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两天两件天大的事(二)

 

这第一件天大的事,乃是一场始料未及的G3级别超强太阳风暴席卷了加拿大西部,为温哥华带来了史上最壮观、世界上最强劲的质子弧!...



这第一件天大的事,乃是一场始料未及的G3级别超强太阳风暴席卷了加拿大西部,为温哥华带来了史上最壮观、世界上最强劲的质子弧!

如果站得足够远,你会看到这样一幅画:



@stevez 2016/05/07 Furry Creek, BC Canada

如果拥有一双鱼的眼睛,那么你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



@周恒(John Zhou) 2016/05/07 Burnaby, BC Canada

向东看:



@大杨 2016/05/07 Pitt River, BC Canada

向西看:



@大杨 2016/05/07 Pitt River, BC Canada


抬头看:



@大杨 2016/05/07 Pitt River, BC Canada

城之南:



@Danny Xu 2016/05/07 Richmond, BC Canada

海之北:



@stevez 2016/05/07 Porteau Cove, BC Canada

都市之上:



@David McColm 2016/05/07 Spanish Bay, BC Canada

G3极光风暴固然罕见,它带给温哥华的极光也不过是多几分秾艳炫美,并不值得万分激动。然而这次之所以算得上天大的事,只为那空前惊艳的质子弧。

……

这一天是5月7日,2016年母亲节前夕。将近晚上11点,黑月已经沉下多时,笼罩了一整天的浓云被强风吹散。G3极光风暴到来的时候,温哥华刚刚准备好。

我也刚刚准备好。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 官方预报显示,5月8、9日两晚可能会有极光风暴,因此我计划8号晚去Harrison湖边露营追极光,9号早上去附近选好的地点拍摄水星与国际空间站(ISS) 双凌日。虽然下午6点NOAA发出了突发G1 风暴警报,因为天气预报不理想,我打算忽略今天的小风暴,专注准备明天的计划。一直到晚上9点,我还在关注着ISS的轨道数据。

计划停当,我例行公事地浏览了一下几个极光情报网,发现所有的数据都突然急升。NOAA也把预警提到了G2级别,群里的大侠们认为甚至更高(小伙伴们总是这么乐观的)。我相信会有条大鱼,在极光群里发了消息,询问哪里有好天气,也没等回答,就急匆匆带上装备和狗狗们上路了。

出门一看,竟然天空大晴。我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去Pitt河边——那个我一直落空以至于耿耿于怀的地方。才晚上10点,天还没黑透,我在加油站停了一会儿,加满油,买杯咖啡和小吃,发了条消息说:G2了,可能有大鱼!

这十来分钟的停留是个很大的错误。虽然我可以为自己开脱说天还不够黑,但终究是错过了开场。车刚进入黑暗,离目的地还有三分钟,我发觉前方很不寻常,关了车灯,就见前窗上一条白练横空!这简直是我在黄刀第一眼极光的重演:只是隐隐的直觉,但已心潮澎湃!

——质子弧就在那里!

剩下的三分钟路途平直空旷,我盯着那弧光飞奔到目的地,抓起相机跳下车,那弧竟然从东到西横贯天顶。我仰天大叫、大笑,可惜无人应和,只有不明所以的狗狗们从车窗探出头来也激动地狂吠。

10点48分,我第一次按下快门的时刻。照片给了我另一个震撼:本应是浅紫蓝色的质子弧,竟然在边缘泛出绿光,而且一张比一张强烈,当我抬头望向天顶——见鬼!OMG!一簇亮光爆炸似的正劈头盖脸凌空罩下。我呆呆地盯着它,就这样盯着它喷发、漫射(“暴雨梨花针”,是这样子的吗?)。似乎上帝刚刚拧开了一个喷着光的花洒,旋转、摇晃着,光也随之流转、脉动、漂移,时疾时徐,犹如轻浪裹着细沙在滩上有韵律地往复。

我熟悉这样的感觉,只是以为这样的感觉属于遥远的北极、黄刀的极光下。

电话响起,@周恒在城里,超强的光害之下也被震撼,连连说这不是质子弧,这是极光!我已经恍惚,也顾不得去想什么跟什么,对着电话大叫:太棒了。不可思议。没空跟你说了。挂了。过了五分钟他又打来,我还是对着电话大叫:太棒了。不可思议。没空跟你说了。又挂了。根本没听清他说了些什么。

这的确已经不是我们所知道的质子弧,它是头顶上的极光,极地之外的极光!

