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药企的困局,收购现成药是否是饮鸩止渴?

 

未来药企的竞争主要是围绕某一疾病来构建产品的,战略清晰至关重要...

医趋势说


5月18日晚间,中国泰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与世界三大药企之一的诺华制药达成协议,投资1.45亿美元收购其骨科品牌药“密盖息”,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高钙血症。此举也意味着泰凌医药通过收购跨入骨科药领域,从而丰富了目前已有的肿瘤、中枢神经、肝病和呼吸系统四大产品线,拥有了第五条产品线。

然而,这种从分销到涉足热门药的逆袭是否能带给泰凌医药永久的辉煌呢?


尝到甜头,盯上热门药收购
公开资料显示,密盖息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Paget氏骨病及高钙血症。已于市场销售逾30年,为知名的国际骨科品牌,商业销售长期稳定,拥有全球销售网络。

对于此次交易,泰凌医药表示,随着中国及有关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本次收购药品相关慢病管理的有关人群和预期潜在人群数量巨大,将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泰凌医药似乎一直热衷于收购热门药,

  • 2015年8月  泰凌医药作价约9500万元收购湖南科兴继蒙制药公司100%股权,连同将湖南科兴的核心产品“松栀丸”归为己有。据悉,该药是CFDA批准的惟一一个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中药,拥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
  • 2012年  泰凌医药收购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其两大主力产品“舒思”和“卓澳”也都是该厂的盈利产品。


直到这次是世界医药巨头诺华的热门骨科药,收购步伐越来越大。

尽管泰凌医药对此次收购抱有非常大的希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收购依然同国内大多数药企一样带有盲目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一般对于国外企业产品的收购会先确定自身的产品架构,然后有目的地进行收购,而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收购多是随机性,觉得标的不错就进行收购,收购后如何销售却并没有太多考量”。
抛弃疫苗获生机 变代理商为直销商


泰凌医药发展初期定位于为跨国医药企业提供进口与分销服务,并逐步在中国建立了成熟的药品分销与物流配送网络,2005年,泰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实现销售额20亿元人民币。

后来由于国家食药监总局相继出台了新政策,严控进口疫苗的准入,这给泰凌医药的进口疫苗业务带来了灾难性打击。此后几年,泰凌医药一直致力于剥离疫苗分销业务,通过收购热门药才逐步走出困局。

今年3月,泰凌医药公布的2015年度净利润为8769万元,较2014年增长40倍以上,但主要因为肿瘤用药里葆多、中枢神经用药舒思等热门药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据泰凌医药2015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测算,收购成为该公司新的重要利润来源。

已看到曙光的泰凌医药显然要放大成绩。今年4月,泰凌医药与交大昂立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个月后又宣布收购诺华制药旗下骨科品牌,并在财报中透露出“收购之路不会停止”的信号。

对此,交大昂立常务副总裁葛剑秋同样给予了肯定,葛剑秋认为,本次战略收购符合泰凌医药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战略定位,也符合交大昂立对其投资的战略初衷。

逆袭不是不可能,但谨防“黑天鹅”
有专家提出,“如何在收购中寻求自身优势获取高额利润 ”是摆在泰凌医药面前的一道命题。“现在看来,泰凌医药收购的都是比较热的领域,这对于该公司来说在短期内确实能够为其带来一定的利润,但从长远看,如果想要在业绩上实现大的突破则需要在经营销售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

更有业内人士质疑,“泰凌医药都是拿来就用的现成药。诺华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销售30年了,随着年头增长,药性和药理会发生一定改变,一旦有了新药上市,必然会影响旧药已有的市场份额”。这无疑为泰凌医药提了个醒。事实上,并非泰凌医药一家这样,目前中国很多医药企业都面临这种困惑,布局的领域很多,但没有专属领域,因此无法体现自身优势与价值。

未来药企的竞争主要是围绕某一疾病构建产品,例如罗氏主攻肿瘤领域;辉瑞在疫苗领域有着自身稳定的市场。“一个企业明确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Nebi Gheni, Lily Zhu



    关注 MedTrend医趋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