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节哀

 

潘家园,节哀...



这两天古玩圈被一则“潘家园搬迁引发罢市”的消息刷爆了。

突然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因为就在一年多前,北京的另外一个古玩市场“报国寺”也被责令整改,摊位全部取消。很多靠摆地摊生活的商贩,要么转移阵地,要么离开北京。而这次要搬迁的潘家园,则是很多古玩人的精神地标,它的衰落,它的消亡,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还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我恰巧也在北京生活了三年,因为喜欢收藏,便住在报国寺的附近,多多少少也见证了古玩市场的兴与衰。
1

   潘家园的兴盛

古玩市场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在90年代和2000年初期,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而人民经过改革开放,填饱了肚子,开始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同样潘家园旧货市场也形成于这个时期。那个时候的潘家园有很多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故宫专家走眼的事情了。

95、96年时候,俩故宫专家出门闲逛,到了潘家园,看到有北魏陶俑,无论工艺材质风化效果等等,俨然是真家伙,于是跑回故宫,特批国家专项资金50w,拉走了两卡车。半个月后再去逛,发现满地都是北魏陶俑,于是心下大惊,上报文物局,继而报警,这是尼玛是有北魏大墓被盗了吧!上级部门很是重视,火速安排专案组全国彻查,结果在河南某地发现情况,专家们一窝蜂赶到。“盗墓贼”就藏院子里,武警持枪围起来,哪个江洋大盗如此数典忘祖丧尽天良,打丫的!开门冲进去,发现人家正院子里晒太阳呢,一问,说了,老子没盗墓,这都是我做的,这叫现代工艺品,你认识吗?专家火冒三丈,胡扯,明明是老物件,掌嘴!结果对方哈哈大笑,你去后院看看,全TM是。后院一看,果然,成品半成品,百十来个,还有车床、锉刀、风机等等。

据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吕济民老人回忆,(北魏陶俑)中国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花了80万元;故宫博物院买了两次,花了10万元。

这次事情,不仅让专家丢了丑,也让潘家园名声大噪!而潘家园最出名的,莫过于地摊文化,在这里,你可以用不高的价格淘到满意的古玩,可以 和摊主砍价,砍到刀刀见血。

可是这样的事情,也仅存在于十数年前。近些年,各种珠串,饰品,工艺品开始流行,潘家园也开始变了味,老货渐渐难以寻觅。每逢周末,潘家园那个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可是仔细一看,这哪里还是古玩市场,俨然变成文玩市场或者工艺品市场。
2

   古玩市场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潘家园也开始变成了一个“景区”。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 市场上老货的枯竭,这是收藏市场上面临最大的问题。老货的枯竭是因为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换手,从农村流向了城市,从城市流向了藏家,又从藏家流向了拍卖行。老精稀的品种沉淀在了高端人群内部,根本无法再进入低档的古玩市场,精品总是单向流动,所以金字塔下方的老货会越来越少。但做生意 的摊主总不能无货可卖吧,于是开始寻找市场上的热门品种。

2. 租金摊位费昂贵。依稀记得潘家园周末的摊位费是700一天,而同期报国寺只有一两百,巨大的费用差别使得卖真货卖老货的人很难赚钱,所以这些人也开始转移 阵地,要么去摊位更便宜的地方,要么转型成网络古玩商。而留下的这批人,只能向利润空间大的品种去靠,逐渐走向了高仿,翡翠玉石,现代珠子这些品种。
3

   可是地摊文化,毕竟只能是历史长河的一个回眸。该消失的终究会消失。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第三条中心城调整优化的规定,“与现代国际城市形象不相符合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应加快整治和搬迁。”  这是一个很早就有的规划,于是临近规划的截至日期,政府的动作开始越来越快。

2014年,北京政府明确了其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于是,一些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开始搬离。什么是非首都功能?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

于是

物园批发市场开始搬迁

大红门,天意批发市场开始搬迁

部分大学开始转移

报国寺开始不准摆摊

直到今天,潘家园,这个文化精神地标,也开始搬迁。

北京的目标是要向外转移 200万人口,这200万人口对北京来说,应该是贡献最小的这部分。所以,像这种地摊文化首当其冲,被政府间接取缔。
4

      北京在赶人,该何去何从

古玩收藏这个行业,会慢慢地走入精英阶层,而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商贩,因为没眼力,没渠道,被市场淘汰几乎是一个必然的事情。这件事,就像十几年前国企下岗那样稀松平常。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了,靠着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投机倒把的贩子,而是需要一些悟性和眼力极高的匠人。

潮水退了,不管来临是朝阳还是风暴,不管涅磐还是死亡,时代的车轮还会一往无前,只有改变才是永远不变的……

另一篇:

“哪吒看天下”诞生至今

每发一篇,就劝诫自己一次:

多谈风花雪月,少议文治武功

当下的中国,这人间的盛世

只配花鸟虫鱼、纸醉金迷

刚好,玩物丧志。

所以我讲古龙,讲梦露

讲恨嫁的舒淇,讲老掉的歌手

讲美剧和情爱里的惊悚

很多很多的时候

我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哪吒

乖乖的,不吵不闹



只是,有些心事真的藏不住

例如,潘家园出大事了

凌晨去看了看“潘家园网”

