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走出的“女经纪人”

 

曾玉梅,一个从木垒县照壁山乡双湾村走出的普通农家妇女。靠自己的劳动与汗水,她带领木垒县各族妇女致富的故事,...



曾玉梅,一个从木垒县照壁山乡双湾村走出的普通农家妇女。靠自己的劳动与汗水,她带领木垒县各族妇女致富的故事,在木垒县家喻户晓……

照壁山乡双湾村是位于大山深处一个条件比较差的村。山旱地上靠天吃饭,水资源缺乏、土地贫瘠。

曾玉梅和丈夫辛苦一年的收入供两个孩子上学很困难。为了孩子,2000年,她和丈夫领着两个孩子用毛驴车拉着全部家当迁居到木垒县城。

一没手艺,二没资金,只能靠在县城找些零活打工挣钱过日子。一年下来,日子仍然过得很艰难。曾玉梅不甘心:“我就不相信自己找不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在一次为包地老板打工的时候,偶然听说他正在为找不到干活的人而犯愁,曾玉梅当时就萌发了领人外出打工的想法。

2002年,机会终于来了。听说奇台县林业局要在二道沙窝里种植300亩梭梭苗子,曾玉梅便下地按正常的上下工干了一天,觉得还可以。最后她以每亩80元的工价与县林业局签订了合同。

活找好了,可没有想到要组织人却那么困难。曾玉梅回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去游说,但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大家都不愿意离开家门。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在照壁山乡下属的3个村组织起40多人的打工队。

当曾玉梅带领的打工队要下地时,大家的眼睛都直了,因为草太多,几乎看不到梭梭苗子,她当时是按每亩地70元承包给大家的,由于都不愿意干包工,工友们让曾玉梅管吃管住每天30元结现钱,后来经过曾玉梅的一番劝说和现场示范,他们终于下了地,那一天他们每人挣到了40元。工友们尝到了甜头后,跟着曾玉梅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到了2006年,打工队已发展到200多人。

几年来,曾玉梅带着她的打工队拾棉花、摘红花、割芦苇、挖甜菜、掰玉米、间苗、植树、收打瓜……

很多老板需要用工时打电话联系曾玉梅,她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和司机挨家挨户地去拉人,下午又将他们挨个地送回家。“姐妹们每天干完活都能拿到现钱,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曾玉梅的打工队现在也实行了一天一结账的制度。

木垒县是哈萨克自治县,这里有14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许多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妇女过去从事牧业生产,生产条件艰苦,生活也比较困难,有一部分人还要靠政府救济过日子。曾玉梅主动将他们组织起来,带他们外出打工。

由于对农活一窍不通,甚至到地里连苗和草都分不清,曾玉梅手把手地教她们,一步一步地给她们做示范,她们渐渐地都成了干农活的行家,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

如今,曾玉梅的打工队队员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她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少数民族妇女的信赖和认可。

“致富不忘众乡亲”是曾玉梅不变的信念。

2006年,曾玉梅投资18万元成立了木垒县裕民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劳动力输出“女经纪人”。如今,公司已购进了3辆大型客车,给200多名员工买了工伤保险,公司也制定了规章制度,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农闲季节,曾玉梅还请专家对打工队队员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组织她们学习《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知识,带领她们排练文艺节目到各村及县城各单位去演出,提高打工队队员的素质和凝聚力,丰富她们的文化生活。

本报首席记者 古丽米拉


    关注 xjgrsb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