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师资职称晋升亲历

 

文/孙嘉明二十多年前,本人曾亲历在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副高职称晋升。数年后赴美访问留学。鬼使...



文/孙嘉明

二十多年前,本人曾亲历在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副高职称晋升。数年后赴美访问留学。鬼使神差,时空轮回,本人竟又亲历了一次副高职称以及数年后的正高职称晋升,然而却是在美国。同样是高校职称晋升,由于各自的“学术生态”不同,感受大相径庭。本文结合自己中美两国高校职称晋升亲历和感受,对美国高校师资晋升制度包括晋升对象、晋升条件、晋升标准、晋升程序,及其特点等作一梳理介绍,试图领悟出一种良性的学术生态及其健康的职称晋升制度设计。限于篇幅,本文只是作一概况介绍,如读者有兴趣更详细具体地了解有关内容,可发短消息、赞赏留言,以获取相关资料和文本。

在美国大学的晋升亲历说简单就这么简单:按时间表递交所应该递交的全部材料,然后就等着最后的批文。说复杂还真有点复杂。整个审核过程需要差不多六个多月,一路经过系、院、校三级的审核。期间不允许也不需要有任何“小动作”,说实在的,在这种氛围中也没有关系可拉,人情可送,条子可递。这里强调的是“专业精神” (Professionalism),学术影响力,而不是把师资晋升作为教师年资激励甚至是师资福利。无疑,大学师资职称晋升是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质量及声誉,美国正规大学都有一整套完整而严谨的师资晋升制度,它包括晋升和终身职(Promotion and Tenure)。由于晋升往往伴随着“终身职”的评定授予,因此本文主要以晋升作为主线展开介绍。此外,美国大学具有“研究型”、“研究兼教学型”(或“教学兼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分,因此,晋升标准也会有明显差异。本文所介绍的主要是“研究兼教学型”的大学,大部分州立大学和相当一部分私立学校属于此类。不包括纯“教学型”大学或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

(转载自“橡树果”。点击左下栏的:“阅读原文” 或 “Read more” 可找到全文内容)


长按二维码图获取二维码,即可进入“比较全球化文摘”


    关注 比较全球化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