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随着通讯事业迅猛发展,书信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慢慢地被淡忘了。现在年轻一代已经提笔不知道怎样写信了,一切通讯交往全部已被手机、电话、网络所代替。可喜乎?可悲乎?...





【秋
深帖】译文:道

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

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

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复。


【秋深帖】是古人的一封家书,全篇用词工整严谨、平实真切的叙事、看似淡然的语气中,人们可以
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当时从容惬意的家居生活。主人翁娓娓道来,语气诚恳对长辈的关爱,字里行间,揖让进退,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书信的格式可以看出古人的
高尚修养也反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随着通讯事业迅猛发展,书信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慢慢地被淡忘了。现在年轻一代已经提笔不知道怎样写信了,一切通讯交往全部已被手机、电话、网络所代替。 可喜乎?可悲乎?
“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饱含深情的感叹,彼时道出了李清照对书信的期盼对丈夫的思念,此时也在询问我们,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还有谁会遥寄一封信笺来传递感情呢?
长此下去,不仅仅是书信远离我们而去,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遗失。现代文明在吞噬传统事物的同时,更危及了那悠久文化背后深深的情意。如果有一天,传统的书信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那将成为我们情感上永远的悲哀和伤痛。


    关注 养心堂书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