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临床之外的医学事业与视野

 

3月26日,DK博士走进中国医学第一学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讲述临床之外的医学事业与视野医学生职业发展,论坛在医学界的百年殿堂,即北京的协和小礼堂举行。...



3月26日,DK博士走进中国医学第一学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讲述临床之外的医学事业与视野医学生职业发展,论坛在医学界的百年殿堂,即北京的协和小礼堂举行。

本次活动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职业发展协会、DK医药生物博士联盟、动脉网以及达晨创投联合主办,i投资、协和医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学生会医药发展部协办。

活动由医科院肿瘤医院14届博士毕业生、达晨创投医药生物投资部林正伟主持。



鲁勖: 医药健康产业投资策略变迁





简历:

协和八年制96级校友

工作经历:

2004.7-2006.5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医生

2006.7-2007.7 埃森哲经理

任职于管理咨询及企业架构部门,参与多家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咨询项目,主要聚焦在机构优化及业务流程重组。

2007.8-至今赛富基金SAIF Partners执行董事

主要覆盖医疗及健康产业相关投资,独立完成了30余个制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体外诊断,及医疗服务等方面项目的股权投资。并参与了数个资源性行业,高端制造业及消费类项目的投资。所投资的多家企业已经在中小板,创业板及新三板上市或挂牌交易。

教育背景:

1996.9- 1999.7   医预专业,北京大学生物系

1999.9- 2004.7   医学博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自2007年加入赛富基金,鲁勖投资了近300个项目,其中独立完成了30余个制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体外诊断,及医疗服务等方面项目的股权投资。

在鲁勖看来,医疗行业增长地很快,相应的,相关领域的投资视角也迅速打开。近年来,医疗开年关于衍生出很多新的子行业。其中也包括互联网医疗、大健康等。鲁勖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医药健康产业投资策略的变迁。

1、制药行业是生物医药投资的主要业务。几年前,低端仿制药是我国市场的主要投资对象,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端仿制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目前制出出口型仿制药已经是投资的主流。

2、器械设备方面,产品的毛利很高,但问题在于这个领域的公司很难长大,能做到上市的公司很少。骨科以及心内科是比较容易做起来。目前,医用机器人等是可以发展的新方向。未来几年,国内的设备厂商还是有做大型医疗设备的空间。

3、医疗服务,也就是医院方面,早年公立医院的改制不是很成功,私立医院很挣钱,但不是很正规。近年来,专科连锁医院崛起,扩张性不错,受到资本青睐。目前,公立医院改制仍然是艰难的商业模式,对财务投资人来说很难获得现金回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医生集团等新的模式还是有机会的。

4、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很快。这个领域项目的估值很高,融资能力强,属于高风险高回报。但是投资机构在这方面布局,要有项目群的概念,单个项目投资的失败概率很高。在某方面持续布局,成功率会更高。

5、体外诊断的发展很快,比如一些新型的测序项目。投资人对这个领域是持续看好的,但行业竞争激烈,其基础方法学突破小,应用层面的创新和竞争力比较重要。

6、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学医出身的人需要创造性的想法去与这个领域对接。目前市场上的公司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入口。希望去解决就医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其中70%-80%还没有完成其商业模式的闭环。看病是一件高度监管的事情,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好,一方面要突破监管和体制的限制,另外还要帮助用户去培养习惯。

7、大健康领域,市场空间扩张非常大。健康管理和保险都希望在这方面做些事情,美年大健康的市值就反应了大家对他的预期。此外,海外医疗也是目前投资界关注的重点。

 

刘颢:在实践中锻炼沟通和协作能力





简历:

医科院肿瘤医院98

14年外资药企临床研发经验,在临床发展策略,临床科学与临床操作领域都曾涉及。曾经工作过的治疗领域包括肿瘤,免疫,神经,泌尿等。曾经主持过多种药物在中国的注册前发展,包括克唑替尼,ceritinib,axitinib,velcade等。

 

刘灏目前是燃石医学的首席医学官。此前,他曾在辉瑞等知名外资药企进行临床研发工作。

走出医院,刘灏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西安扬森临床监察员,在这段工作经历中,他学到最多的便是,要对用户负责。6年的时间,一直影响到现在。要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深刻的印在了脑海之中。这条是跟随着刘灏到现在的职业信条。

在JNJ工作期间,刘灏自己独立操作管理的第一个项目,在谈及这段工作经历时,刘灏表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抓住实际操作的机会去增长自己的经验值,在实任实践中锻炼沟通和协作能力。在企业里,做不同的工作,需要适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所以做什么工作都会有收获。

刘灏表示,“不要嫌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他可能会带给你一个很好的机会。”正如他自己所经历的,在JNJ工作期间,刘灏负责研发的药品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却正是这段经历,使得他被辉瑞发现。

宋高广:中国罕见病发展的现状





简历:

医科院07级校友 PhD

2012.7-至今某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

2015.6-至今任药伙伴研究员院长助理兼药伙伴罕见病公益服务中心 CEO

主要工作或研究领域:

(1)企业基本和发展战略的制定

(2)医药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行业发展动态分析及医药相关政策研究分析

(3)罕见病政策、孤儿药行业发展及新药开发

(4)罕见病公益发展

宋高广关注罕见病公益已久,这与其医学背景的影响密不可分。在这个领域,宋高广关注罕见病新药的研发,关注罕见病政策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由于同一种疾病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发病率,有些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变化及文化和经济的差异,故导致其罕见病定义的不同。据估算,我国罕见病总患病人口约为1644万,每种罕见病的患病人数约2740人。

宋高广提到,由于我国对罕见病的关注和宣传相对滞后,目前在罕见病防治研究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首先,政策法规制定欠缺。其次,国内对罕见病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全。再次,治疗罕见病的药品研发少人问津。另外,国内对孤儿药的研发、引进、生产及销售等环节缺乏政策支持,导致国企生产孤儿药的空白,只能依赖进口。即使国内能够研发孤儿药,企业也因利薄量少等原因而终止生产。与此同时,国内对对罕见病临床诊治水平不高。

虽然眼下我国罕见病防治研究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随着社会发展,罕见病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近些年我国在罕见病领域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说已有了不小的反响。

随着公众对罕见病认识的增强,政府对罕见病的关注程度也比过去有所提高。

成果虽可喜,但对国内目前罕见病工作的大环境来说,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加大努力,继续推进罕见病工作向前发展。

论坛最后三位讲者详细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并期望来自中国医学第一学府的学子们未来考虑好自己的职业选择,打拼出一片天地。




    关注 Biomedicin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