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什么小吃,谁说了算?

 

正犹如那个戏词:“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但这根本上意味着一种标准化的权力寻租,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









给传统小吃定标准,纯属行政性越俎代庖



作者:马进彪

5月25日,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西安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范》等五项地方技术规范,还包括有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biangbiang面以及蓝田饸饹,2016年6月15日正式实施。

西安羊肉泡馍确实好吃,但吃过西安很多家不同风格的羊肉泡馍都同样好吃,可见好吃或不好吃并不在于量化后千篇一律的技术规程,而在于人们对泡馍的各自理解。西安羊肉泡馍属于传统小吃,但只要是流传于市场上的小吃,就一定会遵循一个法则,那就是人们口味的变化。

就拿北京烤鸭来说,以前只是卷葱丝,但著名艺术家梅兰芳还想吃卷黄瓜条的,就这样,现在吃北京烤鸭,黄瓜条也就成了标配。再拿北京烤肉来说,就因为艺术家马连良晚到了一会,肉烤得有些焦了,但没想到,马连良很喜欢这种新口味,而且,现在烤得有些焦的肉,也成了老字号烤肉宛的一个口碑品种。

人的口味是变化的,而且是变化无穷,之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最有魅力,就是因为味蕾本无性,有的只是对各种风格味道的尝试。所有传统小吃,不管是南是北,只要是有点名号能立住脚的,那都是因为贴合

了人们变化的口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很火,其中涉及到了各地很多著名传统小吃,在镜头中,大厨们都对传统小吃的历史表示尊重,但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明确表示,已在历史传统中加入了创新元素,因为市场就是市场,他首先是经济课的考场,而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是纯粹的历史博物馆。

各地传统小吃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早期民间的“市场经济”史,哪样小吃贴合了人们变化的口味,哪样小吃就能生存并发展起来。民间小吃不是皇家的御膳房,非要有个固定的食谱套路,一些小吃本身就是来自于劳动百姓,虽然小吃有了命名,但明天做的就可能与今天做的用料不一样,因为,劳动百姓遵循的用料原则是“有什么放什么”,而不是御膳房那种“放什么有什么”。这就是传统小吃的历史业态,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地小吃才能在百花齐放中以变化的身姿流传至今。

西安市质监局发布消息称,《西安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程牛羊肉泡馍》等五项推荐性西安市地方技术规范。这不但是画蛇添足,而且对于这个传统小吃来说,也等于套上了紧箍咒,这使消费者只能被动地贴合数码形式的技术规范,而这个传统小吃也等于贴上了行政化标签,这样的紧箍咒,会使小吃失去市场的活力,会使小吃商家远离消费者变化的口味,但却不得不贴合质监局的行政意味,而数码形式的技术规范,本身就是一种过度行政干预的符号,这显然是一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之手的不恰当越位。

西安市质监局之所以热衷于越俎代庖,是因为他们一心想在市场中“排除异己”,而制造出一种历史性资源垄断的态势。也就是说,谁要想经营“西安羊肉泡馍”,就必须要按着质监局的“标准化”来,即使你的口味再好,但只要没有质监局贴的标签,就可以不承认你经营的是“西安羊肉泡馍”,照这个路数下去,后续很可能还会上演给传统小吃发放认证牌匾的行政闹剧。

总之,在西安市质监局眼里,只有一种意志,那就是权力的意志。而《西安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程牛羊肉泡馍》后面隐藏的权力公式,正犹如那个戏词:“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但这根本上意味着一种标准化的权力寻租,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



友情支持:《人物传记》《传统养生》《华星诗谈》《宝应文化》《八宝亭》《读读写写》《语文导报》《校园文学》/企业家丛书编委会/北京杂文学会/京西文艺网 /力量时评/眉凌文化/语文领袖主编:奕璇  副主编:武眉凌桑吉格格楚红城赵连文  专栏作家:马进彪杨旭莹莹 高淑霞王茗

请长按此二维码关注大家传媒
投稿:1181749094@qq.com
协办:东莞市景怡酒业有限公司


    关注 大家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