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我只想做回自己真正的样子

 

用心去看我们看不到的东西,用心去做回我们真正的样子,不想被生活所俘虏。...



文 / 别梦寒
我只想做回自己
真正的样子


看书久了不思考不写作的人,就像习惯了乘坐火车旅行似的,一路看尽奇雄旖旎的风景,把眼光养刁了,于是渐渐忘了怎么走路,倘若偶尔走一走也是昂首阔步仰望天空,竟至于忽略了身边脚下平淡无奇却真实可及的美。我不想有一天读书读多了反而离现实太遥远,当然有情怀有追求则是另当别论,但若沦为掉书袋的呆子,那大约是要违背我的初衷了,所以还是寻思着写点什么才好。这一样来可就又是难为自己了,向来读书都是兴之所至胡乱翻阅,完全不成章法体系的,加之素慕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洒脱,就更加随性妄为了,所以若是要真问我诸如“以史为鉴”、“治国平天下”之类的大道理,定然是答不上来的。不过有时候读书是真快乐的,尤其是读性情相投的作者写的书,真真是开心得不得了,所以也就随性所至,姑妄言之生活中平淡琐碎的小事,聊做一点读书心得和生活体会吧。
现代人都太忙了,忙来忙去生活都顾不上了,恨不得一天到晚都在工作都在忙碌,以显得很充实的样子(其实我很想质疑这些每天都在忙的人,会不会是因为做事效率太低了呢?),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个数量巨大的“快餐”产业: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饮食;碎片化、娱乐化的快餐阅读(诸如标题党惯用的“一分钟读懂……”“一张图读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分合合的爱情和婚姻……有时候想想的确很悲哀,所有人都在卯足了劲拼命地追赶,拼命地努力,只是为了达到那样一种千篇一律的早已被固化了的人生:努力学习,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买车买房,组建一个好的家庭,努力工作努力奋斗,然后下一代才有可能上好的小学,好的大学,有好的工作……如此循环!

开学第一天,我问我的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基本上听到的答案就是上述的模式,之后我又给他们讲了一遍那个牧羊孩子的故事:你放羊是为了什么?生羊崽,娶媳妇,生小孩,生了小孩再放羊。然后我又问学生,你觉得你们的梦想有没有可能要变得与众不同一点?比如说,活得像个自己;比如说,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将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有同学怯怯地点了点头,当然更多的是沉默。我也沉默,我很悲伤,因为一不小心,也许就要走进这样的死循环中去了,我们每个人都像困在鱼缸里的金鱼,那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生活环境,却是终其一生无法逃脱的牢笼。倘若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清晰地描绘出自己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状态,那该是多么可怕而又乏味的事情啊。

我想,活在现代其实是很乏味的,因为缺少了太多生活情趣和对美的体悟。我记得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在语文课本中读到《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时那种感动和快乐,少年时代懵懵懂懂的还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就是单纯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美的诗句呢,然后就一遍一遍的读,每读一次就觉得唇齿都是香的,做梦都是甜的,平白无故的就多了很多牵挂和幸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啊,《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过如此繁盛的诗意和浪漫,有过那么多真实坦荡的诗人,这是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这才是中国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啊。当然现在我们不读诗,也不谈诗,谈诗多搞笑,想想都迂腐得不像样子,所以诗人就都饿死了。于是浪漫没有了,激情没有了,作为个体的独立性没有了,生活的体验连同生命力也统统不存在了,想想真的很难过。我们说21世纪,物质繁荣了,文明进步了,其实我看也许不大见得吧。
最近一段时间接触的两个人我特别喜欢,一位是木心先生,看他讲的《文学回忆录》看得欢喜得不得了,吃饭时要看,睡觉前也要翻一翻,不然就觉得食不甘味,睡不踏实,讲得实在是精彩,文字也精彩!还有一位是台湾的蒋勋先生,看先生的书,听他的演讲和诗,我就忍不住觉得,哇,原来世界居然可以这么美好,生活还可以这么优雅,一花一叶都是无限的美的源泉,感觉以前都白活了。

