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或者一个旅人独自在故土旅行

 

你要到哪里去...

冬の海
你有没有试过长久地凝视一片冬天的海?我以前在一所临海的小镇中学读书,出了中学校门,穿过一条无人的马路,迎着凛冽的海风站上流动的白色沙丘,底下就是当地人俗称「施将军」的靖海侯施琅巨大的石像镇守的深沪湾一角,衙口海。我常常在冬天去看那片海。

冬天的海冷酷沉着。冬天,海滩上那些在夏天常常人声鼎沸的违章搭建的海鲜大排档,会残留一副锈迹斑斑的高脚铁架躯壳,和几块残破的木板。站在上面,倚着栏杆看着混浊的潮水漫过柱脚,你会觉得,自己正深陷茫茫大海之中。

我的中学是一所正常的普通的中国学校。正常的中国学校不会教你如何跟大海相处。相反,正常的中国学校只会严厉禁止你接近大海。所以我常常在冬天的海边,看到一些「不正常」的学生。

我一直记得那个女生。向冬天的海的深处一直走的女中学生。我站在离她最远的一座高脚铁楼上注视她。海水没过她的肋下时,依然没有看到她有停下的意思。我注视着她,想,她要到哪里去。她突然回过头。站在灰蒙蒙的海天之中。她是听到有人在叫她么,还是想最后看一眼这个世界?

在冬日狂潮中,一个女中学生



这个画面,我一直很喜欢。
Sound of Waves


有时候我开着 MUJI to Relax 的 App,听海浪的音效入睡。「思考人生时,我不时觉得,自己不过是一根被冲上海滩的漂流木。」在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看到这一句时,我想到的画面,是自己远离海滩,漂流在无垠的海面上。想着这样的画面时,我不时觉得,自己的耳边真的灌满了海浪的声音。而双眼也眏满天上的星辰,身下则是沉静,却不时起伏的大海。

我后来读到莱蒙托夫的一首诗,也是很喜欢:

一隻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

它既不寻求幸福,

也不逃避幸福,

它只是向前航行,

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

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将要直面的,

与已成过往的,

较之于深埋于它内心的 皆为微沫。

静与动
我其实并没有多喜欢海。但海是个不错的意象。

海让人感觉自由。

海常常让我想到自己。常常想到自己,或者关心自己,让我有时候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自我意识过剩。比如,这本来是一篇摄影展的软文,我本该从摄影的历史或者意义着手,谈论摄影的主题,或者构图、光线等等技术细节,但我却以提问「你」开篇,从描述「我」开始谈论「我」,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这个展览的主题不是「故乡旅行者」的话,也许我不会这么写。
为什么是「故乡旅行者」,策展人「吉利」在他的展览的前言里写道:

想了很久,还是将展览的主题定为「故乡旅行者」,意思是,在故乡中旅行的人。

故乡,在字面的意义上,与旅行是相悖的。一为静,一为动;一为归处,一为远行。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这样一个冲突:身处故乡之中,又何以自称是旅行者?

故乡,除「自己出生的地点」的含义之外,是一个承载着相同文化精神传统的人与物的结合体。它是一个载体,承载了无数人的情绪与记忆,并通过它独有的方式,投映到包括戏曲、建筑、民俗、礼仪、饮食、生命个体、社会团体等子集之上,成为一个看得着、摸得到的实体。而我们,作为千万个子集之一,所能看到、接触到和了解到的,也只是故乡的零光片羽。即使穷极一生去试图理解自己的故乡,也不过是在母体中四处游动而已,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清晰透彻地认识自己的故乡。我们也可以说是旅行者,居住在故土之上的旅行者。

但我们并不能停止探索自己的故乡,这是能够解答「我是谁」这一发问的重要途径,并可能借此得知「我从哪里来」,最终引导我们「要到哪里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当中,我用手机记录下许多带着细微的瞬间。已改建成新型小区但仍然坚持的游神、在寺庙中瞌睡的老人、在葬礼过程中人们所体现的不同状态等等。在这些微妙的情境中,我尝试把自己置身于中,同时把自己剥离开来冷静观察。通过这样不断置入与抽离的行为,试图从中体验到一丝一缕能够集结成故乡的精神情感。

在此,我将这一过程的部分「成果」呈现于诸位面前,希望透过此次展览(当然展览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自我娱乐),与特意或不经意到场的观众,就我们共同的故乡,能产生一丝丝的互动。



你怎样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与吉利不同,出生地这一事实,在我确定「我」的过程中,并不那么重要。我更关心一些较为「个人化」和「内在的」特征。我更愿意向你说明,我拥有什么样的信念,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艺术,爱看什么样的电影和书籍,认同什么样的价值和政治观点。

我想,也许是因为我更为关注自己的内心,所以对「故乡」的「执念」更少。我当然也关心「宗族」关心「乡土」,毕竟我生于斯、长于斯。但它们于我来说,只是「兴趣」的「领域」或「分野」,而非决定「我是谁」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不喜欢在别人的眼里,我永远只贴着一个「闽南」的标签。我也不想让我的职业身份、社会角色限定「我」。「我」不止是这些。

我不止是对闽南语有兴趣、有研究,我也学日语、学英语,想学德语、西班牙语、法语。我对很多文化都有兴趣,我觉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很有趣,并不死守一个道理。

但无论如何,「故乡」毕竟是一个关于「你」的事实。是「你」的一部分。区别只在于轻重。所以我有时仍然会觉得,我也需要对自己的故乡进行探索。需要在自己的故土,当一个旅行者。所以,在看到吉利以「故乡旅行者」为策展主题,在他的作品中切实看到他对故乡的观察和感情,我会对他感到由衷地钦佩。

而这其中,自然也夹杂着一种「我无法像他一样对故乡如此专一」的羞愧。

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故土,当一个旅行者。就算仅仅为了认识我们自己。


    关注 大獅RADI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