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变成这样,我就认不出你是宜家

 

快去宜家买设计大腕HAY、TomDixon及更多设计师的合作产品!...










北京时间6.8的傍晚,当地时间中午,宜家在总部瑞典阿姆霍特举行了今年的民主设计日(IKEA Democratic Design Day)。今年,来了三位不曾预料的设计大腕儿——英国设计师Tom Dixon和丹麦设计品牌HAY的创办者Rolf Hay及Mette Hay!同时还颁布了一份动人的关于“家”的研究报告(IKEA Life at home report)。既然说到了设计师的合作系列,iWeekly不忘给大家准备一些福利!



“We're not just making things-We're making things better." 现场,这句话在灯箱上格外引人注目。每一年在总部都会举办的民主设计日,会探讨宜家好奇于什么同时宜家又做了什么的命题,新的项目、产品、研究趋势都会在这一天公布。对宜家而言,优秀的设计应该是美观、实用、优质、可持续和低价这五个维度的完美结合。此次宜家邀请Tom Dixon 和丹麦设计品牌HAY的合作除了推出新的产品,同时希望能给予更多设计理念的补充。“变革”二字或许是今年的核心。在发布会现场的某一瞬间,我忽然想着以后去宜家,可能每走几步都能看到更多的惊喜,它不再只是一个你能背得出路线和基本产品的地方,它开始充满时尚潮流,并且能够买到可以装逼并且价格并不昂贵的设计师合作产品。同时,基于家的报告而呈现的“What makes a home”的展览,通过五感的出发,让你对于什么是家有了新的认知,不仅仅只是安全、可以存放自己的物件的地方,它成为你情感的投射与社交化的场所。



左Jesper Brodin(IKEA Range&Supply Manager)与右Peter Agnefjall(IKEA CEO)开启此界民主设计日的活动帷幕
iWeekly+福利

宜家与英国设计师Katie Eary的合作:

GILTIG 吉尔迪 系列 

价值14.9元 记事本 3本




价值39.9元 包袋 2个
参与方式


1. 请直接在本文下方留言,聊聊你对宜家的任何想法。

2. 点击阅读原文并上传留言截图,选择你想要的福利,我们将抽出5名幸运读者每人送出记事本或包袋1份,共5份。

2. 本活动参与截止日期为2016年6月18日。

所有福利中奖情况请向iWeekly周末画报公众号回复“中奖”两字查询中奖名单
与两位设计界大腕的合作
with HAY
挎着HAY风格的绿白购物袋上街或者搬家




左:由HAY与宜家合作的新款购物袋,右:老款购物袋

宜家的购物袋可谓是家中必备,不仅能塞很多东西并且质量好到用了无数次都依然毫无破损。这蓝色袋子不仅在中国随处可见,在全球都是。丹麦知名家居设计品牌HAY的联合创始人Mette Hay在现场回忆道,某一次与宜家首席设计师Marcus Engman见完面抵达哥本哈根机场回家的路上,她穿过市中心看到街上很多人都提着宜家充满标示性的蓝色购物袋,它方便、实用,每逢人们遇到要搬迁较多物品时,这个购物袋都是个很好的选择。它似乎成为宜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并且走入千家万户。于是她当时便萌生出重新设计宜家购物袋——和宜家合作最简单、亲民的合作方式。在颜色上,她选择了可以让人们感受到“Long-lasting”的森林绿色,HAY向来擅长颜色的处理,他们每一年都会研究颜色的趋势,现在的这枚购物袋更符合潮流、更时尚,它兼具了功能与美观这两者。同时,这个颜色不仅仅运用在购物袋上,还有一把椅子。





除此之外,HAY与宜家合作设计了一把柔和的白色与木色相间的长椅。





以及,一盏白色简约的台灯。搭配HAY的文具系列再合适不过。
【with Tom Dixon】
提及Tom Dixon,他是英国乃至世界知名设计师,当代家居风格的代名词。工业和创新向来是Tom Dixon的风格标签,耀眼的履历以及对于工业、生产与制造的熟悉掌握程度,成为宜家邀请他来合作的理由。这场耗时耗力耗钱的合作,不难看出宜家新的野心以及力求变革的态度。宜家找Tom Dixon合作,更多的是想讨论一种面对全球人们日益变化的生活方式,是否有新的符合当代生活需求的解决方案。它包括设计外观、产品的材质、产品如何使用及其是否有新的功能产生等方面。 在民主设计日上,Tom Dixon并没有发布新的产品,这个谜底将于2017年8月面市,他手里拿着一个工具,似乎可以用来自主改造或者是组装的某一个零件。

【with 近300位设计师的合作】
不难看出近几年,大型消费品公司比如服装领域的H&M,Uniqlo频繁与大牌设计师们合作,这种合作的初衷都是在并不昂贵的价格下,使消费者能享有到富有“设计”的产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的口味及需求变化太快,大品牌需要赶上这个步伐,而不是被甩在其后;另外一方面设计师们与大品牌的合作能使得消费者更能接近他们设计的产品,同时可以利用大公司的售卖渠道产生更多的价值及影响力。作为家居行业巨头的宜家,也玩起了这样的思路。这或许可以重新燃气更多年轻人,关注创意及设计的人对宜家的热情的忠诚。



