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相守,铁锤为证

 

【工匠精神】微信公众号...





 


Vincent Castell,法国人,在北京顺义的一个村子里实现着自己做铁匠的梦。这梦,一做十年。他说,没当铁匠之前他做过很多工作,都没什么长性,直到跑到铁艺学校之后,他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了,别的都不想。

去 Vincent 的铁匠铺的时候,车出了高速,要沿着一条两边都是庄稼地的路一直开到头,没路了,就到了他的地盘。你很难想象在北京还有人用纯手工的方式在打铁,一锤一锤地做着铁门、护栏。而且,还是个法国人。打铁可能是 Vincent 这辈子注定该做的事。铁艺在欧洲有着太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但毕竟是个老手艺,很少有人要以它为生。Vincent 一开始也是这个态度。十年以前,他还在一个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岁月,经常是旅行半年,挣点儿小钱,再旅行再挣钱,没有稳定的工作。读了两年艺术学校之后,他又跑到法国诺曼底的勒阿弗尔(Le Havre),在一个铁艺学校专门学打铁,别的什么都不做,就一下子爱上了打铁。“在欧洲,很多人喜欢铁艺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喜欢刀、剑、盔甲,但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我喜欢锻造,喜欢看着火、喜欢锤子,别的工作都没有这些。小时候,全家人一起 BBQ,我就一直盯着火看。没学铁艺之前,这样的工作就是我做梦都想做的。学了之后,它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我比我想象的还要爱这个工作。”
Vincent在每天的叮叮当当声中,日子过得格外夯实。


Vincent 在顺义的作坊是一个大院子,有间小小的办公室,外面的空场上一边放在买来的钢材,一边是打造好的成品,坐北朝南的房子就是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大概有三百平方米,掉了皮的墙上挂满了工具。工具,到处都是工具。“最开始的时候,我买了一些工具。随着做的项目不同,我都会慢慢制作需要的工具,比如锤子、钳子,大小和形状都不同。”他拿着一把锤子在手里掂量着说,“这个就是我每天都在用的锤子。”二十几把锤子、几十把火钳,不同的模具,还有数不清的原料、Vincent 打造的小物件都在这个作坊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这是一个地道的铁匠铺。“我在这里已经有六七年了,这边的村民不会把我当成外国人,就把我当作打铁的。这感觉太好了。”从事手工铁艺,即便是在现在的欧洲也非常少见,来过这里的外国人,怎么都不能相信这是在中国——Vincent 的铁匠铺看起来和法国的一模一样。
如果看传统的铁艺,通常造型是柔软的。


“火是我最喜欢的工具。对,火是工具。在欧洲的传统里,铁匠非常重要,不光因为古时候的欧洲所有的工具都是用铁做成的,还因为他们是利用火、空气、泥土这些古老元素来工作的,铁匠就像巫师在施魔法,这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工作室里有个大红炉,温度高的时候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铁在橙色的时候是1000-1200度之间,红色的时候大约800-1000度。“一般人都觉得铁是很冰冷、刚硬、闪亮的东西,这都是20世纪以后的铁器。如果看传统的铁艺,就正相反,造型是柔软的。打铁的时候,温度越高铁就越柔软。这是我喜欢做铁匠的原因,高温下用锤子,看着火工作,改变铁的形状,这点和人挺像的。人在冷的时候都是僵硬的,感觉温暖了,就会变得柔软。”
打铁的时候,温度越高铁就越柔软。


Vincent 的作坊里除了他,还有几个中国工人。不过打铁的工作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在每天叮叮当当声中,日子显得格外夯实。喜欢做手工,特别是喜欢做和金属相关的手艺活,总有些特别的原因。“像裁缝、木匠,这样的工作是做减法,要把原料按照需要剔除掉。铁艺不一样,是要通过变形、延伸做东西。铁匠要清楚流程里的每个环节,这需要一切智慧。”这手上的智慧,一半靠天赋,一半靠练习。“手工艺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做得好不好一试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做这个,必须亲手尝试。有些人很擅于做设计、学理论,但手艺不行,手就像你的武器。”这样看起来,Vincent 算是幸运的,刚好擅长自己热爱的事情。“做铁匠不需要什么背景,需要的是练习。有些人有天赋,一上手就很像回事。如果没天赋,就需要更多地练习。”说是不需要背景,其实也不尽然。他学完了基本的铁艺技术后,又在里昂的一家工作坊待了一年多。“那里有个 workshop 专门教高端的铁艺技术,跟大品牌合作,比如路易威登、卢浮宫。我在那里待了一年学艺术史、传统铁艺设计,还有跟铁艺有关的许多背景知识。”
在铁匠铺的墙上,挂满了各种用来打磨铁的砂轮。


