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民间故事丨吃空心汤团

 

关注“慈溪本土文化”,更多精彩等您分享~~...









汤团是阿拉宁波的特产,起源到今天至少有千把年的历史。有关汤团的传说就更多了。

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年阳春三月,变作一位卖汤团的老翁,在西湖叫卖。

许仙买了吕洞宾的汤团吃,不小心,一颗汤团“滴溜溜”滚落西湖,刚好被白蛇吞吃了,白蛇就成了仙,最后与许仙结成夫妇。

汤团都是有馅心的,水磨糯米粉嵌猪油馅的汤团是最好吃的。没有馅心的汤团,那就成了空心汤团。

而吃空心汤团,那是看有样,食无味的事情。所以,吃空心汤团这个事,是一件比较让人郁闷的事情。

说起“吃空心汤团”这句闲话的来历,在阿拉三北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三北的地方有一个蒋家村,村南有个姓马的寡妇,年轻丧夫,孤苦伶仃地抚养着一个三岁的儿子,日脚过得交关艰苦。

村北有个叫李光汉的人,从小父母双亡,依靠叔父才长大成人。年过三十了,还没有娶亲,靠给人家打零工为生。

李光汉见马寡妇丧了丈夫,还要抚养儿子,生活艰难,就起了恻隐之心,常抽空主动帮她做些生活,农忙时下田帮她耕地,农闲时帮她劈柴担水,只要是能帮的,李光汉决无二话。

马少妇得到他的照顾,日脚好过了许多。三岁的儿子也活泼了不少,见了李光汉,总是亲昵地叫叔叔,一日不见,还绕着做娘的要叔叔,仿佛他们就像一家人似的。

马寡妇见李光汉自己衣食不保,还如此无私地帮助自家,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就想谢谢他。

这日头,李光汉又来帮马寡妇劈柴担水,马寡妇看家里还剩有过年的芝麻,就拌着沙糖,研磨成馅,放在桌上,又向隔壁的张大嫂借了一升面粉,准备给李光汉做一碗汤团。

当他将面粉揉成,又掐成皮子准备放馅时,却发现装馅的碗空了,再一看一旁的儿子,还在津津有味地抹嘴巴呢,顿时就明白了:馅已被儿子偷吃了!

骂也没有用,打又舍不得。心想另做,可家中就这么一些馅料啊!就算有现成的,再重新研馅时间也肯定来不及了。

没有办法,马寡妇就把皮子拢了口,做成空心汤团,下锅煮好后,招待李光汉。

李光汉吃了马寡妇的汤团,抹嘴谢别离去。这以后,李光汉很少再上门,这让马寡妇交关内疚,以为是自己那天给他吃空心汤团的缘故。

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团无心,人有情,空心汤团表寸心,还望有颗见谅心。”写罢,折成纸条托隔壁张大嫂转交给李光汉。

李光汉收到张大嫂转来的便条,知道马寡妇误会了自己,也提笔写了一首诗:“非为团,是有因,人言可畏说不清,岂是计较团无心!”

这是说自己帮她做生活,邻里人怀疑自己和她有不正当的关系,人言可畏啊。写罢,也折成纸条,托隔壁张大嫂转交给马寡妇。

李光汉与马寡妇的一切,张大嫂都看在眼里,便有心促成这一对,这日头她写了一首诗:“郎有情,妾有心,空心汤团表寸心。旁人闲话多不清,不如早日结鸾姻。”

写罢,抄在两张纸上,一人一张。本来俩人经过互相劳动,互相帮助,已日久生情,现在这一层窗户纸被张大嫂捅破,李光汉就干脆叫张大嫂说媒,和马寡妇结成了百年之好。

洞房花烛夜,夫妻俩说起汤团的事情,李光汉就话:“还要感谢这空心汤团呢,没有这空心汤团,阿拉这对有情人如何成眷属啊?”说得马寡妇羞涩地低下头去。

李光汉吃的虽然是空心汤团,得到的却是马寡妇实在的人。所以这“空心汤团”还是吃得有味道的。

民间的“吃空心汤团”,常用来比喻徒担虚名而无实利。大约是说,不是谁都有李光汉这样的好运吧!

【故事来源】根据黄尧清老师(观海卫镇大歧山村人)所述故事整理。

【吃空心汤团】三北民间老底子闲话。比喻徒担虚名而无实利。

选自《观海卫老话故事》

编辑:maomi


    关注 慈溪本土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