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baby&文咏珊,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非什么大仇,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



从知道Angelababy这个名字起,她就是各种娱乐头条的主角,话题从嫩模、整容到跑男从未停止过,不久前和黄晓明的婚礼更是承包了大半个娱乐圈,阵势堪比颁奖典礼。但参加婚礼的名单里却少了一个名字:文咏珊,一位曾与她情同姐妹的旧知己。



比起被邀请的大腕儿们,文咏珊只能算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喜欢看港片的影迷可能记得,她是《大追捕》里的钢琴女孩,《赤道》里的冷酷女杀手,《巴黎假期》里的叛逆富二代,颜值身材各方面都不逊于Angelababy,她们当初亦是形影不离的闺蜜,如今是不相往来的陌路人。



2002年,14岁的文咏珊被星探发现进入演艺圈,Angelababy差不多也是14岁的时候出道,俩人算是香港的第一代嫩模。都是小小年纪就出道,因为年龄、长相、兴趣都相似,又混同一个圈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姐妹也在情理之中。

两人曾一起创业,共同创建潮牌"CHOICE",一起代言2%(一个少女服装品牌),一起出席各种活动,台前幕后都黏在一起,大家都说分不清她们俩谁是谁,她们也很高兴地说,我们自己也觉得挺像的。



网上有许多她们当年的亲密合照,两张年轻精致的脸庞,日式美少女妆容,非主流服饰,真的很像一对双生儿。不怪观众脸盲,娱乐圈越来越有“天下大同”的趋势。不过对于外貌协会来说,够美就行,谁去管里面是玻尿酸还是胶原蛋白。



能真正成为闺蜜的两个人,在地位、见识、长相、经济能力上不会相差太多,只有保持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平衡,当你和她聊亦舒严歌苓李碧华时,她才不会觉得你在附庸风雅;当她向你展示新买的衣服和包包时,你才会由衷地欣赏和品评。这种微妙的关系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2008年开始,随着Angelababy和文咏珊在影视圈逐渐走红,媒体开始把二人进行比较,并有意无意地把她们塑造成彼此的潜在对手,二人不合的传闻也见诸报端:文咏珊爆料baby试镜电影《剑蝶》失败,baby对被经济公司雪藏的文咏珊见死不救……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八卦,倘若闺蜜之间真要反目成仇,肯定招招致命,因为互相太知根知底。



后来,baby搭上黄晓明,事业重心由香港转向内地,出演大制作电影,上热门综艺节目,在通向人生大赢家的道路上快马加鞭。而文咏珊仍然在一些港片里扮演毫无存在感的角色,演艺事业不温不火。

2013年baby出席《微爱》发布会时,暗示两人已经决裂,之后再被提及那段友情时,都用场面上的客套话打发记者,从此闺蜜变路人。今年结婚时,娱乐界几乎人手一张的喜帖都没有她的份,很显然,人生大赢家baby已经彻底与文咏珊友尽。

这对闺蜜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在于,二人之间既没有抢角色争代言这样的利益纠葛,也没有互抢男人这样的狗血戏码,更没有在媒体面前公开对撕,只是随着双方事业的发展慢慢疏离,直到有一天彼此说到对方,都是一种公事公办的新闻发言式口吻。



正如黄伟文写给陈奕迅的《最佳损友》:也非什么大仇,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当年一起出道条件相当的两个嫩模,如今Angelababy已经站在了娱乐圈食物链的顶端,而文咏珊还是一个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名字,各自的圈子不同了,位置变了各有队友,是敌是友各自也没有自由。

亦舒在《流金岁月》中写到友谊:“我成功,她不嫉妒,我萎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许这就是闺蜜的真意,“嫉妒”和“轻视”滋长的土壤,就是彼此在地位、见识、长相、经济能力等方面的落差。因此只有当二人在这些方面保持平衡时,才是友谊最牢靠的时候。

现实生活中,经常在一起、关系要好的两个人,很容易成为旁人的比较对象。与各方面比自己优秀许多的人做闺蜜,身边有一个完美参照物,自己很容易沦为陪衬,自卑会衍生成嫉妒;与各方面都比自己糟糕许多的人做闺蜜,处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即使真诚地分享,也会被误解成不怀好意的炫耀和卖弄。所以,各方面都旗鼓相当的两个人更容易成为闺蜜。

回想一下那些年的闺蜜,一起没心没肺地追剧,没皮没脸地挂科,没头没脑地吐槽,一起呼喊着”姐妹大过天“,可是毕业季一过,曾经同哭同笑同青春的姐妹们,由于工作婚恋等因缘际会,进入到不同的圈子,忙于适应新环境和发展新的人际网,疏于维护曾经的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见面的机会少了,记忆模糊了,感情变淡了,某天久别重逢,身份与阅历发生变化,共同的话题只剩下遥远的当年情,正如《最佳损友》所唱:”生死之交当天不知罕有,到你变节了至觉未够“。

告别时的一句“有空常联系”,看似礼貌性的寒暄,其实是维护一段友情的基本方式,只有保持联系,经常沟通,才能知悉彼此的境遇,顺应彼此的变化,即使所处圈子不同,也可挖掘到更多共同的话题,以防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与旧知己相处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太主动太热情,难免让人以为你有求于人有意攀附;太被动太淡漠,也会让人觉得你不念旧情故作高冷。因为无法做到二者折中,所以我们失去了许多可能成为一生老友的故交。

一生一世的友情比一生一世的爱情更罕有,爱情是互补,友情是共鸣。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遇到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知己,那就是特定时期的另一个自己,童年的天真无邪,少年的意气风发,青年的敢爱敢恨,中年的沉稳历练,暮年的云淡风轻。随着时光流转世事变迁,旧知己难以变成一生的老友,昨日最亲的某某可能变成来年陌生的路人,也总好于那时没有遇过某某。

文/朝花希拾

图/网络

音乐/陈奕迅《最佳损友》、twins《Auld Lang Syne》
【取阅拾光】原创作品,转载须后台联系


取阅拾光

有温度的文字,有态度的八卦,有深度的影评,有力度的解读,以梦为马,让世界取悦你我。

争做“四有”新人,长按识别二维码轻松关注!


    关注 取阅拾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