男人的专注有时候是可怕的,过了飘摇不定的岁月,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一头走到黑。喜欢做手艺的男人尤其如此。“做手工活,中国和欧洲非常不一样。在中国,一个人可能做了几年木工,然后又去当电工,最后又做其他的。在欧洲,每项技艺都有专门的学校,学生学了一门手艺之后,就不再换了。我在里昂的老师已经60岁了,他从15岁就开始学铁艺,一辈子没换过,一直做到现在,大师级的人物。还有人从18岁就开始,现在30几岁,也从来没变过,真的是一做就做一辈子。”

铁艺在欧洲的历史由来已久。4千多年前出现在中东地区。从欧洲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欧洲的历史伴着铁器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建筑中的结构、装饰、战争中的盔甲、刀剑,处处都是铁器的影子。“中国的建筑主要是木材,加上一点石材,没有铁器。欧洲建筑是石头和铁,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用铁和石头盖教堂、做桥梁、花园,从门到窗,处处都是铁艺。单把石头拼在一起是不够坚固的,就需要由铁做框架,所以怎么改变形状,让铁更刚硬,欧洲自古就做了很多研究。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一直到现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各种风格。俄罗斯、希腊、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不同国家的风格不一样,工艺也不同。所以铁艺在欧洲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不同国家之间也有竞争,这就促进了铁艺的繁荣。”

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方式改变了,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铁匠逐渐变成了稀罕的职业。“二三十年前,铁匠这个职业在法国几乎就要绝迹了,不仅是在法国,在英国、德国都越来越少。现在有从事铁艺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更关心设计,改良工艺,将现代的手法、设计和传统融为一体。这样,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感兴趣。”除了生计,更多的是兴趣。“现在欧洲有很多周末对外开放的铁艺作坊,教人从打铁钉开始,学会自己做些小玩意。”
大红炉温度高的时候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铁在橙色的时候是1000-1200度之间,红色的时候大约800-1000度。


因为是手工,每件作品都是绝对的孤品。一个人下锤的力度、角度、铁器的弧线、上色的喜好,所有这一切都依赖于每个铁匠的那双手。Vincent 的生活里,铁与火似乎成了全部。除了客户定制的工程,他自己闲下来的时间也是属于铁艺的,去创造自己的作品。从一个想法开始,绘图、锻造、千锤百炼、上色、完成。每个环节都不少。平时打造把玩的小物件,Vincent 多是自己留着或拿来送给朋友。在作坊里闷头琢磨也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事,这时候时间和空间都是自己的,有种活在平行于现实之外的感觉。一个人从设计、制作,再到完成,就算世界天旋地转,有了自己执着的爱好,人也会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分明是在修行。DIY的妙处就是:大脑是起点,双手是终点。
Vincent 制作了很多自己打铁需要的工具。


“我希望自己做的铁器能显示出我的个性特点。现在人们做的铁艺都是闪闪发亮、像镜子一样,完美无缺,但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就会让人觉得无聊。铁艺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可以表达很多东西。当你看着手工打造的铁器的时候,能看出匠人的个性、感情,我从来不去过分修饰铁器,希望它能看起来老旧,让人们知道铁艺也是需要被照顾的。”这点在 Vincent 自己的创作里更加明显,随着喜好,自由发挥。“如果明天没有电了,我还可以做现在的事儿,不会受任何影响,我买金属,改变它们的形状,把它们连在一起,染色。我可以打铁,改变温度,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工匠精神】微信公众号


    关注 工匠精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