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一个的故事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在上海读书,每逢回家或者上学,几乎都会经过南京,而滚滚车轮,只在南京南站停留数分钟,然后便继续飞驰。于是我只能说自己到过南京,却从未去过南京。

等不到的,永远在想念。去南京,就仿佛是自己跨不过去的坎儿,尤为想去南京的长江大桥。或许这种情节源于小时候看到的一张爸爸的照片,背景就是这样一座桥,上面是公路,下面是铁路,觉得无比宏伟。傻傻的我不知道是武汉长江大桥,还是南京长江大桥了。一座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一座是长江上第一座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桥梁。武汉长江大桥自己已经去过,于是南京长江大桥变成了心中萦绕不去的一座桥。终于在这个清明假期去了一趟南京,去了一次南京长江大桥,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下了公交车,我们沿着公路一直走到了大桥的桥墩,但并没有走过桥到长江的对岸去。一是因为南京当天降温了,我们衣服穿少了,二是因为我们旅行规划的时间也不够。所以最后只在桥上停留了几分钟就沿路返回了。还不如我们徒步上下桥的时间长,想想这正如爬山,对山顶的向往才是我们所能真正体验的,一览众山小总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在路上的过程罢了。

不熟悉路线的我们,在寒风中赶忙乘地铁奔向下一个景点,没有刻意寻找我爸爸拍照的位置。于是仅凭自己儿时的记忆和现在的半点信息最后我也能没弄清背后的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还是南京长江大桥。为何不问一下呢?可能性格使然吧,就像小时候做数学题,所有的快感都在凭借自己一己之力解开数学题的那一刹那。



既然到了南京长江大桥,肯定会拍照,就容我选择这张照片,这张看不到南京长江大桥,看到是无尽的铁路和公路的围栏,铁路与公路在此交汇,它们又将通向各自的路途,将长江两岸的人送向各自要去的地方。图中没有横跨长江的大桥,没有火车经过时大桥的震颤,没有只耳旁汽车的呼啸,因我置身于桥上,原来只有我能感受。


上周五是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周六便去交大校园逛逛,校园处处精心布置,彰显出双甲子生日的喜庆,在校园里还偶遇张杰校长和一帮学生合影留念,自己虽然不是交大的学生,但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兴奋劲儿,真不亚于某个明星的到来。

日暮时分,便和小小一同到交大附近的小面馆吃面,因为面馆太小,人很多,我们就打算搬着小板凳在面馆外面将就一下。当我们找好座位正要坐下时,两位老爷爷走了过来,一位老爷爷问我,“小伙子,你是交大的学生吗?”我摇了摇头连忙说:“不是,不是。她是的。”老爷爷随后好奇地问我们现在本科读几年,经常来这吃吗。我们都笑着回答,还问老爷爷这里变化大吗,老爷爷很是高兴。

老爷爷说他是1961年到交大读书的,那时候读五年的大学,他们读书的时候也时常走附近的街道。不一会我们点的面端上来了,于是我们问老爷爷“您们要吃面吗?”老爷爷说:“吃饭不要紧,重要的是在学校附近逛逛,多看看。你们吃,你们吃” 然后他们两个老爷爷,便在街角转弯,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我想他们应是去寻找记忆中的那个人、那条路去了吧。

想想自己是2011年入学的,与老爷爷正好相差了半个世纪,我站在街角的这个面馆,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原来一切都是这么近。



最后借用苏轼的诗中的两句作为结尾吧: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岂止西湖于空间,这时间的无涯,一个接着一个,于建筑,与文字,于你我。


    关注 小航的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