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的故事——之大食堂

 

在《端午亲情》一文中,我提到了老爸碰见的轮椅老人,当年食堂的大师傅、孩子们的大朋友李金贵叔叔,我在新浪博客里找到2006年3月我写的相关博文重新贴出来,我滴发小朋友们是不是能回忆起儿时的大食堂和李金贵叔叔?...

大院的故事——之大食堂(一)
馋嘴胖妈咪(2006-03-30 09:15:15)


小时候住在中直机关的大院里,那个年代,北京西边有太多类似的大院,空司的、海司的、装甲兵的、总后的,不外乎是机关和家属院都挤在一个大院里,里面操场或叫广场吧、大礼堂、食堂、小卖部、澡堂子一应俱全,整个是个小社会,只不过机关院和家属院相通的大门有士兵把守。

我家那座楼前面就是大食堂,大食堂先后建了两个大饭厅,新旧食堂紧密相连,老食堂这一侧卖主食和花样,新食堂那一侧卖炒菜,都在食堂的西侧,东侧则有一间专卖熟肉和咸菜的小屋和窗口。食堂卖饭卖菜的窗口好大,方便买饭菜的人和盛饭盛菜的大师傅沟通。饭厅里都是直径1.8米左右的大木桌,桌子面可以摘下来,桌子腿可以折叠起来,年节的时候把桌子腿折叠起来归拢到墙边,桌面都立起来,大食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大舞厅,在我的记忆里曾经在春节摆上了各种游艺节目,大人笑,孩子乐,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过节气氛,现在的社区里就没有这景象了,其实,现在在国外的社区里,逢年过节的甚至周末都会有邻里的大型派对,烧烤啊!自助啊!很是能和谐社区氛围。

扯远了,大食堂和我家生活可是息息相关,早上,我和弟弟会端着锅去打豆浆或粥、买油饼、烧饼什么的,最喜欢的是食堂的炸甜咸饼,比个火烧大些,发面的,口味是亦咸亦甜,弟弟一口气能吃5个,每个星期卖两次。爸爸看我们喜欢吃,自己还学着给我们做,那时食油是定量的,每人每月半斤,爸爸能为我们做一次甜咸饼也是下了血本的,离开大院以后再也没有吃过这样风味的甜咸饼。

午餐更不用说了,妈妈上班在东城,每天中午在机关吃;爸爸在院子里上班,中午饭自然都是在食堂解决,我和弟弟在附近的学校上课,都是中午回来吃饭。中午是食堂食物最丰盛的时段,花样多、菜品多,主食窗口卖馒头米饭,花样窗口每天换不同的花样:面条有炸酱面、卤面、炒面等,还有炒饼、包子、饺子、肉龙等,卖面条的时候最多,那时的炸酱面,几乎没有肉,酱死咸不香,没有什么油水,而师傅捞面的时候总是沥不净水分,所以我那时最不喜欢吃的就是炸酱面,很多年以后嫁到婆家,吃了婆婆做的好吃的炸酱,才扳了过来,这也是我家餐桌上的保留食谱了!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在炎热的夏天吃食堂的麻酱面,过了凉水的面,拌上调好的香喷喷的麻酱汁儿,撒上黄瓜丝,凉糁糁的吃得可舒服了。那时的麻酱也是定量供应的,所以能吃上麻酱面也能过过吃麻酱的瘾;饼有烙饼、葱油饼、馅饼和油渣饼,馅饼鲜少有,油渣饼挺好吃,猪肉的大肥肉用来炼油炒菜了,剩下的油渣用来做烙饼,香得很!饺子要限量,一个人不能超过半斤,为了我和弟弟、爸爸都吃上,我俩排队买一斤饺子吃,遇到弟弟胃口大的时候还要多排一次队。

这是2006年大食堂拆掉之前照的食堂正门,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办公区的围墙堵到大门口,只留下窄窄的通道:
 
这是我家楼房对着食堂那面,我家就住在从左面数第二个门,十单元:
 
