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曾经划着小船,登上梦幻岛,聆听海浪的声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年少时,我们都渴望快快长大,去看外面世界的繁华,于是纷纷离开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每天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人,和他们相处其实很容易,只要掌握这其中的规则,保持微笑,礼貌回应,不准情绪化,就像机器化的标准生产那样。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不太一样,但又不能表现出来,竭力保持着和他们友好的距离,又努力的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同类。



尽管现实世界有着它的残酷,但却并不妨碍那些仍然相信,心怀梦想的人们去发现其中的美妙。我们在《彼得•潘》的童话书里找到了一些纯真、简单的话,想和你一起分享。



星星无比美丽,但它们永远置身事外,这是对它们很久之前做过的一件错事的惩罚。





最令人不安的念头是:总想着保持良好形象的人,本身不就是个坏形象吗?



也许你会说我早该是个长大的男人了,但我却只想做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





每当一个孩子说“我不相信仙子”,就会有一个仙子在什么地方跌落而死。

 

“妈妈,你现在为什么不能飞了呢?”

“人长大后,就忘记怎么飞了。因为我们不再快乐、单纯、无忧无虑。”





当一个新生儿第一次笑出声的时候,他的笑声会碎成一千个碎片,它们到处蹦跶,就成了仙子。



我们总是偷偷溜走、离开父母,就像那些最无情的人一样——孩子们就是这么一种冷漠的生物,可他们看起来又是那么地迷人。我们都曾经历过一段特别自私的时间。而每当我们需要被关注的时候,我们便又会理直气壮地回来索取。



孩子们经常划着小船,登上这些充满魔力的海洋。

我们曾经也是如此。

而且我们至今仍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尽管我们已经不再上岸。





每一个孩子第一次遭遇到不公平时都会这样。他一心想的是:他来到你的身边并且信任你,他就有权利得到公平的对待。要是你给了他一次不公平,他还是会爱你,但他再也不会是原来的那个男孩儿了。



苍白的光星星点点地映在水面上,再过一会儿,你就能听到世界上最悦耳却也最忧伤的歌声,那是美人鱼对月亮的呼唤。

死是一种伟大的冒险。

 

自信地以为,等待我们的会是永远的奖赏,而不是惩罚。

 

只要孩子们是快乐、单纯、无忧无虑的,事情就会一直这样,并将永远持续下去。



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童话世界里,最浅显却奥妙的哲理。“不忘初心”是谁都想要做到的,面对现实复杂的游戏规则,你在坚持什么?



做出这本童话书《彼得•潘》的人叫许莎莎,她200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习结束后,又被保送继续在北大中文系攻读研究生,并与2011年至2012年赴比利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看似一帆风顺的成长却也夹杂着无数的困惑和担忧,很长一段时间,许莎莎无法摆脱抑郁的状态,无力于现实的挣扎,不知道人生何去何从。耗费8年时间,她终于拿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毕业。

仿佛是一种指引,许莎莎最后在童话世界里找到了“归宿”。
 
▲  许莎莎


为了做这本“真正意义”的童话书《彼得潘》,许莎莎找来了自己的大学好友,曾在童话故乡北欧留学的靳锦;在国内外的众多插画师中许莎莎找到了伦敦艺术大学毕业的Grace Suen;而书的装帧就交给了要做一本“纯粹的童话”的“芸哥”。四个来自北京、伦敦、上海的“元气少女”,为了一个共同喜爱的童话故事,跨越了一年的时间和半个地球的空间距离来完成这本童话书的制作。



“我觉得这个过程本身就像一部童话一样奇妙,因为童话就总能给人带来奇迹对吗?”许莎莎说,“我们真心爱这个故事,因为它关注的是人类永恒的情怀——对童年的怀念、对童真的向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将失去的东西,只有在童话中,它们才能复活;只有在文字中,它们才能重新闪烁起那神奇的光芒。”

你一定听过那句话:有些事物,我们长大了就看不见了。



没错,这就是童话。

在静谧的夜空下,彼得•潘和小伙伴及小仙子一起飞升,飞过月球,飞向找不到却一直存在在那里的梦幻岛(Neverland),那里只有自由的风声和无休止的嬉戏声。

曾经,我们也划着小船,登上梦幻岛,聆听海浪的声音……
< E N D >
文字创想家 | 蕾潼
线条剪切狮 | 沛沛
  童话能带来奇迹对吗?  


    关注 鲁豫有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