,生理习惯也可以改变。两个外地考过来年轻的干部说,刚开始坐车来罗坪接近4个小时车程,弯弯曲曲的小路,觉得很不可思议,毕业后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远的乡镇。现在觉得虽然远了点,但是罗坪环境优美,工作氛围好,年轻的时候就要多锻炼自己。

政策瓶颈像一把利剑,让罗坪的工作必须向更高标准看齐。原来,罗坪位于两省三市交界处,周边张家界市桑植县和湖北恩施自治州鹤峰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被纳入西部大开发区域,在政策上它们更加优越。修路不用自筹,修房有一定的补助等,有时候罗坪群众会有些怨言。面对这种怨言,罗坪这班人只能做不能说,他们只能靠行动让政策的差异更小。搞基础设施建设,乡政府去争资争项,筹得更多资金,整合多个项目,尽量不让群众出很多钱。5年来硬化乡村道路82公里,2011年政府投资150多万元打通了罗坪乡贯通桑植县的交通瓶颈--罗西公路,解决了8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了长梯隘景区、罗家坪新集镇,各种建设如雨后春笋般。

罗坪的变化得到了广泛关注,澧县、桑植县、临澧、武陵源等周边有一些乡镇纷纷带干部来罗坪学习。他们说罗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在这么偏远艰苦的地方干部能够坚守就是一种勇气,而如此清晰的思路和建设的速度,需要多重的底气、多强的信念。

把事业当追求,他们正在艰苦创业

把工作当成事业,努力是一种态度。罗坪这班人平均年纪40岁,年纪最长的53岁,最小的28岁,他们工作时间长的12年,一般的7年,短的3年。他们没有过人的天赋,只有努力的精神,努力是罗坪干部的唯一优势。他们坚持以罗坪为家,因为发展旅游,别人周末休假,他们周末在乡里为游客服务;乡政府干部偏少,在工作中他们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没有专干一说;他们除了开展常规性工作,还自加压力做了许多没有接触过的工作,为了节约开支,他们努力让自己成为了道路探测专家、工程设计家、地质专家、材料申报专家等土专家。

把事业当成追求,吃苦是一种享受。为了探测西北环线,党委、政府一班人踏遍了从南岳寺—苏市—安溪垭---清官渡的所有可能线路,危险、恐惧与强烈的建设责任感伴随着整个行程。他们徒步穿越过7个小时的峡谷,遇山爬山,遇水淌水。峡谷是无人区,没有信号,他们馒头和泉水用来充饥;他们多次用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在没有人烟、满山荆棘的大山上穿梭,没有路就攀爬,一个拉着一个,几子界、大冒尖、亮垭山,这些群众都少去的山上留下了这帮人的足迹,几天的行程下来,他们脸上多了几条长印,他们规划的线路又缩短了几公里。炎炎夏日,为了防止被蛇咬,52岁的人大主席脚上裹着硫磺煮过的护膝,奔走在从磨市到罗坪的大山间,吃住农户家。工作不就的时候一套衣服要在身上穿三四天。尽管有时候感觉比较辛苦,但只要群众的一声肯定,他们就感觉身体上又注入了能量,满血复活。

