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就被父母50元卖掉,牛根生家族骨子里的“善”从何而来?

 

出生不到1个月,就被父母以50元卖掉;结婚时身无分文,是老领导主动给了自己500元。如今这位创建了蒙牛的牛人...



出生不到1个月,就被父母以50元卖掉;

结婚时身无分文,是老领导主动给了自己500元。

如今这位创建了蒙牛的牛人公开做出承诺,拿出过半身家捐赠慈善事业,成为加入由比尔·盖茨和与“股神”沃伦·巴菲特于2010年共同成立的慈善“捐赠誓言”(The Giving Pledge)的首个中国大陆人士。

盖茨巴菲特发邀请

牛根生加入捐赠誓言

一直践行“财散人聚”理念的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再次“散财”。美国当地时间1日,由比尔·盖茨和与“股神”沃伦·巴菲特于2010年共同成立的慈善“捐赠誓言”(The Giving Pledge)公布了17名新成员,其中包括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其也是目前加入该誓言的首个中国大陆人士。这17位个人及家庭承诺在有生之年或过世后,将半数以上资产捐给慈善事业。

牛根生的公益慈善活动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牛根生携家人将其持有蒙牛乳业的股份及大部分红利捐出,2004年底成立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非公募基金会——老牛基金会。截至2015年底,老牛基金会累计与国内外142家机构、组织及个人合作,在各业务领域开展了171个公益慈善项目,遍及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非洲、尼泊尔等部分地区;公益支出达9.8亿元。

在“捐赠誓言”的公开誓言信中,牛根生称,“(老牛基金会)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式现代慈善家族基金会”发展之路,致力于‘环境保护’、‘文化教育’两大领域。”在他的影响下,家族成员全部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子女发起成立“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40亿慈善基金从哪里来

2011年6月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深度文章称,从资金来源上说,老牛基金会从成立伊始,便与蒙牛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据老牛基金会网站介绍,2005年1月,牛根生携家人捐赠了蒙牛乳业全部股份,并约定:在他有生之年,该等股份红利所得的51%归老牛基金会,49%归个人支配,而实际执行比例为,红利的67%归老牛基金会,33%归个人支配;待他天年之后,该等股份的红利100%归老牛基金会,家人只领取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生活费。

“受其慈善行为之感召,蒙牛乳业创业团队的十四位高管共同决定将来自外资股东奖励股份50%的售股收入亦捐赠于老牛基金会,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至2010年3月10日,老牛基金会累计接收捐赠之现金(包括2009年7月股份变现所得)已达人民币11亿余元。至此,牛先生及家人所捐股份的主要部分尚未变现,仍以股份形式存在。”

因此,老牛基金会方面称,基金会的现金来源分为三部分,一是牛根生未变现股份的红利,二是2009年股份套现所得资金,三则是管理层的捐款,即在与外资股东“对赌”中获利的股票变现的一半现金。

时任老牛基金会新闻发言人田磊对外称,这三部分中,第二部分的资金最多,达9亿多元。其次为管理层捐款,而这其中的管理层也包括了牛根生本人,他的捐款在14位管理层中占近一半。

田磊当时估算,包括前述11亿元现金捐赠,以及未变现的内蒙古蒙牛股权和上市公司股权,老牛基金的资产总额近40亿人民币。他曾是妻子眼中的“神经病”

蒙牛上市之后,牛根生宣布捐出所有股份,其妻申淑香十分不解。她原本认为牛根生只会捐出一部分股份,“这个人真是神经病。我们是1981年结的婚,也是从穷日子里慢慢奋斗过来的。刚刚有了钱,还没到手,就都要捐出去。别人都说他疯了。”

牛根生家的大门上,曾贴着这样一副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横批:家系国运。金黄色的字体,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楹联是牛根生从杭州胡雪岩故居看到的,见之喜爱,引用至家中。横批,则是他自己拟写的。

