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录 一想到这些吃的,味蕾就走回武大

 

离开你之后的日子,从南到北,尝遍天涯,抵不过记忆里品尝过的你的好。...



爱吃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哼唱宋胖子的《安和桥》,就像歌曲伊始那句:“让我再看你一眼,从南到北”。

我想,当我毕业,走出武大校门的那一天一定会打辆出租车从街道口经过广埠屯,再驶过东湖,最后看两眼楚河汉街的景色。

然而,在这之前,我能做的大概就是打着“要毕业了,最后再吃一次”的名头把武大的美食从里到外吃一个遍。
『再来一盘烧鹅饭』


枫园,一个我住了四年的圈地。

和住在枫十四的一千多个女生一样幸运住进了公主楼,一入学就有最好的住宿环境。不用排队挤澡堂,不用在捂汗的夏天扇扇子,也没有湖滨的蚊虫烦扰,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个个都是小公举。

四年时间,枫十四楼下摆爱心蜡烛喊楼的男孩越来越少(学妹变学姐,全都下架了),还好枫园小食左边第二个档口的烧鹅饭一直都在。

鹅肉肥美,酱汁甜中带酸,一切都恰到好处,难怪是每天排队最长的窗口。那时候的我吃完了一份,仍不觉饱,要了第二份假装打包回去给室友,大胃口被小绿同学至今当作笑料(蜜汁微笑)。

我想,下一次我再吃的时候一定会挺直腰杆直接点两份,毕竟我是一只大四狗,吃一次少一次,何不一次吃两份吃个够?
『小路上的麻辣烫和小馄饨』


我和小绿同学有个共同爱好,看十佳模特,三年一期不落的看。

第一年是考试前夕,我俩在书本的洗礼之下感受到了生活的绝望,索性破罐子破摔,走进梅操一睹美少年和美少女风采。

第二年,还是那个夜晚,本来只是去奥场跑步的两人,再一次走进梅操,这一看不要紧,闻到了梅园小馄饨和麻辣烫的味道,苦于无奈身上没钱,咽了咽口水。按耐了十几分钟吧,开始搜罗身边的熟人,还好活捉一只来看美少年的花痴室友,借得5块钱飞奔向小铺。

锅炉里冒出的热气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特别温暖,更重要的是,麻辣烫在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好像尤为有味道。

不论别的,单单从饱满的肉馅,吹弹可破的馄饨皮,武大里再找不到敌手。麻辣烫也不逊色,辣度恰好符合我俩的重口味,里头的干子最为喜欢,一咬满口的汤汁,满足感瞬间溢出。

大学四年,身边的女孩纸们似乎没少立过减肥的flag,但是每一次在夜宵的香味前,大多数少女的减肥梦都会怦然碎成渣渣(至少我是这样)。
『八卦与美食不可辜负』


考入大学之前,我的家乡是一个五六七八线小县城。那时候,那里没有祖国大地各式各样的菜系,也没有洋气的韩国自助烤肉和日本料理。

记得第一次吃泰餐是在群光八楼的泰香椰雨,点的那盘咖喱鸡简直一绝,和日式咖喱的味道完全不一样,东南亚咖喱多了椰汁的甜度和香味,鸡也是恰到好处的嫩滑,总之这道菜好吃到我选择死亡,没见过世面的我差点连饭夹酱带碗一起啃进肚子。还有椰汁西米糕,竹叶包着糯糯的香米,甜而不腻。

当然,伴着饭吃下去的不止是咖喱酱,更多是女孩纸们凑在一张小桌子上谈论的各类八卦,从娱乐圈各饭,到大学身边的狗血爱情故事合集。还好,大学情侣们大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才让饭间谈资不间断,席间不断夹杂着“雾草,xxx女的真是瞎了眼吗,那个男的那么挫”、“我听说你男神和xxx女的一起吃饭看电影”……等等对话。
如今离开武汉几个月,实习的时候领导请客到黄浦江边的高档泰餐店点大几百块大洋的咖喱蟹膏,边吃边看着邮轮行驶过,味觉视觉虽已满足,却觉得缺了点什么。嗯,缺的是肆无忌惮的高(七)谈(嘴)阔(八)论(舌)和放声大笑。

待到重回武汉,和那群小婊砸重聚时,一定要攒一肚子的八卦说个心满意足。

转眼,大学余额已经不足70天,想想是时候回珞珈山,拉上旧友们,在武汉的街头浪一波,早上在工学部二食堂喝个燕麦粥配点热乎的豆皮,中午在创意城负一楼的小吃随便找点可丽饼、继光炸鸡垫垫肚子,将近两点的时候到楚河汉街排队吃五折的稻香虾饺、榴莲酥等下午茶,逛着逛着晚上回到街道口,坐在老街烧烤的窗前点上一盆热气腾腾海鲜砂锅粥,叫上一桌子的烤串。
想想我就在白日梦里笑醒了。
图片来自作者
推荐阅读
南门记忆 | 主席的早晨 | 美食家
猪手 | 瓦罐汤 | 红豆
汪曾祺的豆腐 | 朱自清的豆腐
------------------ 吃理扒外 ------------------

从“就知道吃”
到“还懂得吃”
你差的只是一个“吃理扒外”


▲长按扫码关注
与吃有关的一切,我们都等你来分享
联系吃理君(Syousyousyou)加入吃货小天团
投稿邮箱:chilipawaitougao@163.com
商务合作:chilipawaihezuo@163.com


    关注 吃理扒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