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蛋 2000年·QQ

 

其实,我是真的曾用心珍视过那个小小的窗口,和那个惨绿岁月里借此聊表的一些心意。...

你还记得你的第一个QQ昵称么?
[b]今天突然翻到自己11年想要启动的一个写作计划,想要写写所谓自己和互联网一起长大的十年。那时候还是太年轻啊,野心大的没边,哪晓得写完第一篇后一直搁置至今,狠狠滴打自己的脸。五年后的今天,当互联网几乎占据了生活的所有,我又想了这个宏愿,也许,我又可以试着捡起来了?
[/b]
>>>>

互联网下的蛋之 2000年·QQ
“因为工作的原因,最近开始煞有介事地总结和梳理新媒体的发展脉络和变迁史,有一天猛然发现,中国和网民直接相关的互联网史,恰好与我们这群85后的成长史是惊人的重叠的。如同前辈们曾被比作红旗下的蛋,我们或许可以自称一把“互联网下的蛋”。

在青涩懵懂的时候,模模糊糊地见证了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在被无数长辈质疑我们这代“独生子女”的未来的同时,关于互联网泡沫的论坛也充斥在我们身边;而当我们终于长大成人变成这个社会承认的新鲜力量时,中国的互联网也坚挺地走到了今天。

冒出个念头,想把这些私人化的、碎片化的回忆整理出来,一整理才发觉,我们和中国互联网一起跌跌撞撞地走来,我们的成长,和互联网早已经交织缠绕在一起啦。

我相信,推动着那些年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力量,除了那些冷冰冰的技术之外,一定还有着这些我们所回味到的,温暖、激情和爱。”

—于2011年4月—

1

2000年·QQ
2000年的仲夏,南方小城,我和同学悄悄闪进了一个本地知名大学门口的游戏厅,带着一点点学生的矜持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我们坐在了并排的电脑前。

周围拨号上网的滴滴声不断,我们热切地屏息等待着,如同在等待一扇神奇大门的开启。管理员走过来,帮我们打开了一个软件窗口,然后慢悠悠地帮我们申请注册,然后成功登陆。

我忘记了所有的细节,却记住了那只小小的企鹅在窗口上晃啊晃的。那天我的私人日记本上,兴奋地记录下了我和一个东北男孩无聊的网络聊天全过程,我还记得,那是我第一个QQ好友,他的名字叫做大林。

拥有一个 QQ号,从此时起开始风靡我在的那所中学。聊QQ,也渐渐开始代替原来的小纸条和写情书,变成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另一种绝佳的暧昧方式。周五放学之后,大家开始成群结队往已经由游戏厅变身为网吧的小屋子们里钻,打开聊天窗口,一坐就是几小时。

很多的爱恨情仇由此而生,或者因此而加速。开始有人在突然离家出走和遥远的QQ网友去见面了,有人开始以能够同时和几个qq好友打字聊天来作为一种炫耀,当然,还有因为QQ所凑起的一对对小情侣们。

那是一个还很纯粹的年代,青春期的荷尔蒙在蠢蠢欲动,手机短信也尚未全面普及,QQ填补了我们对于这种若即若离的沟通方式的需求,比写信快一点,比面对面的聊天要慢一点,刚刚好。有些暧昧的情愫,通过这样一种渠道来掀开面纱,会让当事人显得没那么尴尬,并且,也不会让等待变得太漫长。

那时候,还没有现在QQ上漫天飞舞的火星文脑残体,甚至都不那么口语化。我总是郑重地对待每一段对话,还忍不住斟酌起字与词来。而对于后来有些目的不纯的陌生人好友,聊着聊着还颇有些生气,嫌别人浪费我这一小时几块钱的时间。

渐渐地,当那声熟悉的“咳咳”两声通知音效响起来的时候,内心竟有莫名的满足,是对一个即将开启的对话的期待,是对这个号码背后那个人的好奇,我也说不清了。

年少的时候,其实有那么多话想说,有那么大的世界想去探询,有那么多的情意想要挥洒,只是却有些固执的可爱,想要找到对的人说,想要找到真正乐意倾听的人。或许,那年无处安放的青春,在QQ的出现之后,算是稍微有了个临时居所了吧。

QQ昵称代表着另外一个自己,一个可以稍微有点肆无忌惮的,和传达出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秘的自己。有时候,在学校里大家乱开玩笑,QQ昵称也成为了很好的工具。后来,初三毕业前,我的同学录里有个男生写下了一段话,他还记得我最初的QQ昵称之一叫做“赤名莉香”,我们为此还交换了这个名字背后的这部电视剧的看法,和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的爱情观的讨论。

其实,我是真的曾用心珍视过那个小小的窗口,和那个惨绿岁月里借此聊表的一些心意。直到如今,MSN将它渐渐取代,这是后话了。

我还会时不时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慢吞吞地在键盘上郑重地敲着,心会随着每一段弹出的留言起伏,会默记下一些只言片语成为无法忘却的纪念。

她绝对想不到,很多年后,信息的交流会变的快到无法想象,每个人都被这样的洪流裹挟进来,甚至有人开始怀念,那回不去的从前。

是的,写作拖延症来跟大家求助了


    关注 琐琐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