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泻止泻,这是一个误区

 

见泻止泻,这是一个误区当代社会中,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了能让孩子长的高、长的壮,家长们往往...

见泻止泻,这是一个误区


当代社会中,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了能让孩子长的高、长的壮,家长们往往会给孩子补充很多“营养”的食物,但这些“营养”大多是孩子生长发育所不需要的。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如果一味盲目的强喂给孩子这些“营养”,不但对小孩子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伤到孩子的脾胃,轻则食欲不振,重则腹泻、发热,迁延不愈。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一直腹泻,身体虚弱,担忧之下就会给孩子采取止泻的措施。其实不然,腹泻是肠道排出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是脾胃的自主双向调节,可以排出体内不消化的有害物质,所以,腹泻并不一定是坏事,找出原因并解决、预防,才是防治小儿腹泻的关键。因此,不能盲目的见泻止泻,若一味频繁的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反而会使肠道中的菌群失调,让胃肠中不消化的有害物质停留在体内,食积化热,引起反复发热,迁延不愈,甚至伤及脾胃,发为疳积。



小儿腹泻,是夏秋季发病率较高的小儿疾病,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和粪质稀薄或如水样,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所致,其中以内伤饮食最为多见,中医称伤食泄,其病变部位在脾胃。

伤食泄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1. 大便酸臭:大便酸臭夹杂未消化完的食物残渣、奶瓣等。

2. 口臭:饮食积滞于胃脘,往往先发口臭,特别以晨起口中酸臭为饮食积滞的典型表现。

3. 夜卧不安:翻身、踢被子、吵夜、手足心热、烦躁哭闹、入睡头项部汗多等,为饮食积滞于胃肠产生的内热所致。

4. 反复发热:白天体温正常,下午、傍晚开始低热,腹部温度高,入夜发热尤甚,如此反复,是食积于胃肠化热引起的,俗称“饮食烧”。

小儿伤食泄正确的治疗思路应“消食导滞”,让胃肠中的积滞从大便中排出,积滞尽则腹泻止。所以,千万不能盲目进入见泻止泻这个误区。

往期回顾:

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

水解蛋白奶粉没营养?事实并非如此!

更多育儿信息,请关注寇小儿中医馆

我们将定期为您发送最适用的育儿信息及儿童相关问题,如果您有想要了解的话题,请留言,我们将在相关微信文章中为您解答。


    关注 王贵勇小儿推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