大院的故事——之大食堂(二)
馋嘴胖妈咪(2006-03-31 08:20:13)
大锅菜有几样我特别喜欢,一道是狮子头,虽然没有现今淮阳菜那么地道,但在缺油少肉的当时,已是上等好菜了;汆丸子冬瓜或菠菜,一份菜里有10只小白丸子,好吃!让豆腐实在大块的炸豆腐里放进肉馅,蒸熟的,我就愿意拿那个汤来泡饭吃;古老肉,糖醋的,尽管里面裹的都是炸焦了的大肥肉,我还是爱那酸酸甜甜的味道;炸带鱼,别看那会儿的带鱼少,可是比现在的带鱼宽也肥厚,吃起来过瘾,不过就怕一口咬到面里裹的花椒粒儿,得麻一下午,呵呵!炸肉卷,豆皮裹上肉馅炸的,酥脆可口,没治了;醋溜白菜和炒土豆丝也受欢迎,不喜欢的是炖豆角,经常是老得满嘴丝儿嚼不动;大块儿的海带几乎就是水煮的,没什么荤腥,难吃;炒油菜总是甜不唧唧,炒西葫芦也不去皮,咬也咬不动……

最喜欢看食堂大师傅卖饭,有专管收钱的师傅,也有盛饭盛菜的师傅,收钱的师傅在我们手中接过家什后高声叫着:“米饭半斤——!馒头2个——!”或是“大丸子一个——!红烧豆腐1个!——”潇洒地收钱找钱转身递盆接盆然后交到我们手中,盛饭菜的大师傅也是耍勺敲盆的叮当作响,越是人多排长队的时候,他们的动作幅度越大,频率越快,嗓门越高,在我们眼里可帅了。一个叫李金贵的叔叔我们最喜欢,他非常和气爱笑,几乎叫得上我们所有孩子的名字,下无没课时我们中午吃完饭赖着不走,就一边玩着一边帮着李金贵们擦桌子扫地。

晚餐就不那么好吃了,品种不多,除馒头米饭外几乎没其他花样,菜品也少了许多,中午能有6、7个菜,晚上往往就有3个菜,而且差不多都是素菜。爸爸一般就吩咐我们买些主食,回去炒几个菜就是晚餐了。我们这伙孩子上学的时候吃午餐赶不回来排队,一般就由家长买了;逢到晚餐和放假的日子,都会早早的去排队,几个孩子打配合,你站主食队我在菜队,互相加塞儿,闹闹哄哄惹得大人们侧目,又不好多说什么,因为我们的家长都是同事啊!呵呵!买饭时都带着饭盆饭盒,买回家去用那种一拎一摞的搪瓷饭盒,可以放好几个菜。买面条、饺子、粥什么的就要带锅了,在大院里看到大人、孩子端着锅走来走去大家习以为常。

食堂的熟食小卖部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地方那里除了咸菜、小菜外还能买熟肉,熟肉是论两卖的,少可以买一两甚至半两,几片猪肝、几片猪头肉或是肉肠,我最喜欢买熟肉,回家的路上偷吃1、2片解馋。熟肉都是小卖部的炊事员自己做的,这是一对胖胖的四川夫妻,俩人脾气可好了,大人孩子都喜欢他们,他们的儿子和我年龄相仿,好像比我小一岁吧!他的名字叫宗民,那时我们这些孩子总拿他父母的口音来调侃他,最典型的一段是学他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妈妈:“宗民,(俩字分别是二声、四声)仅甜辞liao及量饭?(宗民,今天吃了几两饭)”

    儿子:儿量!(二两)

    妈妈:“么子菜?(什么菜)”

    儿子:“哄肖幼!(红烧肉)”

    妈妈:“儿量?!哄肖幼?!台多liao!台多liao!倒农村嚷你此个屁!(二两?!红烧肉?!太多了!太多了!到农村让你吃个屁!)”

    ……

那时,我们一群孩子看见他就高声学,仗着人多势众,单个孩子可就不敢挑衅了。开始时他还和我们急,后来也懒得睬我们了。

下面的图为2006年拍摄的食堂的北侧门,当年有个大煤堆,拆掉之前这里作为老干部活动中心:
 
*在本人博客中还有更多的大院故事,写于2006年。
 


    关注 馋嘴胖妈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