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 【深度】苏宁的转型之路走通了吗?

 

买球队,搞影视,缠斗京东,和阿里深度合作,苏宁的招数层出不穷。...



砺石导语:前BAT时代,苏宁是中国最具统治力的零售渠道体系。但是在“美苏争霸”中胜出后不久,苏宁就主动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历程。最近一年多以来,苏宁的一系列动作,更是让很多人摸不到头脑。足球、影视、电竞、创业,全面出击背后,有怎样的战略意图?

“猫宁组合”又来了。

6月2号晚间,苏宁云商宣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最新进展,最终苏宁云商以15.17元/股的价格,发行19.3亿股,成功融资290.86亿元。其中淘宝认购18.6亿股,总额282.3亿元。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苏宁云商当日的收盘价格仅为11.06元/股。所以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溢价投资。

苏宁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被认为是中国消费行业中最重磅的一个组合。这两家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总和之大,已经接近中国供销合作社系统4.3万亿的销售总额,并远远将其他零售企业甩在身后。

此前一天,双方在北京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方案,旨在进一步利用双方的产业链、资源优势,扶持一批优质的商品供应者,通过提供产业链的渠道、金融、物流等关键要素的服务能力,联合广阔的“第三方”力量,进一步扩张在中国商品零售市场的比重。

这场活动在网络上进行了直播,最终有100万人次在线观看,据称其中大部分是阿里、苏宁平台上的中小企业,以及产业链条上的各类参与者。在这些关注者的注视下,张近东再次以他标志性的沙哑嗓音,向外界表露了他的转型决心。

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C2B的反向驱动供应链管理能力、工匠精神,张近东对互联网的前沿应用领域如数家珍。决意转型以来,苏宁一直在紧跟互联网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扩展以线上、线下销售体系为核心的业务矩阵,并通过和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苏宁模式的O2O零售落地。

张近东的勇气值得钦佩,很多人也非常关心苏宁多年来变革转型的进程,就连李克强总理也曾经亲自询问相关情况。那么对于苏宁来说,多年来一直在推进的互联网化转型战略,真正成功了吗?

苏宁的新业务迷局
如果仅仅从数据上看,苏宁的转型还在向非常积极的方向发展。

根据苏宁云商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苏宁全年营业收入1356.76亿元,同比增长24.56%;其中线上平台商品交易总规模502.75亿元,同比增长94.93%。

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印证了张近东对于互联网零售的判断,而在线下营业收入数据起点极高的基础上,再度实现了一年内大增四分之一。这显示了苏宁的线下零售网络,仍然处在非常活跃的状态。

在线上端,苏宁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和京东的“掐架”。这场被苏宁内部称之为“平京战役”的商战,给网民留下了相当多值得回味的段子,比如一串货车组队环绕京东总部,还有“老板若是真的强,头条何须老板娘”这样挑衅味道十足的海报等等。

制造话题、博取眼球,苏宁的互联网化公关、传播手段越玩越好,随之而来的是苏宁易购线上平台销量的持续增长,2015年销售总规模实现了接近翻倍的增长。

在大搞互联网化公关的同时,苏宁也开始了在体育产业上的投资,耗费巨大。2015年斥资数亿元,买下了江苏舜天足球队,并在随后以大量的现金和“买买买”的方式,引入了若干大牌外援和几个国内强援,赚足眼球。

足球搞了还不算完,在2015年年底,苏宁宣布了新的未来发展战略,根据战略,公司将在“创业”、“文娱”、“电竞”、“体育”、“公益”等方面“全面出击”,一举一动紧扣当下年轻一代人的需求。

其中最重要的,是未来五年,苏宁将在苏宁云店等自有物业里建设200家苏宁自有品牌电影院。而苏宁文创公司将进入影视内容研发、投资、制作等环节,未来五年内与好莱坞及国内各大知名影视公司深度合作,将影视内容产业与苏宁其他相关业态结合,打造新型零售营销模式。

再加上苏宁在锤子手机、努比亚等手机品牌上的一系列投资,以及在PPTV聚力业务硬件化方面进行的变局,苏宁一年多以来在多个领域全面出击,甚至涉足了很多无法盈利的“烧钱”业务,让人很难看清楚,张近东究竟是怎样思考和判断的,更有很多人认为,苏宁就是在追求热点行业盲目投资。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张近东的“特殊”互联网思维
早年在苏宁收购PPTV的时候,市场上就有非常多的声音,认为对于苏宁这样一家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来说,贸然进行这样的投资是非常危险的。

不幸的是,事情最终也大抵朝着悲观的预期演进,PPTV的体育直播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仅西甲转播权一项开支就达到了2.5亿欧元,这还不算其他内容所需要的开支,以及进行硬件化探索所需的投入。

大量的资金投入,让上市公司苏宁云商不堪重负,PPTV被认为是压制股价的重要因素,最终在2015年11月被剥离出上市公司。

虽然整个并购整合历程难言顺利,但苏宁的互联网化运营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苏宁的规划中,网络电视可以和苏宁平台上大量电视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其所带来的巨大流量,开展更多类型的互联网模式销售,不仅包括对线上易购平台的引流,还可以直接通过PPTV操作系统,实现在客厅端的购物体系设置。

最终的现实情况,是这个进程阻力重重,预想中PPTV应该发挥的作用,直到现在也没有最终成型。

作为一个传统的线下业务为主的企业,苏宁对于纯互联网业务掌控能力稍弱,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张近东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互联网企业不仅估值相对较高,且高管难以管理。

因此苏宁在母婴电商红孩子之后,再也没有投资过互联网企业。在为电商业务的输血引流方面,苏宁除大量广告投放之外,也需要有更多其他途径。

在这方面,熟悉互联网企业运作的阿里巴巴,通过对UC浏览器、微博、高德等流量入口企业的并购,实现了为电商平台引流、传播的工作,效果显著。但对于苏宁来说,这个模式并不合适,不仅市面上已经很少再有合适的标的,而且以PPTV的经验来看,即便收购之后管理起来也很困难。

因此苏宁再次将眼光投向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实体。

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苏宁在各类经营性资产上下足了功夫,不仅让传统的线下门店大量接入互联网,成为重要入口,还通过收购足球队并大举投入,吸引数量庞大的球迷群体,并意图通过进入影视、电竞、创业等庞大的“眼球经济”领域,进一步实现对最广泛用户的“圈占”工作。

不出意外的话,苏宁日后的策略,将是大众喜欢什么,就将大量的资源向这些领域进行倾斜,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关注度,为线上、线下的平台积蓄潜在用户。

虽然这些业务大量都在线下进行,但这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互联网思维。

玩不转互联网并购与整合的张近东,用这种方式践行着自己对互联网的思考。他不仅用互联网的工具,对零售业务、金融支付体系进行了改造,更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大量在线下颇具价值的流量入口,实现对苏宁零售平台的持续输血。

企业的转型,首先是企业家的转型,企业家的转型,首先要做到思维的转型。从这个角度上看,苏宁获取转型的最终成功,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

张近东这个外表干练、嗓音沙哑的南方男人,以其特有的商业敏锐嗅觉和强大的渠道掌控能力,在前BAT时代造就了中国最具价值的商品流通渠道体系。

在后BAT时代,他又将利用自身多年积淀的线下资源优势,和灵活的互联网思维,取得怎样的转型成绩?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关注 砺石商业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