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傅晶雪:选择与坚持

 

“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生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本期人物由傅晶雪分享她的“选择与坚持”。...





编者按



弗洛伊德说:“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生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本期人物,我们一起来听听傅晶雪分享她的“选择与坚持”。

毕业季静园的爬山虎--2013年7月北大静园


傅晶雪, 北大数院金融数学系09级本科13级直博,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2014-2015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曾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优秀团干部、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方正奖学金、国睿奖学金、珠峰计划奖学金等。2015-2016学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
选择与坚持

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生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

——弗洛伊德

关于专业的选择

如果要问大学与中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大学教会我们作选择。人生有很多选择,比如对于理想的选择,实现理想路径的选择。童年总是满载着梦想,有的人想当画家、诗人、作家,有人渴望当球星、演员、歌手,也有人憧憬着做将军、政治家、科学家。但是,怎么实现孩提时代的梦想,往往并不是孩子能作主的,很多时候孩子的人生或许是家长愿望的延伸,或是家长根据就业需求越俎代庖。当然,也不乏有许多优秀家长会根据自己孩子的潜质与兴趣,培养其特长,让其学习美术、舞蹈、唱歌、乐器或者球类、竞技等。

在人生的时间轴上,可以说高考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一个关于选择的分界点。

在这以前,对于大多数中国学子,我们主要的时间精力都放在语数外,理综或文综等课程学习上,选择权很有限。我们面对最多的选择或许是“今天先做数学题还是先完成语文作业”。当然我们还要在文理分科时做选择,但这个选择相对简单,主要依据自身比较优势以及兴趣爱好。再往前看,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阶段都面临择校问题,而这些重要选择大多数情况下都由家长代劳,学生仅仅是好好学习尽力把成绩提上去,以便家长扩大可选范围。

在高考之后,我们正式与选择邂逅。大学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学校和专业的抉择不仅会影响我们青春的黄金时期如何度过,更可能决定我们今后的人生路何去何从。2009年6月下旬,在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和我的同学们一同步入了这个关卡。有的同学慎重地考虑着是继续复读还是直奔大学,有的同学在虎妈狼爸威逼下依依不舍地放弃选择,也有的同学通过师长朋友的建议获取信息进而做选择。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个决定似乎都很艰难,各方信息量太大并且往往是相互排斥的,就好像自己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拉扯着,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浮华的表象忽悠。很多同学倾向于依据考分而不是兴趣来做决定,所以出现了诸如“状元就一定得去北大光华或者清华建院,否则就是‘亏本买卖’”,“要按照专业火爆程度进行排名,在自己的分数可以选择的专业里挑最‘精贵’的专业”这样一些极具误导性的价值判断。

这样的决定真的是最优的吗?非也。没有自身好奇心与兴趣的驱使,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热门”专业里煎熬四年之久,除了通过挥霍掉宝贵的青春时光来占用该专业的名额以外,这样的决定还能带来什么?爱因斯坦等很多名人都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高考结束后就认真了解一下自己有哪些兴趣,喜欢哪些专业,这些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生活节奏如何,是否适合自己,那么或许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过得更加酣畅淋漓。

对我而言,选择数院是想趁着年轻多动动脑子,尝试一下最难啃的骨头是什么滋味。当然也因为我本来就很喜欢纯粹的数学世界,喜欢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之后灵光一闪时的那份欣喜雀跃。我也一直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理论和应用间的桥梁,把抽象复杂的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怀揣着这些纯真而稚嫩的想法,我勇敢地选择了号称北大疯人院之首的数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傍晚的火烧云--2015年9月
关于大学的选择

2009年9月,我作为北大人第一次踏入燕园,而选择的大戏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北大,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可以说所有时间都是自主分配的。北大把比生命、爱情更可贵的自由交到了每个北大人的手中,是北大人之福,但这也带来了一大波如机关枪扫射似的选择题。

开学之初,大家忙于考虑:“专业课选几门?选修课选哪些?英语课选哪个班?体育课哪个好玩儿?是选给分厚道老师的课呢,还是选有意思但给分很严苛的课呢?如何分配选课意愿点?百团大战里面总得参几个团吧?十佳歌手大赛,剧星风采大赛要不要报名?”

平日里,小吃货的选择:“今晚去农园吃香锅还是去康博斯吃鸡腿饭呢?”劳与逸的选择:“到底是去图书馆刷题学习还是去百讲看场芭蕾舞呢?”

未雨绸缪,展望未来也得选择:“周末是好好休息还是做做家教或者修个双学位呢?那么多双学位要怎么选呀?本科毕业以后是去工作还是读研或读博?是出国还是保研呢?寒暑假到底是留在北京上托福、GRE还是回家度假修养呢?要不要做本科生科研?是否需要参加一个国际交流项目?”

