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智库学者刘科、袁牧谈深圳“禁摩限电”

 

【导读】深圳“禁摩限电”目前已经进入第三周,执法行动依然持续。昨日,深圳交警在全市重点区域展开查处,虽然这些...



【导读】深圳“禁摩限电”目前已经进入第三周,执法行动依然持续。昨日,深圳交警在全市重点区域展开查处,虽然这些区域非法拉客电动自行车已不见大规模聚集,但昨天的执法行动仍查扣了非法营运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共计1001辆,拘留无证78人。而外卖行业的超标电动车,也被列入执法对象范围内。

对与此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刘科、袁牧谈了他们自己不同的看法。





电动摩托车是公共交通必要的补充

刘科(国家特聘专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

1、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需要公开,透明,反复论证;避免像北京“黄灯必停”那种Stupid 政策法规出台;

2、但任何法规不可能一点错都不出,但一旦形成发布,the law is the law, 执法不能运动式执法,在不断沟通的前提下,law enforcement on daily basis. 这样人人才能遵守规则,让社会有序。

3、公共交通目前没有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电动摩托车是公共交通必要的补充;

4、电动摩托车管理要从生产电动摩托车的国家标准开始,而且要有一套交通法规管理它。一旦形成法规,law enforcement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 is critical to set-up the order. 目前中国的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做的很差;限制摩托车等于变相鼓励大家人人开车;但汽车排放的污染和占用的道路及停车土地都比电动摩托车大好多倍;中国各个城市都交通堵塞,都成了停车场;如果要禁,那按道理应该先禁汽车,而不是电动摩托车。同意国家应制定摩托车的国家生产标准,和交通规则;在管理有序后,应鼓励电动摩托车,而不是禁止;因为,它的能耗,排放,道路及停车占地都优于汽车,适合亚洲这种人口密集,而公共交通资源不足的地方!

刘科
电动车成为大城市的一种病,的确需要研究

袁牧(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电动车成为大城市的一种病,的确需要研究,之前参加城市非机动车交通规划规范的评审,也确实争执不休。

首先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是电动车发展的理由。这个问题是不合理的城市发展思路造成的,电动车的介入只会令问题更加恶化,密路网,小尺度开放街区才是解决之道。

第二,交通法规对电动车不是没有规定,但几乎无法执行,如果要改,可能改的是整个中国的交通法规体系,国外的交通管理法规是建立在路权基础上的,我们的交通法规建立在安全保障上,形象上的弱者坐拥无上的权利。日本电动助动车有严格的车速荷载规定,否则不能上路,我们也有类似规定,但没人执行,车行还管改装,所以街上的电动车身子骨比自行车弱,速度比摩托车快,左右穿插旁若无人,警察只当看不见。

第三,对道路的占用,传统上认为以自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对道路的占用小于汽车,其实是个误解,道路是以效率为出发点的,道路占用是实际的投影面积加上安全间隔面积后除以速度再除以载客人数的,所以非机动车的实际道路占用远大于汽车,而且机非混行道路通行效率大幅降低,这也是东京香港比北京车多但没北京堵车的原因之一。

第四是生态绿色,这又是一个误区重重的地方,大家直觉地认为电动汽车和电动助力车一定是环保的,绿色的,但实际很难说清,目前国内大量使用锂离子电池(LIPO)且生产工艺参差不齐,从全寿命周期来讲,并不比汽车环保,况且国内发电以燃煤为主,实际的污染排放没有减少,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袁牧


    关注 盘古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