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名师“出走”是教育的另类发展

 

最近,网上有帖子惊呼:新年教育界出大事,名师纷纷离职。查找了一下,原来苏浙沪一带有几位名师名校长,或去了高...



最近,网上有帖子惊呼:教育界名师纷纷离职。查找了一下,原来苏浙沪一带有几位名师名校长,或去了高校或从公办学校去了民办教育机构。说“纷纷”,有点夸大其词,但名师离职,确实有值得反思和警醒的地方。

大部分教师离职的原因不外乎对方提供的专业发展平台更合适、待遇更好、工作环境更和谐,或者为了解决家庭具体困难。这些名师离职的原因同样如此,是基于专业发展和现实环境的选择。

尊重选择是文明社会的一大进步。在人才自由流动的年代,教师包括名师换岗位、换单位甚至换行业,都是应该尊重的事情。轮岗会带来成长,带来更多的经历、经验和思考。名师们的选择,无可厚非。

中小学名师到高校,前有历史人物可鉴,后有新的形势支持,或会成为常事。一线经验和教学研究积累到一定程度,到高校从事专门研究、参与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比当一校之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教师培养培训中对一线实践经验的重视,从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挖”名师,可能会持续成为部分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共同选择。高校伸出橄榄枝,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进入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育研究者,如果不肯主动向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流动,缺了实践这条腿,有跛脚的危险。做起研究来,可能反而不如这些中小学一线教师更了解情况。

曾几何时,民办学校名师进入公办学校是一件荣耀的事情。进入公办学校有编制、有保障,曾经是许多民办学校教师向往的事情。在得到国家扶持的大背景下,民办教育机构吸引力增强,变得能吸引公办教育系统的人才了,其实也很顺理成章。民办教育机构早就或明或暗地在公办学校“挖角儿”。名师暗中到民办教育机构兼职一度引发诸多反应,有的地方教育部门为此出了不少防堵措施,却屡防不止。在一片创业声中,公办学校名师跳槽去民办教育机构,也并不比“市长辞职下海”之类新闻更有轰动效应。几位名师选择正式离职而不是暗中兼职,应该是慎重考虑之下的合理选择。

值得反思的是,公办学校是否有弯下身子向民办教育机构学习的眼光和胸怀,在改进学校工作效率、工作氛围、工作机制上多下功夫;国家和地方是否能够提高教师待遇,让他们真正体面、有尊严地生活。这才是从这一事件中真正要考虑的,如果没有反思、没有改进,公办学校名师“出走”,可能还会增多。

几位名师离职的共同点是:都没有跳出教育圈,依然还在从事教育,做教育的初衷没改,只不过换了一种姿态做教育。这也许是另一种成长的开始。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期待他们在专业上有新的进步。

进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公办学校要做的是超越竞争,需要盯着的并不是所谓的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的“客户”,研究学生、办适合学生的教育;盯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创造优秀团队辈出、优秀团队愿意留下的工作氛围和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名师离职,如果能带来对教师待遇、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工作环境的反思和改进;如果他们的一大步,能够改进教育的一小步,也算功德无量。从这个角度,名师出走,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成长方式,也是教育的另类发展。

(作者   刘华蓉)


    关注 内蒙古素质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