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医专访】从后知后觉到勇往直前——李禾园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2012级生物医学专业学生申博经验分享...



个人资料姓名:李禾园
毕业高中: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
专业:求是科学班(生物医学)
毕业去向:贝勒医学院(攻读博士)
联系方式:lizihe41@163.com

  
  
◆  ◆  ◆  ◆  ◆ 

 

       从接到这次写作任务起,就感觉有很多话对学弟学妹讲,可一时又不知如何讲起。 那就先从我的“后知后觉”讲起吧。

其实我一直属于走一步看一步的那种。本科期间,一年里九个月在犯迷糊,一个 月在焦躁,能好好思考并做事的不过两个月时间。我原属竺院混合班,大一转专业进 入求是生物医学班,那时候还带着点高中时的呆萌气质,不知科研为何物,就知道一 个劲的啃书做题刷绩点。微积分,普通物理,化学原理,C 程序……虽然当时学的具体的东西现在已经记不得太多,但不同学科的基本原则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遇 到交叉学科时还是非常有用的。大二开始进了柯越海教授的实验室,才正式开始接触科研。我能遇到柯老师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当我怀着不安和畏惧走近科研时,这个亲切,有条不紊而又灵感迸发的地方让我很快地喜欢上了做实验的时间。同时,讨论课和实验室的组会逼着我开始大量阅读文献,但此时对科研的了解依然是粗浅的。也是 因为机缘巧合,竺院在我大二暑假那年推出了哈佛暑期交流项目,于是我很幸运得到机会去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实习两个月,虽然做的事情类似技术员,有混经历的嫌疑——但师兄非常耐心地与我解释和讨论课题的整体逻辑与走向,也让我受益良 多。大三以后,面临着去爱丁堡还是美国完成本科最后一年的选择,我也没有想太多。 我相信前者会给我系统的训练及与美国不同的体验,就选择了爱丁堡大学。现在想来也是各有利弊吧。就申请美国学校而言,英国的经历肯定不如美国本土;就个人经历 而言,英国确实给了我美国没有的难忘而珍贵的体验;而就科研训练而言取决于实验 室,不能一概而论了。

◆  ◆  ◆  ◆  ◆  

       申请美国学校的过程确是艰苦漫长的,几经周折我最终选择了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申请美国生物医学 PhD 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够对学弟学妹有所帮助吧。因为我比较懒,申请的时候也没有做太多功课,所以我的观点可能有一定偏差,不经推敲,建议有心的小伙伴多参考不同学长学姐的经验,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的背景大概就是 IELTS 7.0,GRE 154+167+3.5,本科 2 年科研经历+Harvard 暑期实习+爱丁堡大学硕士。有一篇挂名的文章,没有大牛推荐信,因此经历不算 wellplanned, 很多事情慢慢才想清楚,迷茫真是太正常了。但我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 力着,摸索着。 多看,多听,多做,且能静下来思考哪怕一点点时间,也就够了。

◆  ◆  ◆  ◆  ◆  后知后觉的经历结束,以下为干货在申请学校之前,首先要向自己确认几个问题:

1. 是否真的要读 PhD 我了解想读 PhD 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需要强调的是,PhD 意味着五年的苦读,训练的不仅是科研思维和技能,更是心智。这需要真正的热情和勇气, 若只是想混日子会很痛苦的,更是不值得。

2. 是否要去美国读 PhD 其实全球都有优秀的 PhD 训练项目,无疑北美是最宽广的平台,但欧洲,日本 还有国内也都有杰出的实验室和研究所,科研氛围和风格也有所不同,不喜美国的可以考虑。但是申请流程和机制都和美国不同,细节我也不是很了解,就不赘述了。

如果确认了自己的心意,接下来就是早作计划,积累优势。

美国学校的招生(生物医学 PhD)一般分为几个阶段:12 月初递交材料和网上申请表, 1 月到 3 月组织安排面试,最迟 4 月会有结果。你可以为自己准备的筹码有:GPA, GRE,TOFEL/IELTS,科研经历,推荐信和发表文章。接下来我从(个人认为)最重要到最次要的顺序聊一下各材料的准备。

1.      科研经历:我认为美国学校最看重的是你是否有资质和潜力成为一个优秀的PhD Candidate。这一点能从你科研经历里面最直接地看出,而其他的都不免间接和片面。本科在国内的科研训练得要认真对待,对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兴趣很重要,这个不用多说。关于海外实习,时间上建议在大三暑假(你已经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和自主思维能力)。如果已经有dream school并且能找到机会去实习那是再好不过了,许多学校还是非常偏袒于有本校经历的学生的。如果不能,那就尽量在你感兴趣的领域找水平高的实验室实习,顺便混推荐信。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积累实力,也就是提高科研技能和思维能力。个人认为,无论无聊是PhD申请还是无论什么时候,实力不是唯一的考量,也不可能被客观准确地考量,但永远是最重要的。

2.      推荐信:说美国学校只靠实力而不靠关系的都是心机。虽然此“关系”和天朝的“关系”不太一样。美国学校很重视推荐信,因为它能从推荐人和推荐力度里掂出你的分量。大概就是越牛的老板写的越强的推荐信就越有力。因为我在这个上面做的不算成功,情需要详细攻略的小伙伴参考其他文章。

3.      发表文章:这个其实是科研经历的副产物,但是它的好处就在于它比科研经历直观可量化,所以显得很有份量。

4.      GRE:美国申请标配,还是挺重要的。我的建议是在大三寒假或是更早就开始着手准备,这样时间会比较充裕,第一次考可以找找手感。当然,对于极度懒人,极度自信者和计划通们可以选择到5月甚至10月再考,毕竟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分数在我看来大概是,320勉强过得去,325以上才算好,330就可以横扫千军了。刷吧。

5.      GPA:自然是越高越好,但因为浙大给的出国绩点都不错,只要不太差就好。有丰富的经历和牛推的话,3.1也可以杀遍大半个美国的(当然这是极端情况)。

6.      TOFEL/IELTS:语言能力测试,能过得去就好。托福刷到100,雅思到7.0就大概可以了(不排除个别名校的过高要求)。因为美国部分学校不接受IELTS,所以还是考TOFEL比较好。

        当手中的筹码齐了,成功已经一大半了。当然申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材料就是 个人陈述,学校希望知道你对自己过去以及未来的定位和设想,你的动力和梦想。个 人以为这个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包装,但还是以真实为主。如果你觉得描述你对科研的热爱很困难,那么可以重新思考一下要不要读 PhD 了。

◆  ◆  ◆  ◆  ◆  关于投学校,不同的人有不同风格,有广撒网的也有专攻的。我推荐的是拿一两所保底,然后尽量冲好的学校,最想去的学校可以多做些功课,把自己的向往在个人陈述中体现出来。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吧,大多学校会邮件通知面试和最终结果。面试不需要多说,自信并展现出实力就一定没问题。等待结果的过程会比较煎熬,但最终拿到 offer 的那一秒,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  ◆  ◆  ◆  

        最后我想感谢的是欧阳宏伟老师,作为班主任对我们这一届学生的关心、帮助、 指导和规划远远超出了班主任的范围,相信他的眼光和睿智,这也是我为什么坚定不移的选择走“3+1项目”的原因;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柯越海教授,不仅帮我找到了自我探索科研的方法,还培养了我良好的科研习惯和人生态度;最后感谢基础医学院的所有的老师们对我的培养和帮助。祝好大家一切顺心如意。


    关注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