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点亮小村落

 













去年12月,雷峰乡推出了“一元钱”认租里良农村老屋的活动,想要建设全国第一个“发呆谷”。半年多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批、共1000多名投资者前来参观考察。

如今,樱木花溪、亲子主题民宿、海默画院创作室、茶叶研究所等项目都已入驻里良。村里新种植的300亩樱花园已经开过一季,园内还有10多幢木屋在建。然而在此之前,全村常住人口只有120人,大部分是老年人,种田养猪,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村子渐渐变为空心村,没有人去保护、修缮时,“发呆谷”让这里重获新生。







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25分钟,就来到了离天台县城20公里的里良村,村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我们这个村在山沟沟里,没什么人气,自从‘发呆谷’认租计划推出后,一天就要接待十几拨客人,从来没这么热闹过”村民说。

进村的水泥路拓宽了一倍,可以开进大巴车,村口也栽上了桂花、皂树。沿着石阶往高处走,久违的古韵扑面而来。木质老屋、泥巴房子零散地分布在路旁,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草屑味,淡淡的。





四合院,经历岁月的侵蚀,黄泥墙壁粉尘脱落,笨重的大门绽开道道裂缝。这是全村最古老的房子,可追溯至百年以前。80岁的范老太太正将米粉铺在竹匾里晒着日头,准备捣年糕用,边上劈好的柴火堆得老高。“孩子出门去打工了,平时不怎么回来,我一个人在这住,屋顶铺的泥瓦容易漏雨,修了多少回数不清了,我做梦也想住上新房子。”她说。





“开始担心要大拆大建,但是,乡里要求认租人保留建筑风格,装修也要尽量保留原有格局,保持古建筑的古色古香。”村民说,只要乡村风貌保持不变,他便十分支持这个创意。



里良有三宝,山、水、空气,这些都是城里人最想要的,粗茶淡饭,简朴生活,倒也自在。看着相邻村庄建起了遗址公园、办起了水上漂流项目,他们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人气足了,腰包也鼓了,而自己的村庄却越来越萧条,里良村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何把自然资源好好利用,让留存的老屋焕发生机?这成了里良村民的一桩心事。





把这片老房子全部修缮一遍,比造新的还要贵,投资成本高,不划算。搞农家乐又缺乏新意,淹没了古村原有的特色。看着一个个前来写生、摄影的艺术家,村民想,能不能留住这一拨拨热爱自然、崇尚山村生活的人?

于是,“发呆谷”的计划就铺陈开来。里良村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认租”吸引热爱乡村生活的人,建设一个‘发呆谷’,包括休闲慢道、发呆溪、发呆居、发呆吧、禅修馆等。让人们在这里亲山亲水,享受山村慢生活,真正在大自然中发呆







上海人严红起曾来到里良村写生,如今他希望在此建立一个“画家工作室”;杭州人李莹慕名前来,想租一栋老屋,打造以“非物质遗产”为主题的匠人基地……翻开村民老柴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清晰记录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姓名、电话及租房意图。

“我先整理出来,回头交给乡里的干部,粗算下来,一天就能记下30多个。”老柴患有哮喘和肺气肿,但一遇上客人,那症状似乎就不见了。





在这里,听着潺潺水声,种种蔬菜,摘摘野果,晒个太阳发个呆,不知道有多享受。

同样,如果租客租了房子,却闲置下来,或者肆意破坏,村里也会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回收。目前虽然大家的认租热情很高,但是对于租客,里良村还是会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相关的利用和开发不会损害老宅的基本风貌。





如今,这里的发展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因为一个创意的小点子,让原本不足120人的小村落,瞬间充满了活力。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发呆谷”这个改造计划,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揣摩。

注:
仅供分享学习,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处理,谢谢。


    关注 BSCA庄园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里良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