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宇碎碎念】本宝宝该不该读研?

 








本宝宝该不该读研?

你看,如果遇到一个老板,对方给了你一张名片,上面会写着某某大学的MBA。你如果看看公务员队伍里面的上层干部,基本上不是硕士就是博士,好像有点学历才配得上更高的职位。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的学历。


就算当年说打死也不读的人
工作几年后
也会早已不记得
当年发的毒誓
早早混迹在
研究生队伍里面


我们大多选择上研出于这样一些动机——自己想好了要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读研有绝对的帮助;家里都说研究生学历重要,先读完再工作;大家都去读,跟着做没错;不管有没有用,至少读研没有坏处。


读研真是大势所趋吗?
目前大学扩招的年代已过,每年的招生人数趋稳。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每年的增长率为1.5%-2.8%。


而研究生的招生近几年的增长率为4%左右,研究生招生增长则要快一些。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5年的312292人,一直扩大到2014年的560000人。十年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近80%,其中,2010年招生规模增幅最大,达到13.7%。

近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增幅保持在4%左右。这里还没有将在职的研究生学历招生纳进来,所以整体看研究生学历的招生和报名情况都在快速发展。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较2014年减少6.5万人,降幅3.8%。这是继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下跌以来,再次明显下降,宣告了持续20多年的考研热画上了句号。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位授予数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不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自身需求的考虑,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都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据中国教育在线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在学研究生总数约为170万人,大致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注册研究生的规模。2012年我国博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人,约为美国的40%;硕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余人,不到美国的70%。


当前,我国经济在迅速转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深入民心,主动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趋势。这种形势下,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确实会快速增大。
读研意味着什么?
不管你是什么动机来读研,哪怕真的是混个文凭,读研都意味着你毕业的时候也就26岁左右了,也就是你差不多而立之年的时候进入职场。
所以,首先来讲,读研意味着你26岁左右入职场。这还真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意味着“求稳”。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26岁左右的年龄已经进入职业的建立期,也就是说这之前是一个职业生涯的尝试阶段,在此阶段中可以多尝试多选择,聚焦自己的目标,提升核心能力。


而建立期则是基本定下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朝着预定的路径努力寻求发展。从现实来看,还真是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就业时多数很谨慎,大部分抱着第一份工作决定终生或者选个安稳的工作来择业的,并且研究生跳槽的比例很低。

当然这里面一定存在一些人就算觉得工作不好也会“忍辱负重”的现象。这里就显示出研究生就业基本“求稳”,不敢冒太大的险。这也就逼着自己最好在读研期间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读研意味着你你有一定的知识贮备,但并没有说你就有好的职场素养。前面已经提到,读研的确增长了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信息检索、文献研读、科研创新等的技能。知识可以提升技术,技术也可以练到无敌。


但职场中,除了技术,还有如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等常用的技能和素养,这些就看你在读研期间如何去训练,如何去分配时间。不过,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你的大部分时间会与科研在一起,理工科研究生则更加如此。所以
读研的选择没有好坏,只有是否适合。


不做读研“快闪族”,帮你整理一下思路:


(1)喜欢自己的专业,走技术路线,
也认为自己是适合深造的;



(2)自己向往的工作
需要研究生这个文凭的门槛。



一个合适的条件,就是你做了综合考量,无论从趋势、社会需要,还是专业技能发展和个人需要等方面,你得出了结论:我要读研。

别拿读研来逃避工作和职场,这是最糟糕的读研选择。
大四敢去找工作,而且能找到的,最后去读了研,或许这样的人才更适合读研。









西电青年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

内容来源|西电通院
作者|通院辅导员 李时宇
图片拍摄| 闫毅强 王仲达
图文排版|新媒体 俞自生









    关注 西电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