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放大镜和绘图尺来看画儿

 

在上期的推送之中,给大家制造了一个悬念——也就是那幅神秘的《早期蒙娜丽莎》。今天我们带来了其中和侦探小说一样精彩的故事。...



作于1513-1516年,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或许早已成为我们心中西方美术的代名词。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中,人流的脚步都为这一幅大小色彩并不起眼的画作所放缓,上百双眼睛注视着跨越数百年的永恒之美。

在上期的推送之中,给大家制造了一个悬念——也就是那幅神秘的《早期蒙娜丽莎》。今天我们带来了其中更多和侦探小说一样精彩的故事。
1452年,列奥纳多达芬奇降生在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托斯卡纳,婴儿呱呱坠地声中预示着文艺复兴顶峰的到来。27年后的1479年,因达芬奇的画作而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原名为丽莎 卡米拉 盖拉尔迪尼也来到了人世间。在后者24岁那年,她的丈夫弗朗切斯科德乔孔多委任达芬奇为她画一幅肖像。这就成就了这幅采用真人模特,呈现出青春容貌的《早期蒙娜丽莎》画像。
这幅《早期蒙娜丽莎》经过细致的艺术分析,可以找到许多与卢浮宫中广为人知的一幅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两位蒙娜丽莎的姿态,头纱,视角,手掌,衣着,前景的环境,甚至是右肘仿佛倚靠在一个不可见的椅子扶手上这些形式和细节,都是惊人的相似;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一副作于画布,一副作于木板;一幅环境中有着显著的廊柱,一幅却没有;一幅背景亮丽明晰,一幅则暗淡幽深;一幅的主人公芳华正茂,一幅则富有岁月沉淀的韵味。种种的呼应和变迁告诉我们,达芬奇正是有意创作这一对跨越时空的作品,精妙地描绘出他对于人体结构和神韵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理解。



但在艺术史上,总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怀疑达芬奇这样一位大家为何要创作如此相似的作品。


纵观当时艺术史家的记载,有阿戈斯汀诺维斯普奇记载在1503年看见达芬奇在画丽莎的肖像;有正在研习达芬奇画作的拉斐尔在1504年对《早期蒙娜丽莎》的速写临摹;有对达芬奇这两幅作品在1584年用“蒙娜丽莎”和“乔孔达(丽莎在嫁给乔孔多后的称呼)”进行区分的吉安保罗洛玛佐;而安东尼奥贝阿提斯明确的在日记中记载达芬奇在1513-1516之间为朱里亚诺美第奇创作了应是先藏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除了历史学家们的潜心研究,收藏家和鉴赏家们也热衷于其真假的鉴别。所有亲眼见过《早期蒙娜丽莎》的收藏家一致认同这幅画可能或确实为达芬奇本人所作(共24人,其中17人确认是达芬奇真迹),而三位坚持认为并非达芬奇所作的收藏家则拒绝了亲眼观看这幅画的邀请。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近35年之中,详尽的科学检测也验证了《早期蒙娜丽莎》是否为达芬奇亲手所画。




首先在数学上,《早期蒙娜丽莎》就与《蒙娜丽莎》呈现出相一致的与黄金分割的精妙融合,从五官,身体,直至景物的布置,都让达芬奇的那句名言,“不是数学家,别想读懂我。”得到完美的展现。


两幅“蒙娜丽莎”中主体的尺寸不尽相同,但当等比例缩放至相同大小时,任务所有细节的之间的比例都完全一致,恐怕不是同一位艺术家难移企及在不同的尺寸上如此完美的维持比例。
达芬奇所独有的女性面部的Golblatt法则,在这两幅“蒙娜丽莎”中,也有着最为严格的遵循:那微笑之中双唇构成的圆弧若是继续延伸刚好将触及双眼的眼角,而将这个圆放大一倍,则能通过整个头部的各个边界。
紫外线、红外发光、红外线、伪色红外线、红外反射成像、X射线成像、碳年代测定法、伽马光谱成像等种种方法同样联合得出,《早期蒙娜丽莎》的确于16世纪的开端所创作,且显示了许多与《蒙娜丽莎》相同的肌理细节。最终,《早期蒙娜丽莎》 的画布和颜料,以及其被使用的技法也被认为符合创作的时代,具有达芬奇的标志性特色。


许《早期蒙娜丽莎》的身份现在已经尘埃落定,但对于名画的探索却永无止境,有时正如同是一则精彩绝伦的故事,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细节和情节,被富有趣味的推理和实验串联在一起,使人仿佛重回达芬奇灵感迸发、精心筹划、挥笔创作的年代和场景,感受永恒的艺术,审美,和人文精神的洗礼
你和蒙娜丽莎

告诉我你心里的故事
看了这么多,作为看官的您究竟是偏爱风韵犹存的优雅贵妇呢?还是水灵得和蜜桃似的娇俏少女呢?又或者您亲自在卢浮宫中驻足过,有别样的感触或吐槽快快动起小手指,在下方的留言区告诉小编你的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看早期蒙娜丽莎特展推荐


    关注 Vitamus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