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推荐|家有文物要远行

 

近些年,跨地域的展览越来越多。然而,这些历经千百年时光洗礼的文物、艺术品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运送出去,再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不同地域的人们?它们安全吗?文物的运输和布展过程有何与众不同?...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输出的原创展览“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即将在无锡博物院落下帷幕。这次交流展览让远在华东的观众得以与诸多古代名琴亲密接触,近距离感受古琴的魅力。


可能很多看官在惊艳于古琴之美的同时也会好奇,这些历经千百年时光洗礼的文物、艺术品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运送出去,再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不同地域的人们?它们安全吗?文物的运输和布展过程有何与众不同?

让我们跟随展览项目组的脚步来看看——

文物“出门”那些事儿
唐 岳州窑青釉文吏俑
1
文物“出门”第一步:考察对方场馆等条件

不同的文物对展出场地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要求不尽相同。

在前期与对方博物馆商讨展览事宜时,博物馆就会派展览项目组对场馆条件进行考察,商讨展出及存放文物的细节。
三峡博物馆展览项目组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与英方人员就明年赴英展出项目的细节进行商讨


以“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古琴为例,它属于漆木器,必须陈列于展柜内,而柜内温度应为15-22℃,相对湿度 56%-60% RH。

而古琴(仲尼式)的结构大致如下
最适合它的展出方式是悬挂,受力部位为“龙池”。
古琴挂架示意图


在与借展方就文物展出的温湿度和展出方式等条件达成一致后就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2
文物“出门”第二步:专业运输
经常有好奇的小伙伴问咱们,
“文物怎么运呢?”
“飞机托运吗?”
“自己带过去吗?”
“发个快递吗?”
……
战国 鸟形尊


博物馆君可以肯定地告诉您,文物的包装和运输是一个非常非常专业而严谨的过程。
目前,国内已有专业的文物、艺术品包装运输公司。博物馆将与这样的专业机构共同完成文物包装和运输。

文物运输车辆:它的内部也是恒温恒湿的。且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只能在白天以60码以内的速度行驶。
文物运输包装箱:针对每件古琴展品量身定做了独立内包装和外包装箱。
减震材料


经历几天平稳的陆运,古琴及辅助展品安全送达对方展厅。拥有文物运输经验的专业人员正一丝不苟地进行包装拆卸:
辅助展品拆箱


传世名琴露出庐山真面目:
3


文物“出门”第三步:文物点交

文物点交就是展览借出方与借入方对文物的完残状况等保存现状进行面对面的交接过程,点交过程必须有文物移交方、文物接收方和专业运输公司三方到场。
无锡博物院工作人员确认展品状况


明确职责后,准备一张点交桌、一张包装桌。

“为了保证文物安全,桌子必须是特制的。”

所谓特制桌子就是在结实木桌上加装一层减震材料,再铺上绒布,以免损害文物。
之后,触摸文物的人员会双方根据清单和资料,逐一比对、拍照。

“任何一丝裂缝、斑点都必须记录在案,并且双方签字确认。”
介绍文物状况的资料


在本次展览中,我馆准备了以介绍古琴制作过程为主题的“辅助展品”展览项目组对它们的功能也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说明。
2
文物“出门”第四步:布展、封柜

当文物点交完毕后就进入了布展阶段。
展览平面布局规划图


但此时,展览项目组依旧绷紧神经,认真确认文物摆放的种种细节:


文物承载着一个历史时期的厚重文化,对文物的“敬畏”实则对文化的“尊重”。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更是以拳拳之心对待每一件文物及艺术品。

布展过程看似简单,但肩上的责任之重,不言而喻。因此,直至文物“封柜”,工作人员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
后记:

我国有非常丰富的文物遗存。这些承载着厚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穿越上千年、上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留存至今实属不易,有的珍品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得以保存下来,可谓命运多舛,是历史的活化石。

博物馆人见证它们在各地展出时给观众们带来的震撼,同时也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责任。自豪感、成就感与责任感交织,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一丝不苟做好每个细节才是对文物、对历史和对世人最好的交待。

此次展出的传世名琴众多,其中不乏观众们已经熟知的“松石间意”、“‘蜀王’霜钟”、“潞王‘中和’”等珍品,相对它们而言,有些古琴虽“养在深闺”,却也暗自流芳。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众器之优”的展览中的一把元代古琴。

君可试想,在近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多少朝代更迭、多少兵事战火、多少离乱浩劫、多少阴谋心计……而一把古琴在民间能完美的保存至今,其身世该是何等传奇?完璧之下,更可以想见,千百年间有多少“守护者”曾为它默默的付出。


朱致远制琴

元 Yuan Dynasty (1279~1368)

仲尼式

通长121.8、隐间113.3、肩宽19.1、肩厚5.1、尾宽13.7、尾厚4.3厘米

1951年西南文化处移交
此琴木质面桐底梓。鹿角霜灰,黑漆,流水加细密牛毛断。池沼为长方形,龙池21.8×2.4、凤沼10.6×2.3厘米,纳音低平。蚌徽,檀木岳山及琴尾附件。

琴底龙池内纳音右阴刻“赤城朱致远制”。

朱致远为元末明初人,所斫琴为历代琴人珍爱,历来真品稀见,伪作不少。鉴定组认为此琴断纹美观,朱致远款可靠无误,形制符合元代古琴特征,是一张珍贵的元琴。


(本文图片及文字来源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关注 弘博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