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你才不会后悔?

 

重回自己的初心,回到内心深处,回到自我。...





人生这条路难走,难就难在,虽然我们能看到很多条可能的路,但是只能选择其一,无法同时体验种种。

而一旦做出选择,就意味着我们要投入时间、精力、情感和物质,成本不可谓不大,未来的结果又无法预见。

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有一段著名的毕业演讲,他关乎选择的态度堪称睿智——他学习自己都认为没有实际作用的技能,十年后才发挥出犹如点睛之笔的作用

未来的不可见从未让他动摇,他相信一切点滴都将串联起伟大。对于初心的热爱与坚持让他做出艰难的选择,人生低谷成为他最妙的际遇



我希望你看完视频,再回过头来想想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会遇见的问题:

一份工作做久了以后,曾经的激情不再,原先让自己心潮澎湃的愿景模糊,被工作中的种种阻碍和疲惫消磨,是再坚持一下还是重新选一条路?

本文由LinkedIn领英原创,作者采铜,微信公众号:采铜的铜(id:CTDT4US)。



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都决定了不同的选择。

不过,在我们做选择前,不妨问问自己这五个问题,可能会帮我们找到合适的答案:
1
你坚持的是最初的梦想

还是“坚持”本身?

很多时候我们迷失,是因为忘了最初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做了十五年心理学,虽然经历过若干次生涯转折,但是我的关注点始终没有离开。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问,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状态,这是18岁时,我选择心理学的原因。

虽然在之后的十五年中,我也曾被其他目标所牵引,一味追求学术成果,赚钱或者满足个人虚荣心,但都没有长久,一两年以后就开始倦怠了。

而那个最初的原因,到今天依然激励着我,催促我不断向前。

但是假如你现在不是为了坚持你最初的那个目标,而只是因为离不开某条已经无比熟悉的道路,或是因为舍不得还未产生回报的沉没成本,或者你认为“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美德,那你真的要重新考虑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了。

这些都不是你“真的想要”,坚持一件不是“真的想要”的事情会让你越来越累,心力交瘁。

所以坚持之前请想清楚,你坚持的到底是什么。
2
你要改变的

到底是什么?

由第一个问题自然引申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要改变,改变的到底是什么?”

当一个人做出某种改变时,他总是预期自己可以在新的状态中安顿下来,而不是一直生活在动荡之中。

但是如果他没有想清楚自己想改变的到底是什么,则可能在改变以后仍然无法适应,不得不再次改变,进入死循环。

每个想跳槽的人都有自己的缘由,或多或少是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

有些人觉得公司的人际关系太复杂,有些人觉得太累不堪重负,有些人感觉不再有上升的空间,有些人忍受不了自己的主管,有些人就是想赚更多。

可是,这些原因是真正的、深层的原因吗?未必。

两年前我辞去了在一家巨型企业的工作。表面上我对这份工作的抱怨是薪资没有达到我的期望,以及职位上升的空间有限——辞职之前,我的工作倦怠已经持续了很久。

摧毁我工作激情的真的只是这些表面的外部因素吗?后来我复盘这件事情,发现并不是。

我发现我遇到的最大障碍其实是,我个人的性格非常推崇自由和独立,而这家巨型企业的管理制度非常严苛。

虽然我一直努力去适应它,并且表面上还算和谐,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对工作的热情被这种内心的冲突逐渐蚕食,最后消失殆尽。

所以当我准备辞职时,我决定不再谋求一个更高薪的工作,而是选择自由职业,做喜欢的事,这是我骨子里的个性决定的。

同样,当你想做出某种改变时,你是否想好你真正想要改变的是什么,以及下一站是否能满足这个关键改变上你的期望?
3
为决定 A 后悔?

还是为决定 B 后悔?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很多时候,我们做的决定出于一时义愤或者头脑发热,而失去了应有的理性。

人又是短视的动物。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唾手可得的短期利益,而放弃更重要的长期价值。

当我们处于两种选择的胶着之时,如果能跳出当下的迷局,站在未来的视角,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回看当年的决定,可能会清晰很多。

给自己做一番五年后的未来设想,如果选择 A ,那么五年后的自己最可能成为什么样,如果选择 B ,那五年后的自己又会如何。

很多眼前的迷雾,拉长时间来看,往往会显得比较清晰——时间是最好的筛选器和试金石。
4
选择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我是否可以承受?

“如果我选错了怎么办?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可以承受吗?”这也是我们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一个新的改变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对某些方面做好心理准备,但势必会遗漏未知的盲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这次选择降低了自己再次做出选择的能力,就要格外小心。

有些人倾向于选择“稳定又舒适”的工作,可是这种稳定和舒适的代价是,降低了我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锤炼,所以表面上的“稳定”一旦发生改变,我们就完全无法应对。

一时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并不可怕,只要你还有再次选择的能力,便可以重新校正航向。

假设有从 A 公司跳槽出来的两个人,都到了 B 公司,然后发现 B 公司各方面还不如 A 公司,于是都想再回到 A 公司。

而其中一个人因为工作能力很强,所以顺利地回到了 A 公司,而另外一个人则因为能力平平而被老东家拒绝。

控制变量下同样的选择路径,因当事人长期积累下来的能力差异,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所以对一个能力平平的人来说,可能待在原地不动是最好的选择。而能力比较强的人,可能会倾向于尝试更多的机会,也甘冒更大的风险,这都与一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关。

这样来看,有时候是我们不得不改变,有时候是我们不得不坚持。
5
我最信任的那个人

给我的建议是什么?

假如你有一个非常信任的人,不妨去问问TA的意见。这个人之所以让你很信任,肯定是他愿意从你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并且也有经验和能力来支持你。

不要高估自己应对复杂处境的能力。

一个人想问题最容易掉入的陷阱是,过早地采取了某个立场,于是随后出现的想法和信息都为佐证这个立场来服务。也就是说,一个人很难校正自己。

所以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建议,这些建议可以让你意识到原先思维中隐藏着的错误和偏见,帮助你考虑得更加周全严密。

有时候,你最信任的人会不留情面的反对你或者批评你,因为他觉得负有这个责任。这时,你应该拿出耐心去接受这些严厉的善意。

当然,你并不是一定要采纳,毕竟其他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偏见。他们的作用是帮你减少犯错的机率,而怎样去做一件对的事,还是要靠你自己。
结语
总之,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在一个米字路口,应该坚持还是改变,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坚持未必是一种美德,而改变也未必总是激动人心。

你最需要做的,是全面的考量——重回自己的初心,回到内心深处,回到自我,也回到事件的本原,回到自己相信的那些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无悔的决定。




全新领英 App上线啦,快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吧!




本文由LinkedIn领英原创,作者采铜,微信公众号:采铜的铜(id:CTDT4US)。

LinkedIn中国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mexu@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关注 LinkedIn中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