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家说:退朋友圈保智商……你认同吗?

 

宝宝们的朋友圈里一般都发些什么内容呢?除了转发鸭鸭的搞机技巧外,会不会经常转发心灵鸡汤、生活小百科之类的文章。...



宝宝们的朋友圈里一般都发些什么内容呢?除了转发鸭鸭的搞机技巧外,会不会经常转发心灵鸡汤、生活小百科之类的文章?宝宝的父母会不会经常发个链接给你,让你注意“这些东西不能再吃了”。

近日,鸭鸭读到了一篇关于朋友圈的文章。一位北大的博士写的,标题叫《退朋友圈保智商》。文中提到了目前朋友圈的几大无用信息对人们的侵蚀。比如生活谣言、心灵鸡汤等。鸭鸭贴一部分给宝宝们看一下。

“我父母也上微信了,他们那同学圈子没法看,整天分享的都是伪科学、谣言和心灵鸡汤。拉黑不商量。”

“自从学会上网以后,妈妈今天告诉我不能吃鸡蛋,明天告诉我不能吃鱼,最后家里啥都不敢吃。她怎么就那么爱信那些胡扯呢。”

“退圈保智商。”

……

这些资深却年轻的网民们抱怨的,是“无效信息”在网络上泛滥的现象。
生活谣言是最常见的无效信息,它一般是这样的:

青岛原德国租界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这类谣言迎合人们的刻板印象(本例为“德制品售后完美”),瞄准人们普遍的经验盲点(几乎无人具备更换下水道零件的经验),编造耸人听闻的故事,诱使读者传播。
伪科学也大抵如此

食物相克:虾蟹类忌与水果同吃。虾、蟹等食物中含有五价砷化合物,如果与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同食,会令砷发生变化,转化成三价砷,也就是剧毒的“砒霜”,危害甚大。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中毒,免疫下降。

与生活类谣言略有不同,它瞄准公众的知识盲点,诱发其恐惧心理,形成传播。

心灵鸡汤这类无效信息则针对听众的逻辑缺陷和情感需要。

一位大学生问:“我和女朋友毕业留京,没钱,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朋友老叫我们吃饭,后来我们都不好意思了,老吃人家的饭,没钱回请。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某鸡汤专家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留下,可你在北京有正式工作;第二,你有个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这个回复玩了一套无意义的逻辑游戏,有效信息量为零。除了给点暂时的心灵安慰以外毫无用处,并不能解决提问者的真实问题(财政困境)。

这些以谣言、伪科学、心灵鸡汤构成的无效信息,为什么会充斥网络呢?因为有效信息需要严格质证后的事实、严谨的推理与思考,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制造无效信息并没有成本。所以,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发言的时代,无效信息的增长量将远远超过有效信息。信息爆炸,首先是垃圾信息的爆炸。

一个用户创造信息的网站,人少时质量可能很高,但随着网民涌入,信息量增大,讨论环境往往逐渐恶化。老用户们往往叹气抱怨:站点水平被拉低了。
最易迷失的是老一辈,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低,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匮乏。由于信息饥渴,他们对各类能消磨时间的故事津津有味,并不介意是否编造。对无效信息有着更大的容忍程度——“万一是真的呢”“转一转又不害人”。当你关注一众长辈的朋友圈时,往往每天都会接收海量的谣言,有时连续几十条里没一条是真的。

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很多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1   人也不是完全为了获取有效消息才活着的,朋友发的笑话、小视频、旅游,表达的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感悟。这都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事情。

2  因噎废食的言论也比较可怕。

3  一天到晚尽油盐酱醋,这种地方再不退人都会抑郁,太无聊的确会让人史上倒退五十年。

4   什么事都是物极必反,凡事不走极端。

宝宝们怎么看呢?

【转发到朋友圈】

问问好友怎么看?





    关注 躺倒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