转眼间选择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已然被淹没在选择的海洋中。很多选择我一次次亲身经历,也有很多时候被学弟学妹们一遍遍咨询如何做选择。看着他们再次走到我曾经经过的分岔路口迷茫不知所措时,我既羡慕他们能及早利用学长老师的经验为自己的判断收集信息,也感慨这份选择或许并不存在正确与否,关键在于选择之后如何坚持。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承受这份自由。北大的班主任更多的是像朋友一样提醒关心着学生,而非事无巨细的管束。因此学生需要学会自己支配时间。个别天才少年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份自由,而是放纵自己的沉沦。也许是觉得课程初期的引入部分过于简单,也许是依仗自己一定的大学预备知识,他们凭借着高智商过分轻视大学课程的难度,翘课在寝室,沉迷在虚拟世界中,离现实世界越来越遥远。当他们不得不面临学期末的测试时,或者是承受面对试卷时无从下手的焦灼与愧疚,或者是像鸵鸟一样消失,逃避这考试,却无论如何无法逃避挂科失败的事实。

我时常想起印在北大录取通知书精美的信封背面,谢冕先生的那行字,“一旦配上北大的校徽,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因为这是一块圣地,百余年来在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指向未来”。我们既选择了北大,也被北大选择了,作为北大人我们不仅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还承担着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我很喜欢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男主人公郭靖最为人所称道的一句话便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我看来,这也是北大精神,是北大人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做选择时的判断标准之一。


未名湖边的雪--2013年3月
关于勤奋

选择是一个开端,日复一日的勤奋与坚持才能确保我们实现最初的理想。天资鲁钝的郭靖凭着忠厚勤奋的性格,在江南七怪的严厉管教下,即便遍体鳞伤也不叫苦,冒着生命危险半夜爬上悬崖,在全真教马钰道长的指点下苦练内力,在洪七公教授下苦练降龙十八掌,才最终成就一代大侠。金庸先生也是在勤奋地涉猎各方面书籍之后,炼就了中西古今丰厚的学养,才创作出金庸小说这套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可谓是厚积薄发。

记得鲁讯先生说过“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凭我自己在数院摸爬滚打的经历,我承认在这里确实潜伏着各种各样传说中的大牛,但这些牛人没有一个不是勤奋的典范,他们都是日复一日地驻扎在自习室看书学习,仔细地推导着一个又一个定理证明。每学一门课就像在练习一门武功,唯有每日的勤奋刻苦,才能练就真本领。

数院基础数学的范后宏老师在数院是出了名的废寝忘食。在我上大一时,他正好在给大二的学长们讲授“复变函数”这门课程。为了教好这门课,让学生能够具有国际视野并且尽可能触类旁通,他仔细研究了普林斯顿、哈佛大学,以及俄罗斯大学的教材,并结合北大数学系其他多位老师编写的书来备课,还把与“复变函数”相关的“数学分析”和“拓扑学”这些学科的部分内容也截取了下来,足足准备了三大本厚厚的笔记。可谓是为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准备好一桶水。他有时和学生讨论问题太过投入完全忘了时间,可以从下午讲到凌晨……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北大女神张一甲。本科以来她经历了很多次彻底的自我颠覆。在数院金融数学系,她是一颗异常闪耀的星,原本可以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转下去,变成叱咤金融业界的风云人物。但是她没有。经历了患得患失的煎熬,经历了一个寒假的放空期,最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决不后悔的选择——抛弃已有的一切,从头来过,去尝试文化产业。

还记得2012年初刚放寒假时,一甲含着泪敲开我们宿舍的门,倾诉着文化产业工作者的经历带给她的感动与震撼和她对于未来何去何从的纠结。她最后的选择,在大多数人看来风险重重,但她明白自己的心到底想要什么,她坚信她一定会喜欢那片深深吸引着自己的领域,即使再累再苦,她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紧接着的大三下期,她开始了一场大洗刷:一门数学专业课加上一大堆艺术类、新闻类的课程,一个数院人一学期竟然有15篇论文要写。不仅如此,她还加入了北大电视台,主导了两期《美丽人生》节目,并加入了陈宇导演的电影工作室。大四上,在不确定应该申请出国还是找工作的情况下,她疯狂地决定双管齐下。每天白天有一大堆笔试面试,晚上还要赶大作业,准备申请出国。

此外她还参加了十佳歌手大赛,学习阿卡贝拉,拍剧,做栏目……凭借咖啡和毅力,一甲在一年中完成了三个人都不一定能应付得过来的事儿。最后在众多offer里,她选择了一家自己非常喜欢的企业。工作两年后,她又一次决定颠覆过去——辞职创业。在面对选择时,一甲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深邃碧蓝,纯净自然,宁静清幽的美国火山口湖--2015年11月
关于坚持

做选择很难,选择之后的坚持与努力更难。

在我选择保送金融数学系直博的时候,也曾经犹豫,曾被质疑过。科研路的艰辛,发文章的压力,女博士的不易,以及与硕士毕业进入职场的同学的薪酬对比,这些都是做选择以后必须要承受的。最终决定直博,只因为喜欢这条相对纯粹的学术之路,喜欢校园氛围,喜欢自己导师的风格,或者是自负有足够的创造力去推动金融数学界科研的发展,也为金融数学系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努力。

我也曾害怕选错方向而导致失败,并为此焦虑不安。每位博士生都需要选择科研题目,好运气的博士生也许可以直接加入导师的课题组,选择范围缩小反而容易选择。也有的导师喜欢培养学生自己选择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挫败可能是家常便饭,而这正是科研的本来面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往往还是总希望一次成功。现实是我们需要在不断试错中积累经验,需要在跌倒后,爬起来,再跌倒后,再爬起来。我常常为自己打气:“坚持、坚持、再坚持”。

其实每一段精彩的人生背后都有一颗简单而执着的心,静静地聆听自己的心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然后拼尽全力,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沿着北美一号公路飞翔--2015年12月


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傅晶雪

排版:Telepathy


    关注 北京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