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酸甜苦辣(2)

 

留学生最重要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听不懂老师的口音肿么办?...



上一期的留学经历分享得到了许多学生、朋友、甚至是同事的关注,纷纷问我什么时候更新,令我受宠若惊~衷心感谢关注这个公众号的朋友,也希望通过你们让更多人能够清楚地认识留学。

留学生在外求学,最难过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听不懂、不会说,无法参与课堂讨论。看着同班的其他“老外”同学畅所欲言,那种因为语言能力问题欲言又止的酸爽想必大部分在海外的学子都曾感受过。维尼在上期分享当中,也曾经跟大家说过第一节课后被澳洲大妈销魂的口音导致情绪低落的情节。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强迫自己熟悉老师的口音以外,还真的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当时我做的事情也很简单:有事没事上课下课就找老师多聊天,通过聊天来熟悉老师的说话方式,实在听不懂的时候就请老师说慢点儿。一来二去的,自然而然就能听懂了。同理,想听明白身边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他们各自的口音,方法也一样:没事儿多闲扯,扯多了你想听不懂也不行。或许,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吧~

说到要多和老师聊天,这简直是一件extremely important的事情(维尼在课上说过,不到万不得已都不用extremely这个词的,可想而知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吧)!!!为什么??因为你会不会和老师聊天,很多时候将直接决定你这门课的分数啊同学!来来来,听我慢慢说哈~~

国外大学通常都会有一个制度,叫做office hour,即每个任课老师每周都得专门留出一定的时间(通常是1-2小时左右)和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而学生在找老师之前,需事先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进行预约。维尼当年读书的时候,就是我导师office hour的常客,尤其是在assignment的due day之前的一两周,我更是频繁出入科任老师的办公室。但请各位千万不要误会,国外虽然也讲人情世故,但在学术面前是非常严肃的。学生和导师可以有很好的私人关系,但在office hour,我们只会讨论跟学习相关的事情,其他一概不谈。在这方面,老师们是非常职业的,所以女同学也不用担心啦~~

那么,与老师保持常态化的沟通,好处是什么呢?最大的好处,就是你能解决很多在学习过程中困惑的问题;对于作业来说,如果我们能在写paper的过程当中,经常拿去给老师看,那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文章on the right track(这点对文科生尤其重要:人文科学本来就没有对错,所以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导师的胃口就很重要了)。我最终交上去的作业一般都是三稿或者是四稿,内容基本都已经得到过老师的肯定,这样分数肯定有保证。当然,这里面的过程有时候也是很痛苦的,我就曾经被我的导师在我某一篇paper的初稿上,连划了3-4页纸的叉。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1000多差不多2000词的内容得重头再来,这打击可不是一般的小!所以,有的时候从老师办公室出来,还真的是挺沮丧的,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在这个期间变得越来越强,自己的科研能力也随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也为我后来连续两年参加IAW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World Englishes)的年会并作了高质量的发言,以及在2014年在Asian Englishes杂志上成功发表论文,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吧。当然,这里面所经历的辛酸也有很多,我将在以后的文章当中和大家继续分享。

这就是我的导师,神奇的巴基斯坦小哥Ahmar Mahboob,他也是我研究World Englishes的领路人。正是当年选修了他的这门World Englishes课,使我知道了原来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英语。当年曾立志毕业后要在国内大力推广World Englishes和China English的研究,现在看来,还是任重而道远...话说回来,他的口音可不是一般的难懂!巴基斯坦口音啊同学们!!第一节上他的课的时候,他一张嘴,我以为他是在用乌尔都语(他的母语)在给我们讲课啊!!这样的口音,你不经常和他聊天,多聆听他的教导,能行么?


    关注 维尼学英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