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特:互联网体育创业的学费是1000万+,你准备好了吗?

 





摘自:特汇说(zhangtegh)


自从2015年10月,本人正式辞去乐视网副总裁兼董秘的职务,并被媒体数次提到“放弃乐视一亿多市值的股份”(我可以自称“一亿哥”了)以来,我选择了大众体育领域,以体育社交产品“派队”为起点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去年12月,在接受虎嗅专访时,我曾提到“体育产业现在类似于一个烧开的热锅”,所有跃跃欲试的人都在期待一个真正的“爆点”,这个“爆点”或许是今年的奥运会,也或许是欧洲杯。
 

体育产业空间巨大,学费昂贵但值得一试


时隔3个月,我们团队又继续奔跑,在互联网+体育领域先后开拓出了四个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体育创业项目:派队、管运动、功夫体育、动能健康,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阿里、万达、乐视等大公司也在抓紧时间在体育领域布局。

面对大资本的抢滩,与阿里乐视们在同一片战场厮杀的创业者们还有多少机会?3月17日,我做客虎嗅微访谈,在体育产业“爆点”临近之前,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总结了一些“滴血”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朋友们。

我个人觉得,体育产业空间很大,细分的领域很多,创业机会还是很多的,很多巨头做体育不会干体力活也没人愿意干体力活,他们只会买版权、买公司。体育产业是高度重线下的,创业公司可以多从线下切入。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经纪业务都是很有机会的。当然,体育行业创业门槛也不低,创业需要交的学费也不低。保守来看,一个互联网体育项目,做出名堂、找到感觉需要投入1000万+。1000万的学费一定要交,否则做不出来。研发、运营、资源购买,每项都要300w+。

通过过去半年的亲身尝试,体育创业相当艰难,很多人死在了退潮后的沙滩上。很多还没做出产品就意识到产品思路不对,很多产品做出来了但又运营不起来,很多运营到十几万用户就遇到天花板了。

对此,创业者要学会取长补短,有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要抱团(参考我之前提出的“合并式创业”);第二个建议要做充分到准备;第三个建议要抱大腿,找个有钱的主,持续投资。每次听到一些关停的项目的我都很心痛啊,希望大家都能快速突破生死线,早日成为独角兽。
 

用户需求明显,创业项目四箭齐发


运动健康与社交需求在升级,可穿戴智能设备盛,体育产业人群的需求在变化。
 
近期,大众运动领域的需求变化还是很明显的,此前市场对基础服务需求较大,现在对社交和增值服务需求开始启动了。增值需求包括:运动康复、运动保险、赛事商业化。运动社交很好理解,但是我的理解可能和其他人理解有不同。我觉得运动社交和其它领域看到的社交形态不太一样。概括讲,运动社交是指运动参与者在运动体验中实现的关系和角色。所谓“无社交,不运动”。
 
我现在进行的四个创业项目:派队、管运动、功夫体育、动能健康其实就是迎合当下的市场需求做的布局。「派队」是基于赛事的群组社交平台、「管运动」是基于运动管理的saas服务云,「功夫体育」是基于意见领袖和二次元元素的集体自媒体平台,「动能康复」是基于o2o的运动健康管理平台。上述模式覆盖了运动人群的社交需求、工具管理需求、内容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

派队的成绩在于证明社交需求是存在的,而且有空间;功夫体育证明体育爱好者对于意见领袖是依赖的,内容需求与KOL人身属性高度相关;管运动刚推出,还没得到市场验证,但是过程中走了些弯路,还在积累经验;动能健康是一个o2o模式,对地推能要求很高,最具挑战。做社交平台需要时间去积累,时间短了出不来,所以是最烧钱的,建议谨慎!

