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花花草草

 

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戴香包、游百病……这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都少不了植物的参与,涉及到的花花草草很多:蜀...



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戴香包、游百病……这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都少不了植物的参与,涉及到的花花草草很多:蜀葵、艾蒿、菖蒲、芦苇、槲树、箬竹、苍术、白芷、佩兰等等,想知道这些植物和端午节的故事吗?看我一一道来。
端午花——蜀葵

色彩艳、花期长、分布广、易栽培的蜀葵,它的身影遍布三秦大地,是地道的草根花卉。只是,好多人可能不知道,蜀葵还是端午节的标志性植物,人称“端午花”。

蜀葵开花的时候,空气中也会弥漫淡淡的粽叶清香,因为,端午节就要到了,这便是称其为“端午花”的缘由。而学名“蜀葵”,则是因为其原产地在中国四川(蜀)。“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烂熳红兼紫,飘香入绣扃。”是唐代诗人徐寅眼中的蜀葵形象。

蜀葵是一种高高大大的草本植物,茎粗壮直立,少分枝,高达2~3米,花有粉、红、黄、白等色。一些地方叫蜀葵为“一丈红”、“节节高”,有“一生吉庆、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花朵硕大、色彩明艳的蜀葵花,在院落和路旁,很容易织就繁华似锦的绿篱和花墙,为原本“绿肥红廋”的端午节,增添了几分活泼与喜庆。

端午花有单瓣花,也有重瓣花。单朵花朝开暮落,但你方唱罢我登场,所以一季的端午花儿洋洋洒洒,花期可以从端午节一直延伸到国庆。

驱虫、避邪——艾蒿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渐渐炎热,百虫孳生。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故在农村,端午节时几乎家家门头插艾蒿,因为艾蒿不仅可以驱虫,还有驱邪避恶的古老传统。现在看来,插艾辟邪,更多的是带来心理上的安慰。

我的记忆中,每年夏天来临前,我父亲都会采回一大捧艾蒿,然后把它们拧成粗粗的绳子,晒干了晚上点着,用来熏赶苍蝇和蚊子,一根一米多长的艾蒿绳,几乎能燃烧一个晚上,是最最环保的花草“蚊香”。母亲则经常用晒干的艾叶揉搓出艾绒,做成像卷烟一样的艾条,点燃后在奶奶患关节炎的膝盖上游走……所以,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有股淡淡的艾蒿香味。

艾蒿,在植物学上,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微长成灌木状。是一味最亲民的药材,采来即可应用:温经止血、散寒、除湿、止痛。一些地方还将艾叶引入食品中,制作成艾叶汤、艾糕和艾叶粑粑等绿色食品。

水中的香草——菖蒲

菖蒲喜欢涉水而居。江南水多,所以,每逢端午时节,江南人家会把菖蒲和艾蒿组合,一起悬挂于门窗上。据说蒲叶为剑,艾蒿扎束似虎,以祛避邪疫。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将菖蒲称为香蒲。

菖蒲在陕西的水域里也有很多。采一片菖蒲的剑叶,用手指一点点揉碎,沁脾的馨香即刻会从指间腾起,这种香味闻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能利气通窍。所以,菖蒲被列入香草的阵营。但这种味道,蚊虫却避之唯恐不及。

菖蒲的叶子两面叶脉往外凸鼓,状如宝剑,因此还有“蒲剑草”或“水剑草”之称,古时称“荪”或“荃”。

菖蒲与植物学上香蒲的区别有二:一是叶子不同,香蒲的叶子比菖蒲叶子厚且窄,叶脉只朝一面隆起,或朝一面凹陷。二是花序不同,香蒲的穗状花序外形如蜡烛,人称“毛蜡烛”或“水蜡烛”,折来晾干,醮点儿烧融的蜡烛油,点燃了就是一个精致的小火把。而菖蒲的肉穗花序,为狭锥状圆柱形,有佛焰苞。

粽叶——芦苇、槲(hú)树、箬竹的叶子


箬竹
芦苇


槲(hú)树

包粽子的叶子,是什么植物的叶片?

答案五花八门,因地域不同植物会有所不同,因为大家都喜欢就地取材。但无论哪种植物叶子,包在粽子上,就称为粽叶。

陕西关中、北京等地用来包粽子的叶子,一般是芦苇的叶子,芦苇叶清香,渗透到糯米里,有一种淡淡的植物香味。

我省商洛一带包粽子时多使用槲树的叶子——槲叶。槲树是一种高大乔木,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多数生长在丘陵、山野中。槲叶如手掌大小,叶子边缘有波浪状的缺刻,天生就是一种天然的包装材料。把槲叶用开水煮后晾干,就可以包粽子和包装其他食物了。槲叶在日本非常流行,被称为“食用级的包装纸”。

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竹的叶子,人们选择表面光滑、韧性较好的箬竹叶,包出的粽子有竹叶的清香。上海人包粽子时,会选用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竹叶,这种箬竹叶子的香味更地道,俗称“徽州伏箬”。箬竹,在西安的公园和小区很常见。

