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方美食多

 

在中国,越往南走,美食越多,国外也是如此,比如欧洲,值得称道的美食国家都在南部,比如法国啊、意大利啊,等等。...



在中国,越往南走,美食越多,国外也是如此,比如欧洲,值得称道的美食国家都在南部,比如法国啊、意大利啊,等等。最近看到一个观点挺有意思,它说,南方多美食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什么意思呢?最开始,我们的祖先是杂食性动物,什么鸟蛋啊,蚂蚱啊,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再后来开始耕种农作物,不用靠狩猎就可以填饱肚子了。农耕是好,但大脑越来越发达,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能量,单靠植物蛋白无法满足了。可是越往南,粮食的蛋白质含量就越低,南方产的番薯、土豆,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北方的大米和玉米。而且呢,越往南肉食也越稀缺,牛羊这些物种在南方就很少,因为没有适合他们生长的地形,南方能养猪和禽类,但这些动物吃的东西和人类几乎完全一样,所以他们会和人类争夺食物,不太可能大规模养。所以南方人为了找肉吃,只好挖掘一切可能,什么狗肉、马肉、青蛙,甚至是蛇,都拿来做成美食,所以南方的菜系就更加丰富。

第二个原因是习俗和文化不同。欧洲教会分为新教和天主教,信奉新教的国家多在欧洲北部,新教有强烈的禁欲色彩,所以对于美食的追求也崇尚简朴,而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多在欧洲南部,天主教信徒强调热爱生活,自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享受饮食乐趣。比如比利时与荷兰,菜单上的食谱几乎完全一样,都有丰富的海产品和肉食,也都偏好土豆。但是,信天主教的比利时人美食更精致,饮食的复杂程度更高,信新教的荷兰人以高效著称,不愿在吃上浪费时间。同样,在南部的法国,美食享誉世界,法国人甚至认为,真正的美食家是可以超越社会阶层,而北部保守的英国,钻研厨艺被认为是浪费时间,这都是信仰不同造成的区别。

第三个原因是家庭组织形态不同。一个大家庭居多的社会,往往需要一份更长的菜单,因为家庭大了之后,餐桌就成了大家庭内部维系关系的场合,饮食就成了家族情感交流和社交的媒介。中国岭南地区的客家人、潮汕人、闽南人,都是向心力很强的宗族社会,这种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结构中,家庭内部的交流就很重要,所以这几个地方都发育出了复杂的饮食文化。相反,北方的大部分地方,多是以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民间没有发育出复杂的菜品,反而是官府菜和盐商菜发展成了地方菜。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北欧的新教国家都是夫妻小家庭,所以比南欧的天主教家庭,在吃上花费的精力少了一大截。

关于本人:吾本闲人一枚,坐拥96亩农场(林地+湿地),位于即墨市特大饮用水库旁,周围20里没有化工厂,无大气 水质 土壤污染,于是在这个与自然最近的地方半隐居起来,顺便养起了鸡鸭鹅,以此过起了饮茶读书的生活。。。想吃自然土法养殖的鸡 土鸡蛋的可以微信我(限青岛地区),想骚扰我的也可以...微信:13730911536




    关注 诗酒闲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