发布会现场从左至右:Tom Dixon,Marcus Engman,Mette Hay,Rolf Hay。

“我们会被人误解为一个做低价便宜货的公司,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希望优秀的设计产品可以走进千家万户,它是可以消费得起的,但不代表就失去了设计。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我希望能将更多的关于设计的惊喜带回给宜家,并更加重视设计,这对我来说像是一场圣战。”宜家首席设计师Marcus Engman坦然说道。Marcus对设计的敏感度处处体现在宜家的产品中,堪比苹果公司设计灵魂 Jonathan Ive。而他的父亲也曾是宜家的设计师。不难发现,宜家本着这样的思索,革新人们对于宜家的认知,与很多设计师们的合作正在悄悄上演。比如2015年颁布的与英国设计师Ilse Crawford合作的倡导自然主题的家居产品;比如与时尚设计师Katie Eary 和Walter van Beirendonck比如正与荷兰设计师Piet Hein Eek合作的限量款将于2017年面市。
与英国新贵时尚设计师Katie Eary合作的限量款

而目前,宜家除了自己内部的设计师成员之外,在全球有将近300位设计师与此合作,大牌设计师也算在内。面对如此多外部设计师合作,从属于内部的设计师并没有感受到压力或排斥,正如宜家设计师Sarah Fager在接受iWeekly记者独家采访时说到的“我在宜家工作了10年了,我们非常欣赏Marcus的这一举动,我们能够和Tom Dixon、HAY等更多的设计师在一起共事,并讨论更多关于设计的趋势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他们从外部给到更多新的视角和补充,同时我们自己依然可以提出更多设计方向,这两者之间并不影响。

宜家新品发布
今年的新品种类繁多,但印象深刻的还是对于“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传承,对于世界手工艺的保护,以及对于城市生活微型空间的储藏挑战的解决这几大块。你能看到宜家在手工艺保护上的重视,不论是本国自身还是亚洲,并且邀请到优秀的设计师及组合一同进行探讨,甚至是找到一些当地的协会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而在如何更好的利用空间,巧妙地完成储藏功能,今年的新品又给人以更多启发。
【SLADDA 自行车】
这款SLADDA自行车荣获了2016年的红点奖,同时还有其他两件宜家设计产品:LISABO桌和TILLREDA便携电磁炉。

这款自行车采用轻便的组装方式,实现1+n的组合方式,后面的拖车,前面的车篓架满足各类装载需求。而式样上也符合都市人的审美情趣。





【JASSA collection】
这是宜家与荷兰设计师Piet Hein Eek的第一个合作限量款系列,灵感源自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的手工艺制作。以可持续、环保的材质进行设计或是回收不同的材料进行“起死回生”是Piet的设计标识,这个合作系列中包括了藤条、竹子、海草,以及制陶艺、纺织等材质与工艺。运用传统的材料并赋予更为当代的审美与使用习惯。



【AVSIKTLIG collection】
这是宜家与瑞典革命性设计团队10-Gruppen的合作系列,这个独特的合作将10-Gruppen中的传统的设计师与目前新的设计集合在一起,形成新一代人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式风格的思考及传承,整个系列充满强有力的印花图案和明快的颜色。



【STOCKHOLM collection】
最新的STOCKHOLM系列主要针对斯堪的纳维亚的自然材料及手工艺。高品质、舒适、温暖而随性的感受是STOCKHOLM系列一直秉承的原则,这一次运用了自然材料让人们轻触“轻快的手工艺”。整个系列运用了竹、羊毛、口吹玻璃等作为瑞典手工艺传承的重点材料。“每一个细节都用了最好的材质保证其永久的舒适程度,并且在一个合理的价格。”Viveca Olsson,这个系列的创意总监说道。





【IKEA Social Entrepreneurs】
宜家也一直致力于与社会化的企业进行合作,去解决当地企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合作可以推动当地的健康、教育、性别差异等,并提供一些就业的可能。比如此届与印度Rangsutra社会企业的合作,“宜家支持属于我们自己熟悉的手工艺,并且最终这些产品的售卖利润我们也可以享有。当地的女性在家里没有太多的就业可能,这个合作首先让她们都走出了自己的家,通过劳动获得了收入从而更好地关注到健康以及家庭。”Sumita Ghose, Rangsutra 社会企业的创办人及项目总监对iWeekly记者说道。宜家设计师Sarah Fager也向我们透露一个即将面世的KRYDDAD系列,这个系列均与这些印度的手作者合作,Sarah提供一些设计的理念,但一些设计的方式方法都给到印度这些女性自我发挥的空间。“最好的方式就是我自己去面对面接触她们,并与她们一同生活和工作,从而产生可能超乎我自己想象的成果。”



【FLEXIBLE STORAGE】
更省空间,更方便充满色彩感与个性的组合橱柜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口并解决越来越多的小空间的存储问题。这个系列的颜色明亮并富有活力,在尺寸上也做了多重选择。主要分为EKET、LIXHULT、EVARLI等系列。值得一提的是,LIXHULT系列中柜门及四只腿的安装都可以用手即可完成,不需要螺丝。



LIXHULT


EKET
【MICRO LIVING】
同样也是针对小空间的城市生活的需求,这个系列将床设计成折叠的方式,不用的时候可以藏在柜子中,同时重量也不是很沉,男女都可以独自完成每日的“折叠式铺床”。





更多新品请持续关注宜家的动态。

家的报告:是什么组成了家?