香包里的芳香植物——川芎、白芷、甘松、佩兰……
川芎


小时候,端午节时佩戴妈妈用花花绳串起的香包,是我童年里最美的装饰。那些散发着浓浓草药味的香包,连同故乡和亲人,永远氤氲在记忆里。

和粽叶一样,不同地方的人缝制香包时选取的植物香料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这些香料在中医看来,都是芳香避秽的中草药,都具有安神开窍、祛除暑湿的功效,从而应对从端午节开始,变得暑湿而炎热的气候。

相传,“川芎”这个名字源于药王孙思邈。

因为药王在四川的青城山采药时,亲眼目睹了罹患急症的大雌鹤,在食用了一种植物的花叶后,逐渐康复的过程。孙思邈从大雌鹤嘴中拣拾起草药,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药王于是让徒弟采集此药下山,用它为病人对症施治,疗效果然很棒。孙思邈兴奋地赋诗一首:“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二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这药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也声名远扬。

川芎,也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米。茎、花、叶、根中都能散发出香味,挥发油含量达 0.22%。川芎的根茎很发达,会长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头形的团块。断面的斑纹很美,有点像菊花,会散发出浓烈的香气。

干燥的根茎入药。药书上说川芎的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类病症,治疗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尤佳。

白芷

芷,是一个形声字。“止”的意思是“停步”,“艹”指草本植物。“艹”与“止”联合起来就表示“令人止步的草”,什么让人止步呢?是它散发出来的独特的香味。白,是指这种植物入药部分的颜色。从白芷的别名中,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它的芬芳:《本经》中称白芷为“芳香”,《吴普本草》中称它为“泽芬”,《夷坚志》里称白芷为“香白芷”……

白芷,是一种大型的香料植物,高1米到2.5米。根粗大,茎叶有细毛,伞形的花朵也不起眼,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白芷的根部入药,气味芳香,味辛、微苦,简称“芷”,也叫“辟芷”。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记载,白芷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的功效。白芷还可以作香料调味品,入菜肴可以去腥增香。端午时节,用艾叶、苍术、白芷等中草药在室内煨烧,可以辟秽、消毒、驱灭蚊虫,净化居住环境。

甘松

传说,如果一只凤凰感觉自己接近死亡时,它就会搭建一个巢穴,并四处收集甘松铺在巢中,之后,凤凰会点燃巢穴,让自己在火焰中燃烧。当火焰燃尽时,凤凰即可获得新生,凤凰因此成为“不死鸟”,甘松也由此给人留下能“起死回生”的印象。

甘松,其实是一种矮小的、全身散发着松脂样香气的植物。开花时的甘松,看起来也很美。虽然它不能像传说中一样拥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的确有益于人的生命健康。

最初,人们只把甘松当作一种香料,但通过长期接触和使用后发现,甘松的根茎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够理气止痛、醒脾健胃,还可以缓解乃至消除心慌、失眠、头痛等症状。端午时分,把甘松的根茎研磨成粉,装在香包里,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圣经》里记载着耶稣受难前,有位名叫马利亚的女子,拿了甘松制成的香膏,涂抹到耶稣的双脚上。在《本草拾遗》和《开宝本草》等许多医药典籍中,也都将甘松作为重要药物来收入。

另外,甘松还是调制卤汁的常用香味料,特别是它可以用来针对牛羊肉的除异解骚。

苍术

中药苍术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者是北苍术干燥的根茎。因其根皮苍黑,故取名苍术。茅苍术,也叫南苍术,主产我国的华东和中南。茅苍术气味特别芳香,含有浓烈的挥发油,北苍术香气较淡。

据《本草纲目》记载:“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叶,其脚下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这段话,很形象地阐述了苍术的生境以及根、茎、叶的形态和色泽。

苍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苍术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苍术素、β-桉油醇、茅术醇、羟基苍术酮等。

《本草纲目》记载了苍术可以治疗大风痹,筋骨软弱,散风除湿解郁。汁酿酒,治一切风湿筋骨痛;《本草从新》中说,苍术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止吐泻,逐痰水。

佩兰

和前几种植物以根茎入药不同,佩兰以全草入药。

佩兰大多生于路边灌丛或溪边,靠横走的根茎繁殖,是我省的乡土植物。伞房状花序开在茎顶,花朵白中带红,很香。目前,野生佩兰很少,栽培者多。

佩兰在古时被称为“醒头草”,《本草纲目》将佩兰列入芳草类。古人将佩兰置于枕芯做内枕,便可以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的功效。

在端午节佩戴的香包里,很早就有佩兰的身影。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内装佩兰的香囊。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佩兰具有解暑避浊、化湿、芳香辟秽的功效。

有报道说,像沏茶那样以佩兰代茶沏水喝,一天一两次,可有效治疗口臭,还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和感冒性头痛;用佩兰叶子搓出汁,搽于蚊虫叮咬处,可立止瘙痒。
 


    关注 它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