于是开始特别留意生活的细节,自己学烹饪学做饭,体验从蔬菜到菜肴的过程,通常会尽量少放或不放调料,保留了天然的味道,然后清汤寡水地吃下去,却觉得鲜美无比,少了许多重口味的刺激,却得以品尝到每一种食材天然的味道。每天早上,会顺便打开音乐,在一支清新悠扬的曲子中慢慢让自己清醒,给自己做一份早餐,喝两杯热茶,还有时间的话会读几句诗才去上班,然后就会觉得整个早上都是美好的。网上有一句类似心灵鸡汤的话:“为你喜欢的事情早起一个小时”,我很向往这样的状态,这美好的一小时的时间,用来练练书法,阅读经典,描几笔涂鸦,该是一天中多么美好的一个开始啊!



有一天,我看到蒋勋先生的一条状态,一张很老旧的木桌,没有任何装饰,原原本本木头的样子,中间还裂开了一条缝,完全是岁月雕刻的痕迹,木桌上是粗陶茶具,一旁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杯中随意差了一支这来的树枝,稀稀疏疏的点缀着几片叶子,叶子有黄中带绿的,金黄的,橘红的、深红的,完完全全不经雕琢,随意质朴的样子,但却诗意盎然,美得不得了。那一瞬间我就被彻底的折服了,后来我再走过从住处到学校那短短的几分钟的路程时,竟意外地发现了好多美的细节:比如有阳光的时候,学校的围墙上的树枝反射的鲜艳的翠绿,晶莹剔透的,闪着光;比如深秋里小区楼下那两棵杨树在风中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还有那稀稀拉拉飘飘荡荡随风飞逝的黄叶。有一次我放学回来,傍晚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打在那两棵杨树斑驳疏离的枝条上,在光影中抬头往上看,只觉得有非常非常多细微的颜色变化,随着傍晚光线的变化,那颜色也是瞬息万变令人捉摸不透,再就是伴随着着深秋里树叶飘悠悠地不断地落下来的那种既萧条零落又生机勃勃绚烂无比的强烈对比,真的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来生命里的繁盛与衰败,不就正如眼前所见,其实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已,与大自然的永恒相比,人们所心心念念放不下的名利荣辱,又何足挂齿呢。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人早就看透了,可是几千后的我们,却依旧执迷。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佃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无外乎顺其自然罢了。天地有大美,自自然然便是了。美,是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不再刻意追求的时候,美就降临了。

我有一次读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不禁感叹,古人真是懂得生活啊,用诗意的姿态栖居,衣食住行平凡琐事也会情趣盎然,美不胜收。最喜欢魏晋名士风流,从《世说新语》只言片语记载的小故事中,折射出的是一个个真实而又坦荡的人性的自由流露,也许有人会笑他们傻、痴、笑他们怪诞狂妄,但我真真是极欣赏极喜欢,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展现了真性情释放时那种何其洒脱何其诗意的美。这样的人生,才是由自己所掌握的吧。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活方式,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人生追求,多好,每个人都活的像个自己。
我们现在不写繁体字了,也不用文言文了,所以我们和古代其实已经是隔阂了,很难读懂经典,很难去体会那种含蓄典雅的文字之美,那种遣词造句中的一往情深。文化其实是被割裂了的,我们看古人,像隔着一道无法跨区的鸿沟,只能遥望,却再也回不去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也是太过悲凉了。

胡言乱语扯了这么多,尽是些闲言碎语,要到了临睡前读诗的时候,也就就此草草收尾,附上木心先生小诗一首,也许很多人都读过的,只是不知道是谁写的,也不知道木心究竟是什么人,这也是很悲凉的。

附木心一首诗送给大家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年少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晨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welcome

[/b]

⊙心蕾的文章来自哪里?——你来猜猜!


⊙哈哈······,有很多新青年参与哦!

⊙如果你有高作在手,别犹豫啦!发给“心蕾”呗!

⊙我们帮你推送,供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哦!

⊙心蕾邮箱:[b]501531111@qq.com


做一些好事。

聚一帮好人,
心蕾
心蕾

微信号:xinleigy

QQ群:501531111


    关注 心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