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风物】大通禅师 —— 神秀

 

神秀者,唐之禅僧也,俗姓李,汴州尉氏人。少聪颖,习经史,博学识。隋末,出家为僧,寻师访宗,遍行...











(网图下载)

神秀者,唐之禅僧也,俗姓李,汴州尉氏人。少聪颖,习经史,博学识。隋末,出家为僧。然其道未显时,不为世人所知也。


(尉氏县张市镇沙门村一角)

高宗麟德二年,秀时年五十。行脚至蕲州双峰山东山寺,谒五祖弘忍。祖以坐禅为业,秀叹伏曰:“此真吾师也”。遂驻锡不行,受具足戒,以樵汲自役,苦心励志,而求其道,凡六年矣。

秀慧根高品,朝暮参悟,禅业精进,师深器异之。与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谓其“悬解圆照第一”,称为上座,令为“教授师”。同修以秀为能,堪为人师,故尊崇倚重,师者甚众。



禅宗东山法门,始于道信,成于弘忍。其禅法据以经典,书以文字,修以定式,人谓“念佛禅”,信徒习之甚广。秀深得五祖真传,嗣承其法,未尝有变,师赞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

五祖欲择法嗣,命弟子作偈以呈。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皆称善,以为必得,而师未之许也。有役僧慧能者,亦以偈上,冥符师意,遂暗付衣钵,令其出走嶺南。



五祖寂灭,秀去荆州,于当阳山玉泉寺,大开东山禅法,缁素归依者糜然。秀道誉日隆,声名远播,武后闻之,迎至洛阳,肩舆上殿,亲加跪礼,置内道场供养。秀是年九十余岁矣。

武后礼秀虔敬,恩典渥厚,敕当阳建度门寺,尉氏建报恩寺,以旌其德。时王公以下及京都士庶,争相来谒,望尘拜伏,日以万数。中宗继位,礼重尤加。中书舍人张说尝问法要,执弟子礼,退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气也。”



秀所宗禅法,摄心息想,凝神入定,拂尘看净,方便通经。曾作偈示众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秀业承祖法,行渐悟说,朝廷推崇,时人尤重,故其道大行,两京之间,皆宗之。而慧能顿悟之法亦行于岭南矣。

神龙二年,秀卒于东都天宫寺,赐谥“大通禅师”。秀生于隋末,百有余岁,未尝自言,故人莫知其数。秀门徒甚众,“入堂七十,味道三千”,有弟子普寂,义福者,并为时人所重。



史家以五祖之后,禅门分宗而立,故尔称神秀为北宗,慧能为南宗。“北渐南顿”,禅法有别,其后嗣弟子亦交互攻讦,以争法统。然天下皆知秀之雅量高致,堪能容物,慕慧能顿法明快,数荐弟子从之学法。尝奏请则天,追慧能赴都,慧能固辞之。秀又作书重邀,而慧能终不行。秀在时,未尝以六祖自封,卒后又岂忍见阋墙相争,为天下笑?故知其不欲也,而叹其不豫也。



(今沙门村报恩寺全貌)

吾曾拜访神秀故里,有老者曰:“今之沙门村,即禅师少年之居所也。”而欲详其事,人皆混然莫知。又询敕建之报恩寺,则不知其存迹何处。唯有小寺新成,仅阔十数步,逊比农舍。叹秀生于乱世,舍其所爱,以度众为业。高山景行,世人敬仰。然其遗跡湮没,往事茫然,实可悲也。方其法主两京,盛极河洛之际,天下皆谓其法可递万嗣,何以数代而宗灭?而后世之籍史,皆旁系其宗,简略其事,又多有毁誉者,故神秀鲜为后人所知也。



(尉氏县张市镇沙门村远眺)

人之根器有别,悟性有差。上根利器者,寥寥无比。故知顿悟不易,渐修适众。老子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普众以渐为难,以顿为易,舍渐趋顿,皆为痴妄。秀道之不衍,乃天下之病也。



(沙门村报恩寺神秀像)




    关注 指下烟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