像胡雪岩一样,牛根生厚积薄发、在中国乳业缔造了一个帝国,并为蒙牛人赢得巨大财富。但事业正盛之时,帝国虽在,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突然袭击了他和他的企业。一夜之间,山河变色,他成为被部分国人眼中的“虚伪道德家”,有人将愤怒情绪排山倒海般向他倾泄。关于牛根生持续不断的争议,至今犹在,尽管他的主要精力已经转战至另一个领域。
2008年之后,他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不再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即便是他现在主要心血所倾注的慈善,他也坚持只做不说。“我希望先做10年、20年,再来说。”不过,慈善界多位大佬级人物在考察老牛基金会的所做之后,建议牛根生接受《中国慈善家》杂志的采访,原因是他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开创和引领价值。

打开老牛基金会官网,会看到他们在环境保护、文化教育、行业推动、救灾帮困和国际项目上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以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为例,计划投入数亿元,历时数十年,开展近4万亩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目前,老牛基金会已捐资2.6亿元。项目通过林下经济、旱作农业、绿色产业等模式,已使项目区内4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2690个农户10000余人受益;同时将为当地带来3个多亿产值的直接经济效益和不可估量的长期生态效益。

老牛基金会凭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慈善行为,荣登“2014年度中国非公募基金会捐赠榜首”,在“2013-2014年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连续获评“卓越组织”、“2015年中国基金会透明指数”中排名第1位,荣获“2014年度智慧捐赠推动者”、“中欧十佳绿茵基金会奖”;被中国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授予“5A级社会组织”、呼和浩特市政府授予“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牛二代”早已加入慈善行列

夏威夷有一处活火山,每次火山喷发,周边植被都会受损,但它们能奇迹般地再生。牛奔听说这桩奇闻,决定去看看。

这并非富二代游山玩水、揽胜猎奇的故事。当时牛奔在老牛基金会参与环保事务,他想看看那些神奇的植被是否有引进中国的可能。他不但考察了植被,还考察了当地多种创新农业、畜牧业。
到夏威夷之前,牛奔随父亲牛根生一同到洛克菲勒家族交流家族慈善事业,他萌生了一个更重要的念头—跟妹妹牛琼共同创立一家基金会。2015年3月,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简称“老牛兄妹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

牛奔透露,2011年随父亲访问洛克菲勒家族,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对家族慈善事业产生如此清晰和深入的体悟”。他看到了创造巨富带来的巨大成就,也见到了由此而生的责任,他所认知的家族慈善从平面变为立体。

牛奔微信号签名处写着: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这两句话讲的是“务实”。这个1982年出生的家族二代没有将“感受”变成一篇《洛克菲勒家族探访记》,而是要将“感受”落地,让其家族慈善事业更进一步,也为中国现代家族慈善发展做出新的开拓。

牛奔深入了解洛克菲勒家族的两大基金会后,几番思考,认为可将此种形式复制到国内。回国后,他激动地跟妹妹交流这一想法,二人一拍即合。2012年,牛琼随牛根生赴美,再度到洛克菲勒家族做考察。这次,她带着具体想法而来,目的明确。“我是想学习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经验,回来后还要结合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情况,做一些本土化的尝试。”

牛琼说,创立基金会的想法一产生,压力便随之出现。“我们有责任把基金会做好,要给其他善二代提供参考,甚至也要做好接受质疑的准备。”牛奔形容这种压力时,用的形容词是“巨大”。
牛奔一直在老牛基金会参与环保业务,牛琼则倾力于儿童关怀。新的基金会业务范围确定为儿童关爱和支持青年创业项目,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在中国倡导和推动现代家族慈善发展。他说,“这些业务方向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关注未来。”

老牛兄妹基金会现正在筹划、运作两个主要创新项目,一是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的中国儿童电影公益基金项目,该基金将为贫困地区儿童免费放映电影,以此陪伴贫困儿童成长,让他们感受温情;另一个项目是正在洽谈阶段的理查德·洛克菲勒访问学人计划,这一计划每年将挑选中国杰出的青年公益人赴美深造。

他们为自己选择的人生路径简单明确,也很笃定。除了在社会投资、社会企业方面进行尝试外,并未考虑再踏足商业。兄妹二人与父亲牛根生后半生的目标一致,那便是家族慈善。

饭一定要给饿了的人吃,水一定要给渴了的人喝!

