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特点纲略

 

“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一、概念总述易筋经的“易”是改变的意思,“筋”是指筋脉、肌肉、筋骨,“经”是指方法。

古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描述。

即通过锻炼能够改变筋骨,伸筋拔骨,强壮筋骨,调节脏腑经络,变易强壮身形的健身锻炼方法。

易筋经流传以来,其练功方法广为气功、武术、医疗所采用,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力壮骨、祛病延年的目的。

“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伸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

目前易筋经不仅为广大推拿和骨伤科医生常用的练功方法之一,而且也是人们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常练功法。

二、锻炼要求

易筋经的锻炼在于身心并练,内外兼修。外练筋骨皮,內练精气神,多数动作与呼吸配合,并采用静止性用功。

练功之前要换宽松的衣服,穿练功鞋或软底布鞋,充分活动肢体,集中注意力。

练功中,动作尽量舒展缓慢,用力适度,刚柔相济,神态安宁祥和,精神内守。

初练者以自然呼吸为宜,到了一定程度后,动作可逐渐与呼吸配合。

练功后注意保暖,不可当风,并作肢体放松运动。

三、易筋经十二势

易筋经共有十二势,锻炼时视个人情况选练其中几势或全套动作,但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习的时间和强度,要因人而异。一般每天一次,每次练至微汗出为宜。



易筋经十二势:韦陀献杵势,横担降魔杵势,掌托天门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击鼓势(又称打躬势),掉尾摇头势(又称掉尾势)。为方便教学,将其平均分为三段。

四、特点总述

(一)伸筋拔骨

易筋经十二势动作都要求上下肢与躯体得到充分屈伸、内收、外传等运动,从而使全身的骨骼及关节在定势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全方位运动。其目的就是通过伸筋拔骨,牵动脊柱与筋骨。如“九鬼拔马刀势”中的脊柱左右旋转与伸筋拔骨动作,“打躬击鼓势”中脊柱的拔伸前屈,“掉尾摇头势”中脊柱前屈并在背伸的状态下侧身动作,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进而调节脏腑机能,畅通气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现代运动医学表明,通过充分的肢体屈伸,牵伸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以及骨关节柔韧性、灵活性。并通过脊柱的拔伸屈曲运动来刺激背部的腧穴、疏通夹脊,顺畅任督二脉,调节脏腑气机,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实际上脊柱拔展屈伸运动,调节了脊髓和神经根,增强了其对各器官的协调作用。

(二)以形导气

本功法习练时要求形体放松,呼吸自然,均匀流畅,不喘不滞,切勿追求呼吸的深长和细柔。意念要求内静澄心,

正如古云:“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摒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

但动作要求不加意念引导,只要求意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也就是在运动锻炼中,以运动引导气的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

同时,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适当地配合意识活动。

如“掌托天门势”中双手上托时,要求用意念关注两掌;

“摘星换斗势”中要求目视上掌,意存腰间命门处;

“青龙探爪势”时,要求意存掌心。

而另一些动作虽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需要配合景象的意念调节。

如“三盘落地势”中下按与上托时,两掌下按如水上浮球,上托如千金重物之意景;

“出爪亮翅势”中伸臂推掌时两掌有排山之感;

“倒拽九牛尾势”中拽拉时,两膀如拽牛尾;

“打躬击鼓势”中脊椎屈伸时,应体验身体如“勾”一样的卷曲伸展运动。

这些都要求意随形走,用意要轻,似有似无,切忌刻意执着于意念。

另外,本功法在练习某些特定动作的过程中要求呼气时发音(可不发出声音)。

如“三盘落地势”中身体下蹲,两掌下按时,要求配合动作口吐“嗨”音,目的是为了下蹲时气沉丹田,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紧张,引起气上逆至头部,同时可以起到强肾育丹田之气的作用。因此在该势动作中要求配合吐音,呼气,并注意口型,吐“嗨”音口微张,音从喉咙发出,上唇着力压于龈交穴,下唇松,不着力于承浆穴。这是本法中调息的特别之处。

(三)协调平衡

本功法要求上下肢与躯干之间,肢体与肢体之间的左右上下,以及肢体左右的对称与

非对称,都应有机地整体协调运动;

动作的运动方向为左右、上下、前后,锻炼路线为对称或单一的直线或弧线,肢体左右的对称协调,彼此相随,密切配合,呈现出动作舒展连贯,柔畅协调的神韵。

动作速度均匀缓慢,肌肉放松,用力圆柔而轻盈,不使蛮力,不僵硬,刚柔相济。

每势动作不繁杂,便于学练。

五、调息的重要性

日常人们的呼吸大约在风相和气相之间,要想把日常的呼吸调为息相,需要一个修炼的过程。在此调息过程中,要以“勿忘勿助”为原则,“勿忘”就是不能置之不理;“勿助”就是不能拔苗助长,既要主动地去调整呼吸,使其向深长柔细,绵绵不绝地方向变化,又不可故意憋气,勉强去做,须用意不用力,练功过程中出现的胸闷,头晕,劳累等不适,多与呼吸气息的操作不当有关系。

在气功修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呼吸的调整,达到引导内气,增强内气活动的效果。内气就是练功时在体内呈现的“热”与“动”的现象,指在练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动”感觉,即在小腹,腰部和手脚,以温热的气样流动或温水荡漾等一些舒服感觉出现。所以,练功家云: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内气就是在意守入静后不断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内气“热”和“动”的特性乃是人体在特定状态下呈现的物理特性和生化反应。

浣溪沙
五里杆头风欲平,长帆举棹觉船行。
柔虏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是一首有不知名的民间词人所做的“敦煌曲子词”,用词简单,近乎直白,但是却非常传神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悠闲的船随水行的图画。两岸夹峙,微风拂面,睡眠波光粼粼,帆举微鼓,船夫手持船桨,船顺水而下。

调息的最高境界就是恰如船在水中,随水而流。

(这一篇为总述部分,内容比较精简,比如易筋经锻炼的要求,练功前的准备,练功中的呼吸吐纳意守以及各种问题,都需要详细阐述,不过学习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的,大家不用着急啦,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内外兼修的问题,大学中有“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之后还要看看老庄周易呢O(∩_∩)O~)


    关注 易筋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