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平凡人的不平凡

 

闲话一篇...



今天动笔写一篇半影评半随笔吧。

前几天跟同学去看了最近大火的《火锅英雄》,心里感触还是蛮多的;虽然自己并不是重庆人,也并没体会过重庆水深火热的生活,但确也是被电影营造的、重庆“狭窄而紧凑”的风格打动,尤其配上陈坤的本色出演以及电影本身讲述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

《火锅英雄》并不能算作是电影史上留名的佳作,但满足如今影迷对于剧情的需求还是绰绰有余的。首先,这部电影看得让人很爽很过瘾;其次这部电影让人感觉很舒服。纵观全片,镜头基本没有离开“老同学洞子火锅店”和那个全片最出色的酱油——那个钱库。防空洞本身带给人的紧凑与压抑感,让本身就对重庆火锅爱不释手的我们于精神上更加了三分热度,确切地讲是精神上的“闷热”。正是因为气氛营造的比较到位,所以我们在观影的节奏感的时候,自己主观上就会给剧情的发展加快几拍,加一点起伏。陈坤扮演的影片主人公将生活不堪的底层人物的心理以及行为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能是因为从小就在成都长大的缘故吧;相较于与他合作的主演们,他们蹩脚的“普通重庆话”反倒成了片子为数不多的笑点之一;虽然在看见喻恩泰扮演的“眼镜”时,还是会想起十年前那个秀才。
早些时候上映过的影片《叶问3》的编剧让仰哥我屡次吐槽不爽,因为他的故事主线太过平淡没有起伏,全都是轻描淡写不说,连悬念都没有。然而《火锅英雄》则是把悬念留在了电影的最后一刻,在主角走投无路万念惧灰的时候,几个戏剧性的转折挽救了主角和他朋友们的命运。这种技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招数,很多优秀的美剧都已经将它运用得炉火纯青;最重要的一点,观众并不会对这种情感主线表示厌烦,反倒是剧情反转的越靠后越逼近紧急关头,观众的智商就越会下降,因为那时他们只关注主角的命运,不想让他们以悲观的结尾收场,所以此时此刻你只要不采取哪些很极端的不合常理的剧情挽救主角,观众都是可以接受的。
谁也不会想到电影马上结束的时候四个主角还被捆绑在绳子里、浑身的汽油;谁也不会想到最后是主角的仇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谁也不会想到在最后两分钟的时候主角还在和劫犯追捕肉搏;谁也不会想到男主会把女主的那封“情书”看得那么重要。
片子优点很多,但是就个人而言,《火锅英雄》还是缺乏创新,无论是剧情还是电影配乐。我问我同学你怎么看这部电影的配乐?(她是学电子音乐制作影视配乐方向的)她同样表示缺乏创新,比如在群殴的时候放慢贞数放交响乐。而剧情之前也已提到,除了钓胃口大法运用得不错,其他“致敬经典”的镜头太多了,虽说只是拍摄手法的运用吧,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审美疲劳。
可是《火锅英雄》火了,火得大红大紫,深究一下原因,结论是“带有地域特色和地域情节的电影越来越吃香了”。《老炮儿》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去年年末上映之前,《老炮儿》就已经积累了一个不错的口碑,不仅仅是因为冯小刚入木三分的演技让大家叹服,更多的可能是因为片子讲述出了老北京特有的文化符号。本就是老北京的冯小刚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诠释了胡同土著的规矩与局气,这与《火锅英雄》的特点出奇的相似。
中国地域文化多元,人们对于不同的文化总有很强的好奇心。无论是《老炮儿》还是《火锅英雄》,土著们都想要从中寻找到那种根源情感,异乡人也会出于对于真实的好奇走进电影院。此种电影文化现象无可厚非,我甚至很欣慰这种色彩鲜明的电影终于为大众所接受。获得奥斯卡奖的那些影片多数的特点便是展现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无论是今年的《聚焦》还是往年的《为奴十二年》等,它们满足了公众对于真相的好奇心,也用很鲜明的电影语言表达了明确的立场。前两天在重温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的时候,心情真的是五味杂陈。电影本身的标签:中国、北京、京剧、还有不得不提及的,小豆子对于性别观念心理扭曲。那一年《霸王别姬》在国际上斩落大奖无数,但后来再没中国影片取得和它一样的辉煌成绩。我们早便发掘了中国电影的特点,可惜一直没有发扬光大,包括陈凯歌导演自己。但如今看到《火锅英雄》和《老炮儿》的成功,虽说它们距离载入影史的作品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电影崛起的势头。
最后祭出一张海报,白百何这表情太帅了。

谙妨

微信号:anfang-925
仰哥其实啥想都写点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谙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