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我想用歌声和这个世界谈谈

 

我现在在巴黎,讲一个3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侗族大歌故事。...



我现在在巴黎,讲一个3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侗族大歌故事。

今天的天气有点热,铁塔中间吊着一个巨型足球,再过两天,欧洲杯将在法国开幕,关法国球事


夏乐宫,和埃菲尔铁塔隔了一条塞纳河。虽然地理位置显赫,但在名胜遍地的巴黎,这里并不被旅行者重视。大多数时候,游客来到这里,拍一张景色更开阔的背景照,又匆匆离开。但对于侗族大歌来说,夏乐宫有跨时代的意义:三十年前的秋天,同样是在夏乐宫,同样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来自贵州黔东南黎平县为主的侗族女歌手,第一次在欧洲唱起来自深山寨子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这场演出,对侗族大歌来说,是划时代的意义。



谢景兰(1921-1995),侗族大歌能在巴黎演出,她功不可没。她估计是法国华人里最出名的贵州籍女子,又那么深爱贵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不遗余力地向巴黎秋季艺术节负责人推介贵州艺术,并返黔考察。她的努力和艺术节组委会对贵州文艺的赞赏,使得安顺的地戏和黎平的侗歌顺利地一起登上了夏乐宫的舞台。值得一说的是,谢女士拍这张照片穿的衣服也有点意思,衣服肩上的绣花,依稀可以看得得出是辫绣。这种高超的苗绣技巧来源于黔东南的施洞镇。

1986年侗族大歌在夏乐宫的演出现场    
侗族大歌的表演舞台故意留了一个窗口,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变成了背景。

1986年的秋天并不是巴黎最好的秋天,12天前,炸弹袭击了巴黎雷恩街一个商店,7人身亡,55人受伤。来自黎平的几个侗族姑娘,草草游览了巴黎的城市景致,开始准备属于他们的舞台演出。背景里的埃菲尔铁塔,像是侗寨里的鼓楼;亮布盛装在金秋的余晖下闪亮;银饰碰撞叮当声响,也变成侗族大歌悠长和音的完美伴奏。恐怖袭击之后的巴黎,人心惶惶。但这个成都茶馆布置的小剧场,还是挤了一两百人。法国人静静地聆听来自遥远中国西南山地里的歌谣,一曲罢了,报以掌声。仿佛是在疗伤。



2016年6月9日,面向埃菲尔铁塔一端的夏乐宫窗口处,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搭建。三十年前的侗族歌手,就是透过这些窗户看到外面的埃菲尔铁塔身影,在夜色的衬托下,高耸的铁塔长得有点像家乡的鼓楼。



而在正门,一些活动海报挂在中间显眼处。虽然大多数旅行者将她当成了埃菲尔铁塔的拍照台,夏乐宫依然还是默默地为小众、独特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让人尊重和体面的舞台。

三十年一晃过去,在此后的三十年,侗族大歌顶尖歌手几乎平趟欧洲,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演出属于他们的歌。她们或许也路过这座城市,路过这个铁塔,路过这条河流。他们也未必知道,他们的前辈,就是在这里,为大歌唱出侗寨,做了最好的铺垫。



长按二维码,未侗族大歌做点微小的贡献


    关注 青蛙在贵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