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农机维修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徐琳通讯员金浙红  在诸暨,与农机相关的人对赵维岳这个名字耳熟能详,自家的农机设备出了难以排...



□本报记者 徐琳 通讯员 金浙红
在诸暨,与农机相关的人对赵维岳这个名字耳熟能详,自家的农机设备出了难以排除的故障,都会寻求他的帮助。他是农民朋友眼中的“农机医生”,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今年35岁的赵维岳,18岁开始接触农机。“我父亲是草塔的种粮能手,我初中毕业时,父亲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100多亩农田种水稻,为解决人力不足问题,他很早就购买了各类农机。”赵维岳对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赞不绝口,“工作效率高,省工省力,农忙时更离不开它们……”
农机用起来方便,可一旦出了故障,维修是个大问题。看着父亲经常为维修农机的事头疼,赵维岳便萌生了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的念头。“以前机器坏了,都请专家维修,每当这时候,我就在旁边看。”赵维岳说,看着看着,便看出了些门道,慢慢地就能给专家打下手了,时间一长,他也会自己动手修理故障了。
用赵维岳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出名”是一次意外。2006年,诸暨市推广机械化插秧,全市引进了13台东洋手扶式插秧机,赵维岳家也引进了一台。引进不久,草塔用户王可忠和王家井淀荡畈合作社使用的插秧机相继出现故障,当时厂家派来的维修人员没能解决问题。季节不等人。见此情景,赵维岳便反复拆装自家那台没有发生故障的插秧机和王可忠那台出了故障的插秧机,进行仔细分析比对,寻找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凭着一股韧劲,最终排除了故障,他也由此出了名。
2007年,赵维岳的父亲和当地几个大户联合成立了草塔农业合作社,从此,他维修农机的任务日益繁重,合作社其他成员的农机“有病”也得由他出马。为适应农机维修任务越来越繁重的状况,他成立了草塔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组织农户扩大农机服务范围,提高机器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他的热心肠和过硬的维修技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农民找他修理农机。
从站在老维修工边上偷偷学技的小伙子到成长为全国农机维修高手,赵维岳说,秘诀有两个:一是兴趣,就是热爱农机维修这一行;二是肯吃苦、肯钻研,“平时农机部门举办的培训,都千方百计争取参加,努力做到多学一点,学得认真一点。”他还时不时拿自家的机器练手,一台机器有多少个零件,每个零件的性能和作用等等,几次下来基本上都摸清楚了。
“我很享受与机器打交道的时光。”赵维岳说,他经常是饭吃到一半就被人叫走了。从干上这个行当起,凡是别人机器出了故障找上门来修理,他都是二话不说马上行动,“我特别能理解农机手的心情,尤其是农忙季节,耽误不得,晚一刻都是损失。”作为一个“农机医生”,赵维岳认为,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每次“出诊”,他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对出故障的机器做一个通盘的诊断,不仅“治病”还排查隐患,同时给农机手普及机器保养知识,尽量不让任何一个隐患引起下一次故障。如果说赵维岳的技术是“妙手”,那么他所坚持的这个态度便是“仁心”。这也是赵维岳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并取得不俗成绩的原因。
好学、坚韧、肯吃苦、肯钻研,这些优秀的品质成就了赵维岳。2008年,赵维岳获得诸暨市“十佳职业农民”称号;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农机维修技能标兵”;2015年,参加中国农业职业技能赛全国总决赛获一等奖;2016年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70多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农民获奖者。
虽然获了许多奖,但赵维岳并没有孤芳自赏,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农民,农机维修这门技术在他心里是一门神圣的学问,面对机器,他永远心存敬畏,技术无止境,他的追求也无止境。

“若转载此文请标明出处哦!”


    关注 宁化益农信息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