果然,惊诧不已

这么个中国最凌厉的文玩在线平台

首页的首条,已经跟文化无关

是潘家园管理公司拉着一帮律师

在跟藏友们普及《中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这两天的潘家园市场已经停市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市场里门可罗雀,市场外剑拔弩张

因为管委会跟某公司签订了合同

北京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收藏品市场

要搬迁到200公里之外的张家口

官方和律师的说辞我不是很懂

但我能看懂五千个摊主的惶恐

我能想象出藏友们心里的痛

什么样的手段行径

能把这帮摆弄文玩玉石、字画古籍的文化人

逼成了青筋暴裂,血气之勇的“三青子”



潘家园收藏市场,何去何从?

乱世藏黄金,盛世收古董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潘家园市场的诞生,就是一个注脚符号

《探索发现频道》曾拍过一部两集纪录片

片名就叫《寻梦:潘家园》



这个地方的确承载了太多的梦

寻宝的、作伪的,鉴古的,抢先的,捡漏的……

从招摇过市的收藏大家到假装糊涂的国际买手

从落魄的八旗后人到陕北挖到古墓的农民

潘家园每天都在上演着成千上万的梦

谈笑论得失 往来皆古玩

看过一次电视采访

马未都先生坦言,是潘家园成就了他

一个神奇的市场,一个神奇的年代

让一个报社小编淘换出了一座个人博物馆



2012年,是我最近一次去潘家园

凌晨四点,北京的哥们塞给我一只手电

我道:又不是真买,何必?

他哈哈笑:鬼市,自然有鬼市的讲究

打着手电提着灯,夜幕下抢个先,才能捡漏

咱们也装一回行家

那一次后,我才知道“鬼市”的来历

清末民初,国外资本大肆收购中国文玩

落魄的皇亲国戚,狡猾的宫女太监

为避人耳目,便选择在夜里偷偷交易

久而久之,形成“鬼市”

只是,过去的鬼市,拂晓就收市

现在,白日里相反更加盛旺



不过,真正的行家都该是夜里去

白天的热闹,是留给观光客的

至于2012年,我去的那一次

摆着行家的谱,心里怯的很

架势装的过分,空着手实在不好意思

最后,买了一件“清 和田赤玉马”

370元,真心便宜

我激动的说,找人鉴定一下,保不齐是个漏儿

朋友嘿嘿笑:省省吧,你没那命

别说清朝的古董,和田的红玉

就是和田最普通的籽料也不是你这个价

揣个手电就能发财的故事,潘家园多了去了

但肯定不是你

这匹红玉马,后来送给了岳父

一直摆在他的书柜里,静静地

家里人好像也没谁把当它真

只有我,每每想到北京冬夜的那次交易

我觉得,这匹马就是真的……



写到这里,想起何勇曾经的一句念白:

“现在的钟鼓楼,和以前不一样了”

哀哉,不一样的

岂止是钟鼓楼下被拆掉的四合院?

从1980年代至今,

仅北京,被拆毁的不可移文物就达969件

而332处名人故居,已经拆毁超三分之一



这是林徽因在上世纪50年代说过的话

她和他的男人,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

一辈子致力于保护古建筑

令人遗憾的是,

他们帮日本人保住了奈良古屋免遭美军轰炸

却对中国人自己的“革新”束手无策

2012年1月。 寒冬。

北总布胡同24号,满目废墟,一片狼藉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被夷为平地

留给世人的,只有断壁上一条惨白的横幅:

“早搬迁、早选房、早受益”

此情此景,大师怕是永不瞑目了



康有为,谭嗣同、鲁迅、尚小云……

他们的故居也都不在人间

人走茶凉,不过如此

对了,就在梁、林故居被拆毁的那年

武汉大学的正门牌坊竟也被拿走

而就在这个月的上海

上海同兴纱厂花园的百年老房亦同样化为乌有

……

回到北京的潘家园

据说,数千名摊主们仍然还在拼命抗争着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尽管潘家园不是文物古建筑,但毕竟……

真心搞不懂:

为什么百姓喜欢的事物总有人反对?!

从滴滴打车到潘家园文玩市场

概莫能外。



潘家园的倒塌

破碎的不光是几千人的生计

也不仅仅是无数藏家的闲好雅趣

还是中国文人苟且偷生的梦

北京的老人们常说,

这皇城根下,四九城里有两看:

“天安门抬头看升旗,潘家园低头看宝贝”

五星红旗,烈烈都在

潘家园,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以上,就是今天想说的

文中插图来自

摄影师:logichen (中国)

摄影师:东东(中国)

— END —

【后记】

这两天,新闻里似乎鲜有潘家园门前示威的报道,因为那里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因为他们的生计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习惯了观看和表演悲哀……

——王超

转载鸣谢:懂点收藏及哪吒看天下微信


    关注 松堂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