从来不等不靠,他们践行不断进取

敢于担当,才能看到希望。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这班人深知“大干大出路、小干小出路、不干没出路”的道理,只有自己不能不靠,敢于担当,罗坪才有出路。所以道路条件差,他们创造条件改善交通环境;没有工业企业,他们变劣势为特色,做生态的茶叶和旅游产业;没有项目没有资金,他们合理负债,边建边还。他们这种担当和作为,得到了当地群众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认可。修建安溪垭隧道,一个村自发捐款40多万,五保老人捐款1000元,给食堂送小菜的老人捐款1000元,没钱的老百姓给捐了价值1000元的蜂糖,乡内所有的工程建设,只要是罗坪境内的材料钱、挖机款,一律先赊账,完工后再付款。“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拼搏的路上总会有鼓掌声,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担当,只有敢于担当了才能看到希望”成为罗坪干部的座右铭。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正是因为这班人的艰辛付出,在他们不断进取的路上频传捷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生态乡、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宜居村庄、湖南省文明乡镇、湖南省地质公园、“湖南乡村旅游十大休闲好去处-记忆里的乡愁原味乡村休闲地”、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摄影家协会摄影基地、湖南省首批文艺创作基地等多种容易接踵而至;中央二套《消费主张--山歌牵出美食来》、中央四套《城市1对1 传承城市民族风 湖南.石门--台湾.南投》、中央九套《行走的餐桌--常德篇》、中央七套《乡土》栏目先后在罗坪拍摄,罗坪味道逐渐被熟知;三年来,省人大副主任刘莲玉、原市委书记卿建伟、多位市委常委等领导;中央美院刘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吴碧霞教授等学者先后到罗坪考察调研民俗文化。传统节目薅草锣鼓多次被省市调演,2013年9月应邀参加常德鼓书进京学术观摩展演,罗坪文化美名远扬。

旧貌变换新颜,他们诠释奋发有为

群众的需求就是这班人前进的动力。他们尽力促进群众致富:这班人重绘了罗坪交通新版图。2014年乡党委书记四次就西北环线建设专题向县委领导汇报,人大主席干起了勘测路线的“副业”,从一开始的质疑到最终以文件形式列入交通计划,南岳寺—苏市—安溪垭这条西北环线变为现实,成为罗坪群众实实在在的福音。随着太柳公路升级为省道,三年内罗坪可进入性差的问题得到缓解,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这班人谋求了茶叶发展的新机遇。再穷也要支持群众致富,2010年在乡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拿出10万元奖励茶叶企业用于设备更新。政府干部全力服务茶叶招商,2014年成功与湖南省茶叶总公司合作,扩建安溪茶叶有限公司,政府帮助征地、跑手续、做规划,全程代办。茶厂建成后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担,罗坪2万亩茶叶成为省茶叶公司基地,使茶叶产业真正走上“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这班人创造了旅游开发的新速度。2009年他们选择在不通路不通水通信信号差的长梯隘村开发旅游,六年光景罗坪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云海日出、天目洞、青石林、红石林、天目洞、银杏客栈、百户寨、千年银杏等景点不断完善,每隔一段时间,景区建设就会发生变化,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群众的幸福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他们用心办好惠民实事:这班人开启了农村养老新模式。他们拆除了已成危房的旧敬老院,投资1200万在长梯隘村新建了敬老院,可容纳200多名老人入住。敬老院周边环境优美,室内设施高端齐备,PVR医用防滑地板、太阳能集中供暖器、无障碍卫生间、洗衣房、监控器、呼叫器、棋牌书画室、医疗站一应俱全,堪称花园宾馆式养老院。目前已入住老人34人,将来会有更多老人选择到罗坪养老。这班人树起了农村道路的新标杆。为更好的联通新老集镇,展现农村集镇新风貌,他们克服了撤除了旧电信大楼,道路降坡,旧路面的破碎、地下管线的改造等众多困难,在集镇沥青路面的铺设中,乡村两级干部10多人两天两夜日夜轮流值班,禁止其他车辆通行,等待40多辆运送材料的车辆,监督道路建设质量,开启了“72小时战斗模式”,建设了山区农村的第一条白改黑道路。这班人打造了特色集镇的新样板。他们立足长远,在新集镇建设中大手笔推进公共设施,铺设了8条下水道、排污管道,做到了所有管线入地,污水3次过滤,每截管道的下地,都派乡政府干部都在场指导监督。目前完成建房48户,集镇所有房屋贴木搬爪、统一了风格,土家风情新集镇已见雏形。

克难奋进、艰苦创业、不断进取、奋发有为是罗坪这班人的真实写照,也是罗坪精神的精髓所在,多少的文字在这种精神面前都会有些词穷和苍白,唯有罗坪的变化、群众的笑颜是这种精神最好的表达。


    关注 天画罗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