自上世纪40年代成立的宜家在打造人们理想中的家拥有丰富的经验及知识关于人们理想中的家及他们的需求。在去年的报告中,他们近距离地观察了在早晨人们是如何在厨房及周围进行会面和早餐的行为举动。而这一次,他们进入到“是什么组成了家?”这个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主题中。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下,我们所居住的家是否可以重新被定义,以及,现今对家的理解和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人们在家中的感受又是什么?

宜家与其研究机构瑞典商业情报机构United Minds一同针对12个不同的主要城市(柏林、伦敦、莫斯科、孟买、纽约、巴黎、上海、斯德哥尔摩、细腻、多伦多、苏黎世、马德里)进行了调查。将近有12000人接受了调查,年纪跨度为18岁-80岁。宜家选择了其中四个城市(斯德哥尔摩、孟买、纽约、上海)中的一些人群进行了面对面的聊天,并走入了不同人的家中拍摄、观察其生活习惯和喜好,在不同的充满情感的故事中,使宜家更好的理解人们生活中的感受、思考及行为方式。



世界在变,我们的生活在变。更多人搬到了城市并住进了更小的房子,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多元:一些人独自生活,或是与室友一起生活,或者一些孩子与单亲妈妈或者爸爸生活。同时,我们开始了越来越多的旅行,不断切换着停留的住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因为互联网社交化而变得一直“在线”,家的范围和边界开始变得模糊。与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分享我们的美食,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但可能真实的空间中只有自己一个人,又或者是两个人生活在一块儿但都在玩着手机或者与空间之外的人聊着天。比如宜家在今年的调查中发现49%的上海居民认为wifi无线网络才是家中最重要的部分。

最初,传统意义上的家仍然是一个可以吃喝睡觉,摆放私人物件,是自身获得安全的地方。而今,情感化与社交化,成为此界报告中的关键
【一些关于家的感受】
“舒适、归属感、安全。你依赖于它,更是一种安全感。”——王朝因(音译),与妻子和孩子住在一起,上海

“家是一个充满爱并感受爱的地方,是家庭的爱,是女朋友的爱,是其他的人爱。每个人都需要爱。”——颜晨浩(音译),单身,上海

“当我买了一只猫,我突然和我的女朋友说,我们现在感受到了家。我们虽然没有孩子,但我们现在有了一个需要被照顾的猫。一个真正地需要我们一同去照顾的家伙。”——Robert,与女朋友住在一起,纽约

 “家可以有很多物品,也可以没什么物件,它并不只是一个材料和物质。它可以是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装修,但这并不一定是家。家是你睡觉的地方,是一个储藏你兴趣爱好的空间,给你家的感受。”——Milind,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以及奶奶住在一起,孟买

48%的人认为家是拥有自己最为重要的关系的空间,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等。

20%的人认为家是一个物质空间。

19%的人认为家是一个存放最为重要的物件的地方。

7%的人认为家是一个地理空间。
【空间、物品、关系、地点】
空间(Space):

当我们提到家的空间,会想到是一个可以存放我们的生活用品并能够在其中日常活动的物理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四面墙一片顶。但空间除了物理上的,也是一种感知经验(sensory experience),对于家的感受,从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等五感出发,去了解人们的需求,从而考虑如何在感知上让家呈现出更好的样子。



物品(Things):

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里都充满各式各样的物件:书、工具、衣服、装饰品等更多。这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帮助我们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吃饭、看书、穿衣、睡觉。然而物品并不仅仅只是物品本身,它时刻与我们的感受产生紧密的关联,并且有时候一回到家中看到一件物品,可能就有回到家的感受。这是物品与家之间更多感知、情感上的关联。



关系(Relationships):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组成一个家的核心部分,也是必要的部分。在调查过程中有48%的人表示家是一个能够拥有最重要关系的地方。这并不只是说因为关系带来了一种幸福感,而且关系的建立与交流会使得我们让家更成为具有家的意义。与重要关系的人一起种花、听音乐,做饭,打游戏等等,这可能成为家与社会之间最大的区别。然而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于社交关系与环境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些都会影响着对于家的重新定义。



地点(Place):

只有7%的人将家仅仅视为一个地理位置,38%的人会想要拥有喜欢的邻居也能成为家中的一个部分;以及42%的人认为有一些地方不属于自己但也获得了亲切感和安全感,比如一些咖啡馆,商店,公寓,宜家的展示空间等等。生活在家中日益变得拥挤,人们开始走出去根据自己的感受、爱好和活动习惯找寻到家的体会。



撰文、编辑: Amos Dai





    关注 iWeekly周末画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