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5种社会职业中,医生自杀率排在第一

 

喜欢请戳→...



导  语

医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小觑,医院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原则,对医务人员进行实施有效的情绪疏导与压力管理,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才能使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化管理效率。

不断听到优秀杰出的医务人员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惋惜和痛心的同时,不禁开始关注医务工作者令人堪忧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医疗行业人员面临着比旁人更大的压力。

每一家医院管理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然而如何以实际行动体现这一理念?很重要的一点是,院方采访有效的措施,帮助医务人员实施有效的情绪疏导与压力管理,使他们的工作压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才能使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化管理效率。您怎么看呢?

医务人员压力“山大”

当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主要来自三个层面:

首先,来自个人层面的挑战,不断增加的工作与学习压力挤压着个人空间与时间,使生活与工作难以平衡、现有知识不断更新所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另者,医患之间信任与沟通风险,社会及媒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所带来的挑战;再有医疗机构改革中带来的市场竞争,以及医务工作者个人职业发带来的挑战。而过多的不确定因素与压力,为医务人员带来的负面情绪并对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有着重大影响。

当前媒体与社会对于医疗团队的动态更为专注,这不仅因为医疗关乎人的生死,更主要的是社会人群对于追求快速满足感,以及功利心看待所要的结果而引发的焦虑心态。医疗技术的进步给广大求医者而带来了“超越”正常的期许心情,而医学并非是完美的学科,技术进步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而这些近似哲学的范畴,无法在短期让我们的患者接纳和理解。社会的关注压力和患者对于疾病治疗或愈后的要求也无法得到“理想”的满足。

情绪与压力管理能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倦怠

医生与患者之间其实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施救者与被拯救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战胜疾病!医务人员是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力军,而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

2014年,4月成都市一级医院24岁的女医生在家中注射百草枯自杀,经14天抢救终究没能保住她年轻的生命。时隔不到一年,同样在成都,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一外科主任在家中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根据2010年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28%的医护人员有焦虑、烦躁感,12%的医护人员患有抑郁症。80%的医卫人员有疲劳感、40%以上的医卫人员缺乏工作中的成就感、28%的医护人员有焦虑感、烦躁感,还有12%的医护人员已经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心理压力导致了医护人员的“五高”:第一,离婚率高,尤其是护士行业;第二,服用安眠药的比例高;第三,过量抽烟的人多;第四,患慢性病,尤其是消化性疾病的人多;第五,自杀率高。

在55种社会职业中,医生的自杀率排在第一,护士的自杀率排在第三,男性医生的自杀率是普通男性的3.7倍。因此如何加强对医护人员心理疏导,缓解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不仅是对医护人员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病人的健康负责。这不仅因为有效的压力管理能促进医护人员健康、高效工作,而且因为懂得情绪管理的医护人员能够有效地帮助病人处理因疾病所产生的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很多医护人员在长期工作压力下,对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热情随之降低。由于压力引起的身心问题增加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所犯错误的概率,同时也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医疗差错原因被医护人员归结为压力太大、睡眠过少、心理及工作负担过重等。

医疗质量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学会适当的缓解压力,进行自我调节,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这对于医护人员自身和病人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应该让广大患者了解,医生的心理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

医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小觑,医院应重视医务工作者情绪疏导

医疗行业的特点是以病人为服务的对象,以人的生命为服务的结果,职业的高风险、高技术、高付出等都决定了医护人员的高压力状态。医护群体的压力问题是近些年来卫生界很关心的问题。国外报道,医护人员中有近一半的人处于高压力状态,其概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情绪疏导与压力管理是当今知识经济、资讯时代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不可回避的社会新问题。

医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小觑,医院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原则,对医务人员进行实施有效的情绪疏导与压力管理,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才能使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化管理效率。如企业为员工开设心理服务热线,EAP帮扶计划等。

所以,怎样使压力适度存在,进行有效地压力管理,减轻医务人员过重的心理压力,减少和消除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使工作水平正常发挥,从而合理地控制和降低风险,已成为当今组织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作者:李维伟 心理咨询师

来源:医师周刊

点击“阅读原文”,继教课程手机学

↓↓↓


    关注 华医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