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野枞香自来

 

春天,是花的季节,而在南方山区,它还是茶的季节。  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捧着鲜花,带着来自家乡的野...



春天,是花的季节,而在南方山区,它还是茶的季节。

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捧着鲜花,带着来自家乡的野生红茶探望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红茶泡开后,见其汤色金黄,滋味醇厚,新鲜甘甜,芳香馥郁,既有自然的松香,又有老枞的韵味,已是105岁的张老瞬间笑逐颜开,他认为这样的野生红茶是当前最具特色的红茶,叮嘱我们要好好保护、合理开发,并赠书“古道野枞”四字以资鼓励。借此因缘,我在采茶的季节,有了寻访“古道野枞”之旅。



南方时有雨雾,去的那天,透过车窗往外看,天地却是如此敞亮。午后,远方烟云飘渺,八斗奇峰时隐时现,桥下清凉澄碧的交溪水穿行如练,越野车载着我一路盘山而上。八斗村毗邻浙江泰顺,山间蜿蜒着年代久远的闽浙古道,沿途山势峻峭,群峰耸峙。这里远离工业区,自然生态保持完好,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到了高处,天风临海,深谷疑云,高岗锁雾。



车停在八斗村荒废的小学校舍,土墙黑瓦的旧时宅院错落分布于山水之中。我停停走走,沿着山脚的青苔古道一直往山顶前行。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我就看见那原生态的福安菜茶种群散落在平均海拔900米以上的闽浙古道两旁。这片野茶树就长在松树林下,早上旭日东升,照射山崖,中午阳光被岩壁、树木所挡,地暖不热,气候温凉,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再加上飞瀑流霞,温和湿润,养分充足,它们可以吸纳天地灵气,聚集日月精华,瞧那一株株、一簇簇的茶树,偶尔晃动,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光芒。



据了解,这片野生茶园完全处于野生状态,不施肥、不打药、不修剪、不除草、不翻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生长,虽然看上去高矮不一,杂乱无章,但走到跟前,你就会发现,它们当中没有枯叶,没有残枝,一样的葱茏。

阳光从崖壁那头斜射而来,随行的人放慢了脚步,时不时有人用手轻轻地抚着嫩绿的茶芽。可是,野生茶园里蚊虫较多,上世纪飞机播种绿化的松木早已成荫,结着密密层层的蜘蛛网,松针落到地里自然腐化成了茶叶最好的营养供给。我们来时,正逢采茶工前来采茶,那低头躬身的样子在我看来特别亲切。我情不自禁地轻轻撷取鲜嫩的茶芽,托在掌心,俯身一闻,混合着兰香与青草香的气息竟是如此清幽,那芽叶形如雀舌,芽尖似峰,一团轻紫,叫人喜欢。《茶经》云“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想来,正是好茶!

“野生菜茶是制作坦洋工夫红茶的珍稀品种和上好原料”,同行的长期从事茶叶研究的福建省茶科所郑乃辉所长告诉我,“这是在福安境内近几年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一处大面积野生菜茶,原生态有性种群福安菜茶十分罕见,具有较高的保护与利用价值”。



发现并开发野生菜茶的是我福安师范时的同学,我去了他那位于八斗村的标准化清洁茶叶生产厂房,从炒青到揉捻再到烘干,先进科技已完全代替传统手工制茶。厂里负责人自豪地向我介绍:韩国食品研究院农学博士金相熺教授对独特的茶品质情有独钟,曾亲自到八斗大水坪的直控原生态福安菜茶种群保护区探究、考察、指导。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系主任叶乃兴教授也带领学生到保护区调查研究,认为是所见过最独特的原生态茶园,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我的同学告诉我,公司正抓紧开发保护八斗、古岭宅、毛家坪等计1600多亩的生态茶园,并建立直控的原生态福安菜茶种群保护区,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当地农民树立生态保护及种植理念,推动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与此同时,他们还将组织力量对这片野生菜茶展开普查、统计及相关科研活动,并采用“院校+公司”的形式,建立坦洋菜茶种质资源保护区,利用其遗传资源来培育推广优质或特异优良品种。



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心怀民生之艰,致力于扶贫脱困,常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身体力行解民忧。习近平曾多次来到山高路远的穷乡僻壤——范坑乡村调研,而且还深入到闽浙交界的毛家坪村,当时的毛家坪是“茅棚土舍田地差,鸟不宿来猴不爬,乞丐路过不驻脚,姑娘不来找夫家”的典型贫困山村。习近平了解村情后提出,范坑乡发展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走“种养加”生态发展路线。习近平十分注重农业发展,也很重视生态保护,在调研时再三嘱咐群众要根据环境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在注意保水、保土、保肥,避免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大力发展茶叶和林业。那以后,乡里掀起了种植茶叶和林木的热潮,也点燃了这个特困乡脱贫致富的“星星之火”。现在,茶叶已成为该乡很多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范坑乡也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乡”。在众多原生态绿色纯天然的农产品中,毛家坪闽浙古道旁的野生茶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闽越枞韵越千年。高山茶树静没于云雾中,恬静中蕴藏着生命的力量。

回来时,我的同学给了我两大包他用野生菜茶制作的红茶,一到家我就独自一人躲进居室里泡他的茶。泡开的红茶,凑近一闻,竟有些眩晕;细细一品,滋味甘甜,齿颊留香。一杯完了再续几杯,所思所感始终如一。听闻安溪铁观音有“观音韵”、武夷岩茶有“岩韵”,我想,这便是野生菜茶的“枞韵”了。

时光回到80年前,1935年8月,为推动坦洋工夫的发展,张天福先生受命在福安建立福安茶业改良场(现福建省茶科所),同时创办福安农校。身为茶业改良场的场长,又是农校的校长,他与坦洋工夫结下了良缘。这么一想,冥冥之中似乎又有一种牵挂,用福安野生菜茶制作而成的“坦洋工夫”,或许就是那100年前在巴拿马万国展览会上获得金奖的红茶。



行者总在路上,正如泡开的“古道野枞”,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可那杯中的茶,始终溢满不可剥夺的香,一天、一年,哪怕绵延几个世纪……


    关注 润知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