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2.0+VR 1.0,巨头进场做生态丨风致观点

 

从近期的香港移动电子展、CESAsia2016等来看,智能硬件严格遵循“三段论”的逻辑,VR则是“两段论”的践行者。尽管分属2.0与1.0阶段,却都引得BAT、京东、360、小米、乐视等巨头争相进场,纷纷展开生态布局。...



从近期的香港移动电子展、CES Asia 2016等来看,智能硬件严格遵循“三段论”的逻辑,VR则是“两段论”的践行者。尽管分属2.0与1.0阶段,却都引得BAT、京东、360、小米、乐视等巨头争相进场,纷纷展开生态布局。



官方微博/微信订阅号:风致策划



用户体验VR产品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早年,交通、传播不便,资本市场也不发达,企业发展受到地域的重重限制,不仅使“闷声发大财”的区域性品牌大行其道,也让创业公司有更充裕的时间打磨产品,起步、成长、成熟、衰退等“四段论”成为产业嬗变的普遍准则。

但如今,物流、信息流突破了时空的界限,风险投资也日新月异,由此衍生出创业公司培育市场、巨头进场发起洗牌、小公司被洗牌出局的“三段论”。但若非常看好一个产业的市场前景,巨头便可能从起步阶段便着手布局,使“三段论”演变成巨头与创业公司同场竞技、小公司被洗牌出局的“两段论”。

从近期的香港移动电子展、CES Asia 2016等来看,智能硬件严格遵循“三段论”的逻辑,VR则是“两段论”的践行者。尽管分属2.0与1.0阶段,却都引得BAT、京东、360、小米、乐视等巨头争相进场,纷纷展开生态布局。
智能硬件2.0:巨头后发争先
以CES Asia 2016为例,进入第二届,它的人气比去年高出不少,登场的巨头也显著增多。其间,京东由京东智能、京东金融、京东商城、京东物流实验室等部门联合亮相,接连发布了智能冰箱和AIUI智能语音交互界面,后者将率先应用于京东旗下DingDong智能音箱的新品DingDong灵动版。

不只是京东,微信携手物联推出了微信全控制的ZigBee智能家居系统,360以智能手机为入口涉足儿童手表、智能摄像机、行车记录仪、儿童机器人等领域,乐视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则涵盖了智能手机、智能自行车、手持摄像机、VR头盔、头戴式蓝牙耳机、智能钢琴、移动电源等多线产品。此外,中国移动发布了“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全球合作伙伴招募计划”。

从喧嚣一时的手环、血压计、体重秤,到冰箱、音箱、手表、机器人、自行车等,智能硬件产品更加实用,操作和设置也趋于简洁。市场上的主力玩家,也由曾经备受VC青睐的创业公司,转变为坐拥海量资金、用户和流量的互联网巨头,但后者并不满足于做单一的硬件,而是立足平台优势打造完善的生态系统,这便是“三段论”之2.0阶段的显著特征。
VR 1.0:巨头提前进场
雷军的“风口论”问世以来,各色企业和媒体无不热衷于寻找下一个“风口”。在不少人看来,VR的“风口”效应较智能硬件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直逼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但也因此,和智能硬件直到2.0阶段才引得巨头进场不同,VR在1.0阶段便俨然成为巨头的较量场。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成为国内企业和媒体关注VR的开端。此后两年,在索尼、三星、HTC等硬件厂商,以及Google、BAT等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动下,VR也从虚拟来到现实,进入普及阶段。

这也意味着,VR市场竞争的重心,将不仅仅是硬件的PK,而上升为生态的较量。一方面,Google、Facebook、BAT等系统平台厂商和内容应用提供商有望成为大赢家;另一方面,IC设计等上游厂商也必须打造生态系统,才能满足下游对产品和内容竞争力的需求。

鉴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性能的持续提升,加上移动开发环境愈发成熟,Google、Facebook、腾讯等巨头均将重心放在移动VR,特别是一体机。相应地,高通、全志等IC设计厂商也争相就VR一体机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可以预见,不久后的将来,Turnkey将在VR品类再度大显身手。
巨头大军压境,小公司何去何从?
前两年,随着PM2.5的关注度水涨船高,空气净化器也被视为风口之一,其中戴赛鹰等人的三个爸爸儿童空气净化器一度成为众筹和风投眼中的香饽饽。但小米进场后,这个产业迅速进入3.0阶段,创业公司从此销声匿迹。

对智能硬件和VR而言,小公司被洗牌出局的时日也不会久远。诚然,BAT、京东、360、小米、乐视等巨头尚未全面进军这两个市场,但以它们的强大实力,即便只投入一小部分资源,也足以将多数小公司扼杀于摇篮之中。一旦大军全面压境,小公司将难有反抗之力,必须在投靠巨头、扎根低端、深耕细分市场等三条道路上做出取舍。

投靠巨头。如同互联网领域的优酷、高德、滴滴、美团、携程等,智能硬件、VR产业的小公司也无力抗拒巨头挖员工、挖客户、挖投资人的“三板斧”,与其弹尽粮绝后吐血身亡,不如欲拒还迎地投靠巨头,成为它们的生态链企业。由此,不仅可免于覆灭,还有望借力巨头战胜对手,成为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扎根低端。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似,智能硬件、VR也存在广阔的低端市场,家大业大的巨头不愿涉足于此,拥有成本优势的小公司则大有可为。其间,除了抢占较成熟的国内市场,还应尽早布局南亚、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特别是后者,只要一步争先,便极有可能步步领先,并为出口转内销、打造自主品牌奠定扎实基础。

深耕细分市场。智能硬件拥有无数个细分品类,VR产业则有硬件厂商、上游供应商、系统平台商、内容供应商等之分。其中,不少细分市场对巨头来说无利可图,却足以养活多个小公司。特别是在冰箱、音箱、空调等比较成熟的品类,传统硬件厂商+互联网、互联网公司+硬件将并行不悖,这也在格力、美的、海尔、长虹等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然,由于巨头对资金、人才和资源等的强大虹吸效应,上述三条道路并不好走,它们更适合稳扎稳打的实体企业,而不是只知烧钱炒概念的融资型公司。


    关注 风致策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