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讲坛】菩提子颗数寓意及名称的由来!

 

“菩提”梵语为‘Bodhi’。“菩提”是印度佛教东渡传入中国之后的译名,意指为“了却尘世三千烦恼...





“菩提”梵语为‘Bodhi’。“菩提”是印度佛教东渡传入中国之后的译名,意指为“了却尘世三千烦恼从而领悟的无上智慧”。 “菩提”等同于思想中的一种“道”。



相传释迦牟尼涅盘之际,曾以手拈花示众弟子,众弟子不解,唯有释叶尊者会心一笑而顿悟,于是释迦牟尼把代表“佛心”的禅宗传给了迦叶,释叶尊者成为了西天禅宗的初祖。

禅宗的传教皆为师傅与徒弟的面面相授,需要修习者的顿悟,难以明言,因为所谓菩提的证得,也是一种顿悟,菩提则是一种境界。



菩提树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是一种桑科榕属的植物。分布于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及印度,是印度国树。





佛与菩提树



菩提树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修道时,菩提树神便以树叶为释迦佛挡风遮雨,保护他安心修道,故名。

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它是佛教圣树,东南亚佛教国家信徒常焚香散花,绕树礼拜,沿习成俗。

六祖慧能名句



中国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喻。

中国菩提树





中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广州海幛寺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

菩提子名字由来

“菩提子”并不是菩提树上所孕育而生的果实,关于其真正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源于星云大师监修、慈怡法师主编的《佛光大辞典》,其中记载“菩提子”实际是bo-di-ci(西藏语)的果实,这种果实多产于藏区大雪山之下,颜色发白泛亮,远看犹如珐琅上色一般,后来被僧侣拾取用作佛珠,唤为“菩提子”。



除西藏雪山外,唯有隶属邛崃山脉的四川成都天台山生长着这样的奇物,又被称作“天台菩提”。据此,此处可能是“菩提子”的发源地。别一种说法则源于我国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书中李时珍用“无患子”来称呼“菩提子”。按李时珍的观点,菩提子并非是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一种名叫“川谷”草本植物的种子。



如今我们在文玩市场上所见到的菩提子被称为“文玩菩提子”或“文玩菩提籽”。这种文玩菩提子虽然被冠以“菩提”之名。其实与菩提树及种子并没大联系。文玩菩提子并不是菩提树所产生的果实或种子。

文玩菩提是很多大自然中的天然植物所孕育的种子、果实、根茎等。文玩菩提串珠的原籽数目已经超过了一百多种,其中很多原籽又可演化出三四种,所以文玩菩提子的数量惊人,已达数百种之多。



文玩菩提子之名由来

菩提子之名的由来与宗教的佛珠文化有一定的关系;佛珠是宗珠中用于记诵的计数器,早在佛教诞生以前,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众就已经开始使用珠珠。宗教信徒们通过对佛珠的盘捻来记诵自己的修行,因而佛珠是辅助修心的工具,修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菩提的正觉(了却尘世三千烦恼从而领悟无上智慧)。



佛经中很早就记载佛家以木槵子制作佛珠。之后,人们将诸多的天然植物种子、果实、根茎等命名为菩提子,并流传下来。菩提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所蕴含的修持内心的意义,同时把玩文玩菩提子也是一项上佳的修身养性的活动。如此,“菩提”之名便流传开来。

菩提子颗数寓意

1080颗

这是目前可查的最大数量的串珠数目,1080颗串珠暗合了“前六后四”共10界的1080种烦恼,其中每界为108种烦恼。这种穿法更多地出现在法事大会或其他的重要场合之上,往往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上人所配,平日里难得一见。

108颗

相对而言,这种数目的串珠较为普遍,大家在很多佛珠上都可以见到,暗指消除108种烦恼,求得身心安定,化做无欲无求的姿态,是很多修佛者佩戴文玩菩提子所选择的数目。另外,108也是道家文化中天罡地煞的数目总和,佩戴亦有护身之意。



54颗

此串珠数源于菩萨修行中所需感悟的54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和“四善根”。

42颗

此数目和54颗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也说的是菩萨修行中所要感悟的阶位数目,只不过用“等觉”、“妙绝”两颗串珠代替了“十信”、“四善根”,同“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共成42颗串珠。

36颗

36颗是108颗的精简版本,主要是为了便于人们随身携带,另外也传达了以小见大、化繁为简的奥妙哲理。



27颗

每一颗串珠代表一位佛学圣者,合计为佛家27圣贤,源于小乘派系中“四向四果”之论。

21颗

覆盖了菩萨修行自大涅槃到成佛所经历的21处阶位,即“十地”、“十菠萝蜜”和“佛果”。

18颗

这一数目现在比较常见,很多串珠都以此为准,民间也有“十八子”的说法,数目吉祥而且便于携带,故而颇为常见。从佛学的角度上说,其指的是佛家的十八罗汉亦或是佛祖的18种变化。



14颗

14颗同18颗一样,这一数目也很常见,尤其是现在很多青年人极其青睐这一种串珠,借用了其“十四忍”的寓意。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其代表的是佛家所说的“十四无畏”,体现的是劝诫修行的理念。

12颗

在佛学中,常有“十二因缘”或是“二六之缘”一说,世间之事多为因缘而生又为因缘而去,而这12颗串珠就表明了这“十二缘起”。



6颗

分别代表了耳、鼻、舌、眼、身、意这“六根六情”,指代的是人的六种感官六种感知。

3颗

代表是“佛”、“法”、“僧”这三宝,多为虔诚的佛教信徒所持有。

1颗

一般来说,一颗珠往往比较贵重,挑选具有很高物质价值的珠子,表达了佩戴者的艺术审美品位,可以贴身携带或是悬挂在家中,体现了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免责声明:本号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 钻石大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