1958年1月,由于家境贫寒,出生不到一个月的牛根生被父母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养父是旧社会的“警长”。八九岁的“牛娃”便常常在凌晨出门偷偷替患病的养母扫大街,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无情的歧视。

不过,一件偶然的小事,对牛根生的影响颇深,母亲给了他两毛钱,结果他慷慨地和几个小朋友分了一起花,这让大家一下子对他刮目相看,以后别人欺负牛根生时,这些小兄弟便会凑过来教训他们。

“从那以后,我想办法让自己的钱与大家一起花,慢慢等我成了‘孩子王’后,就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了,懵懵懂懂中,感觉到自己似乎有价值了。”。那个时候的牛根生,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家财”可散,然而,他的慷慨仗义,却在他的同龄人中广受欢迎,而这也让牛根生确定了一个信念: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只不过那时在领导的眼里,牛根生则是最难管的调皮捣蛋。

1981年,养父养母都已离他而去的牛根生准备结婚了,当时还只是个有点江湖义气的养牛工人的牛根生身无分文,看不出他准备用什么方式迎娶新娘。婚礼前两个月,曾经当过海军一个小舰舰长的孙有亮厂长把牛根生找过去:“小牛,听说你要办事,你需要买东西啊,有困难你就跟我打招呼。”“不用了,”想都没想,年轻气盛的牛根生当场拒绝。

“我怎么会‘不用了’呢?”下班的路上,牛根生一路想:我本来就没有钱啊,没钱嘴为什么还这么硬?牛根生说,其实那时他嘴硬有两个原因:“第一,谁会借钱给我这个连父母都没有的人呢?第二,想老领导也只是卖个人情,他估计我不会要才佯说借钱的。”

“不行,我得找他”,虽然嘴硬,但他太需要钱了,不好意思直接找领导当面说,牛根生打了电话。他的理由也很坦率:对领导有看法,认为领导借钱是假的。老领导听了后就说了一句:你现在过来拿吧。

那天下着小雨,牛根生赶到工厂门前,为了避开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老领导早站在厂房门口的屋檐下了等着了。老头从裤袋里摸出一个活期存折交到牛根生手里:“拿去用吧,看够不够,用完了你再给我存上就行了。”从没有见过存折的牛根生打开一看,也不知道是多少,斗胆问:是50块钱吗?当得知是500元时,回去路上的牛根生翻来覆去地把存折看了又看,要知道当时他的月工资也就20块钱啊。牛根生心里还是在琢磨,我与他不沾亲带故,没有任何背景,他甚至连借条都不让我打,到底为什么?

后来有人问老厂长:假如牛根生赖了这笔钱不还,你怎么办呢?老头回答说:“我非常非常相信他,他是一个视信誉比金钱更重要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朋友呢?”

当然这话也传到了牛根生耳朵里,“这件事我永远都不能忘记”,时至今日,提及这位老厂长,牛根生眼里仍然闪着感动的泪花,是老厂长引导他走上正轨的。因此,牛根生几十年年待他如生父。

“真的没少为此流泪,从小就受到社会歧视的自己,那时总认为社会上没什么好人。可是23年来,社会上终于第一次有人认为我牛根生是个值得相信的人”。感动是必然的,但却是次要的,它使这个曾经内心冰冷如铁的年轻人觉得这世界上还是有爱的。它也燃起了一个充满干劲与气魄但却长时间没有目标没有自信的年轻人对自身价值的发现与肯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牛根生也深切体会到:饭一定要给饿了的人吃,水一定要给渴了的人喝!

(该段文字为2005年胡说有理与牛根生交谈内容)

(来源:综合公众号食悟,胡说有理 整理)


    关注 食品锐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