体育社交=赛事,我这个观点大家可以慢慢品。所谓闭环就是通过海量高频密集的赛事整合资源汇聚人群,盈利也是依靠赛事。别的互联网领域的社交模式盈利都是靠游戏变现,或许赛事是真实世界的游戏,那么基本一致了。

管运动在国内刚起步,需要继续验证,但是之前基于微信平台开发遇到很多微信给留下的坑,现在已经完成了绕过微信的技术壁垒,思考突破机会。

内容方面,我觉得要做就做PGC,做UGC积累用户太慢了。做内容很难,把控质量和热点都是难题,对于内容运营的建议是做高端和抓年轻人。功夫体育,目前开通半月以来,已突破3万粉丝。后台留言每篇都几十条,用户参与度极高 。这篇《杨毅:计算机都模仿不出来的库里,究竟是有多逆天》(请自行搜索”功夫体育“公众号查看),是我们功夫体育合伙人杨毅给我们做的第一期内容,当天阅读量超两万。精品体育内容是未来的刚需。我们会事先策划做选题,一般都是有意识地定制内容,在传播方面我们会结合媒体资源进行二次传播。在放大方面还会设计二次元主题,引起话题和关注,吸引90后人群。同时,我们成立了体育媒体圈联盟,实现联盟内互推机制。

健康管理其实是刚需,目前运动爱好者的运动损伤率高达60%。未来市场空间有待释放。

 

奥运年,机会多多,我们该注重什么?


今年是奥运年,产业机会很大!对于长路体育,机遇很大。接下来,派队继续做俱乐部、赛事、商业化的闭环架构。管运动继续做技术升级,推动运动经理人职业化。功夫体育整合更多体育大咖,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二次元IP,不排除结合奥运开发相关二次元。动能健康打通O2O,实现健康管理和服务闭环。
 

其他互动问答

Q1:我们知道赛事的主要收入大体上是门票、转播费、赞助商等,但其他的可能性也很多。赛事盈利时间也有很大不确定性,亏多年的赛事也不少见。此外,还和相关产业的联动性很大。其估值不确定性就会很强。以电竞业为例,这两年随着直播平台等相关产业的兴衰产生了很大的波动。那么,赛事到底如何估值才比较合理。
 
A1:赛事一定要撑到做出IP价值来,否则也是白烧钱。你看看昆仑决就是烧出来了,现在又要做影视和游戏了。
 
Q2:您在派队的头衔是CEO,而且看得出您认为社交是体育产业中的核心,但您有这么多项目要管,时间管理上会否成为核心项目的障碍?目前似乎并不多见以资运见长,还同时管理着好几个项目的创业者有成功的先例。
 
A2:我也在学着突破和放权,我只是布局者,不是经营和管理者。我的每个业务都有管理团队。
 
Q3:如何判断赛事是否已经可以成为一个独立IP?
 
A3:独立IP就是品牌影响力足够大,IP转化成各种衍生品可以得到其它载体的认可。比如昆仑决现在改变为电影应该很多制作机构会抢,这就是IP做出来了。
 
Q4:对于国外体育赛事(类比昆仑决)如何进入国内市场有什么建议吗?应该从哪个方面(版权?赞助?)切入做大影响力+盈利?
 
A4:国外IP进入中国首先需要看市场需求,很多IP在国内真没市场,比如橄榄球和棒球,引入国内短期就是一个烧钱的买卖。
 
Q5:结合当前的全民跑步热,似乎赛事本身的盈利空间并不高,多还是依靠赞助商的广告收入,很想听听您对跑步赛事的IP的周边衍生开发的建议?小的创业团队如何去切入进去?
 
A5:  跑步价值除了马拉松应该价值都不大,但跑步运动要开发娱乐属性很强的才有空间,比如color run 、光猪跑等。
 
Q6:目前拿到数千万的各形态健身类创业公司有几家,是否意味着健身市场的创业窗口已经关闭?如果还有机会,可能会表现在哪个切入点呢?
 
A6:健身绝对是大市场,但需要变革才能做起来 。健身创新包括社交化、治疗化、服务化,健身房面向企业服务绝对是好点子。
 
Q7:您觉得青少年篮球培训+社区赛事会有机会么?
 
A7:有机会,而且很有机会。但篮球商业化需要找个大品牌长期投入才行,也是慢功夫。
 
Q8:假如用户在派队上互换联系方式以后,选择用微信交流,因为这样更方便,虽然是专业的体育爱好者找专业平台发出专业的声音,就是有约P需求的用陌陌,但是腾讯+贴吧出了一款竞品,如何办?用户的活跃度怎么办?
 
A8:我们并不反对大家这样操作,但只要他们想运动的时候会回到派队就行。我们毕竟解决的是运动相关的诉求。就像很多购物的人也会加店主私聊,但想购物的时候还会去登陆淘宝。只要产品定位清晰,用户永远是走不掉的。



    关注 TMT分析师观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