然而它又的的确确是质子弧,是温哥华这样的极光带外围地方独有的风景。只是今天它太任性,太狂野,在天顶肆意狂舞,令我们迷失。

……

在此之前,我们所见过的质子弧都只是一条细小、浅紫蓝色的弧带,缓缓移动、变淡,然后消失不见。

2015年8月15日晚,@stevez、@周恒和@飞man在温哥华守候极光的时候,意外拍到了一道横贯东西的淡蓝色长带。我们知道这与极光有关,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极光——它不在南北极附近,而是在远离极光带地区的东西方向。在两年数十次的极光经历中我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我们连夜讨论,@周恒提出可能是质子弧,与北京天文馆8月3日刚刚转发过美国宇航局(NASA)的“每日天文一图——苏必利尔湖上空的质子弧”照片很像。我Google了一下Proton Arc图片,只找到5张(现在可以找到500张了)。有关著述也只有一篇论文。所有的特征符合,已经可以确定,这就是文中所论及的“孤立质子弧”(Isolated Proton Arc)。

这是当时我对它的初步描述:“……质子弧(学术名:孤立质子弧 Isolated Proton

Arc),是太阳风暴中一道强劲的质子流,挣脱了地球两极磁场的拉拽,孤飞于极光之外。它很不常见,只出现在极光风暴的时候,但不是所有的时候;只出现
在极光带外围(副极光带),意味着黄刀冰岛这样的极光胜地也无缘一见。即使出现,观者因为被北方的极光所吸引,无暇旁骛。或者偶然瞥见,也茫然不识。”

质子弧是目前最恰当的通俗中文名称。实际上,质子弧与南北两极的极光成因完全一样,也存在于两极极光之中。只有飞出外围的光带而且只由质子引起的“极光”,才被称作“孤立质子弧”或简称“质子弧”。因为远离两极,所以不能归类于“极”光。

2015年8月15日G2风暴下@周恒拍到的全景质子弧:



@周恒(John Zhou) 2015/08/15 Tsawwassan, BC Canada

同一天@stevez拍摄的典型质子弧:



@stevez 2015/08/15 Richmond, BC Canada

2015年10月3日次风暴(Kp4,监测值)下我拍到的典型的质子弧:



@大杨  2015/10/03 Garibaldi Lake, BC Canada


2012年10月8日,@Lijuan在Porteau Cove拍到的G2风暴下的典型质子弧。这可能是由华人拍摄的第一张质子弧照片,虽然当时她并不知道这道特别的极光有个特别的名字。



@Lijuan 2012/10/08 Porteau Cove, BC Canada

————————————

后记:

母亲节的极光和质子弧爆发,更多的人看到了它,期许它会成为温哥华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篇记述(二),本来上个星期就已经写好了,总觉得有些不妥。一次和朋友谈起那场盛演,我眉飞色舞却觉得辞藻枯竭,无法表达当时的激动和震撼。“那是空前绝后的,不可能再有!”  然后我就看到朋友脸上的羡慕嫉妒恨了。还有失望。我忽然知道哪里不妥:空前绝后,这么说是不是太轻狂、煽情、拉仇恨而且很不负责?

因为事关“天大”,所以必须慎之又慎。必须靠谱。

空前是可以肯定的。两天后温哥华报刊媒体纷纷惊叹温哥华史上最强的极光。我仔细搜证了有关照片和记录,不曾有这样形态和这样强度的质子弧。

我也以我所了解的数据分析了这次质子弧发生的时刻和方位,温哥华的确处于中心和高峰位置,比同样极光条件的美国Idaho Spirit Lake拍到的质子弧更精彩。至少现在可以说,这次质子弧是世界最强。

是不是绝后呢?G3以上风暴平均每年大约有一次,历史上出现在温哥华可观赏时间段几乎没有,以这里多雨的气候,遇上晴天更难。2014年没有G3风暴,2015有过两次,都不在合适的时间。而即使G3风暴,也不一定会有质子弧。可知概率非常小。所以我以为以后不太可能再有这样的质子弧。

我重新审视了所知道的关于极光和质子弧的知识,又做了一番探究,发现目前没有数据能证明质子弧与太阳风的强度或其它某个因素必然相关,因此根本不能断言是否、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样的模样再现。我并不能得出“绝后”的结论。此属天机,非我所能妄断。

2015年,我经历了两次不平凡:3月22号Baker山麓银河之上的罕见极光,10月4号Garibaldi山巅湖上的质子弧,以为这是我此生难以再遇的奇迹。可是奇迹很快又出现了。

于是我懂了:稍安勿躁。天上总会有奇迹。

2015/05/23


    关注 情系极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