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新西兰中学生选课,最高智慧是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大学生选课与中学生选课,心态上应该有所区别,前者以增进专业能力和职场实用性为依归,后者以打好基础学识功底和选...







大学生选课与中学生选课,心态上应该有所区别,前者以增进专业能力和职场实用性为依归,后者以打好基础学识功底和选择适合的大学为考虑。新西兰的中学生常常以大学生的心态来选课,这和美国高中学生的想法显然不同。为什么?新西兰的大学教育基本上遵循英国体系,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依学生所选的专业做课程分流。美国大学重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不论选择哪一种专业,大一的课程都非常相似,普遍包含了跨专业学科和强化人文素养的共同课程。



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2015年出版了一本大学申请指导手册《Get It Together for College》,书中建议在四年的高中课程中,不论将来在大学里要念哪一个专业,最好不要错过五大核心学科(Core Subjects),它们是英语(4年)、数学(3年)、科学(3年,含实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社会(3年,包括历史、地理)、外语(2年),括号内指出了「建议之最低修习年数」。此外,也应该适度选修一些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经济、商学、电脑科学、环境科学、政府与政治等选修课程。

 
上述核心课程等于是「必修学分」,当然,并非其中的三门科学、两门社会学科全部都要修完,可以依专业选择、能力和兴趣适度选读一或二科。美国的中学课程并不轻松,如果只修标准课程,即使核心学科全部得到最佳的成绩A,在申请大学时并无优势。因为学校里可能另外开办了更具挑战性的荣誉课程、AP选修课或IB选修课,一个在多门较高难度选修课程中拿到B或C成绩的学生,被认为具有挑战困难的精神,大学时或许较具学习潜力,申请大学时更容易获得招生官的青睐。

我在上一篇专栏中提及一位来自中国的学霸在四门剑桥A-Level课程中有一科是中文,如果四门都得到A*,在牛津或剑桥大学最高度的申请竞争中,遇到另一位仅中文一科选科不同的中国申请者,其它三门相同的选科都获得A*,不论另一科是会计、电脑科学或音乐,即使只得到A或B,成绩虽然不如前者亮丽,当招生官从「挑战困难之精神」做录取考虑时,后者很可能胜出。当然,这位得到中文成绩A*的学生如果是英国或法国学生,结果就另当别论了。



另一位来自中国、即将进入IBDP第一年课程的男孩,目标是美国顶尖大学的金融或商学专业。IBDP课程学生在六个学科当中,必须有三或四科选读高标准课程(HL)。这个男孩在决定选择HL或一般标准课程(SL)的时刻,虽然数学、物理、化学是他的超强学科,他选择了数学、英文、经济念HL,中文、物理、化学念SL。虽然英文是第二语言,但是英文和经济授课老师认为他「很有希望」在HL都获得7分满分,其它四科中的三科是强项、中文是母语,都获得满分7分的可能性更大。 
这孩子放弃了最擅长的物理、化学当HL,反而以目前尚无优势的英文、经济去挑战HL。他的心态倾向于以争取IB总成绩45分满分的亮丽分数为优先考量,任课老师的「很有希望」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孩子认为自己的目标专业不在理工科,物理、化学选读SL应该能获得招生官的理解。我曾经建议他考虑最有把握的物理、化学选择HL,经济和第二语言英文选择SL,一样有希望在每一科都获得7分满分,但是,这孩子认为物理、化学两科都要以HL争取满分的压力很大。

亮丽分数和挑战课程难度二者真是「鱼与熊掌是否兼得」的难题,经济和第二语言英文能否如愿在HL登顶?大学招生官的看法是否一致?在在充满了变数。这孩子既然坚持,我也只能祝福他了。
立志学医,


中学时该如何选课?
很多华人孩子立志学医,中学时的选课集中于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五门课程,有些学校称呼这五科叫Asian Five。新西兰和澳洲入读医学院的途径不一致,如果打算两边都尝试,中学时的选课就得费点心思。只考虑新西兰的奥大和奥塔哥大学就单纯了,NCEA、CIE剑桥、IB三种课程都没有选课上的困扰,完善大一的学习、UMAT考试和面试准备即可。



正常情况下IB课程无法同时选读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要学医,应该选择化学、生物两科,与大一课程的相关性较大。如果考虑到澳洲某些医学院招生可能较看重完整的英文成绩,CIE剑桥课程学生可提前在10年级时念IGCSE数学(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并非难事),12年级时完成A2数学(如果有需要,可申请重考以争取最佳成绩),13年级时即可腾出一科的空间继续完成A2英文。

要学医,NCEA课程学生在选课方面困扰最少,到了13年级时还有足够的选课空间,唯一让少数学生烦恼的是,如果要多修一科Asian Five以外的科目,微积分(Calculus)和统计学(Statistics)到底要放掉哪一科?有人认为,很多医学统计要用到统计学的概念,不过,那是大二正式进入医学系以后的事情;有人说,大一的物理和核心课程化学可能需要一点微积分知识,但是,12年级数学里的那一点微积分就足以应付了。



不久之前我请教了几位奥大的优秀医学生,其中有一位的观点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他表示,微积分的逻辑性较强,微积分和统计学都追求精确性,医生是一种人命关天的职业,医学生应该在逻辑性和精确性的个人特质方面自我提升,将来才能胜任医生的天职。所以,微积分和统计学如何取舍?答案是,有志学医的NCEA课程学生最好能够完成Level 3的这两门课程。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多年来经常接触立志学医的孩子或优秀的医学生,我对于医学生的一些特质印象特别深刻。Well Organized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词,它的意思是有章法、有条理,用它来形容医学生最贴切了。医学生除了学习好、有章法,甚至在情绪管理、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说话应对、独立性、自制力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Well Organized。



正确选课、努力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都不一定进得了医学系。本文从留学准备的选课谈到立志学医的选课,可见中学生的选课没有公式可依循,最高的选课智慧就是去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不过,最重要的、超越学校课程的、影响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您和孩子都不能弃选的,是「亲子共同成长」这一门课。
专栏撰稿人
张云腾老师,早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任教于台北师大附中,移民新西兰前担任教职25年。

他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台湾近四千位医生是他的学生。张老师热爱生命科学,他也是《张氏心理学辞典》(台湾东华书局出版)中神经科学和内分泌科学相关条目的原始撰稿人。

张老师持续关注全球教育大趋势,多年来对数以千计的学生和家长做过学习选课、专业发展、素质培养、亲子关系等之一对一咨询辅导,也经常举办或应邀参加和教育问题相关的讲座。

张老师在「美国大学本科高端申请」方面做了庞大的功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他办理的孩子已经遍及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学院、伦敦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芝加哥、哥伦比亚、宾州、杜克、约翰霍普金斯、康乃尔、达特茅斯、布朗、莱斯、UC柏克莱、UCLA、南加大、UIUC、NYU等许多顶尖的大学名校。

张老师于2011年开始为新西兰中文《先驱报》每周六撰写《张老师谈教育》专栏——《先驱报》目前是纽航、国泰、南航、东航飞新西兰航线的机上阅读报。
【更多推荐阅读】请点击
【分享】适性、合理、与时俱进,教养孩子之最佳策略(上)

【必读】细说[美国高考](中)-新SAT究竟新在哪里?

【必读】细说「美国高考」(下)—ACT的魅力和优势

【必读】不要让「名校情结」误导了人生轨迹!(上)

【必读】不要让「名校情结」误导了人生轨迹!(下)

【必读】最好的成长在路上!优秀也可以是游出来的!(上)





    关注 中文先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