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讲记有声书-净空法师-02

 

“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博]是指他见识广博,[洽]是他的说理非常清晰通达,[淹]是透彻,[贯]是文章无论...





整理资料不容易,希望同修好好学习!

“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博]是指他见识广博,[洽]是他的说理非常清晰通达,[淹]是透彻,[贯]是文章无论理路,无论是章法结构,都有条不紊。能得此四个字的评语,定是上乘的文章,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文字的结构,都属于上等的。所以不能叫他终老于窗下,一生只做个秀才,可惜了,应当要把他选出来替国家服务。

“遂依县申文准贡”。就是交待当地的县政府,要把这个人提拔起来。“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从此处来看,屠宗师是很了不起的人,看到袁先生的卷子马上就想提拔他。可是代理人杨先生把他驳回去了,这就是两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袁了凡是有才干。可是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有才还要有命,所以人的一生命运主宰了一切。命、时、因缘都有定数。这里面讲才、命、时。袁先生一定要遇到殷秋溟,他的因缘才成熟。这些我们都应当要明白的。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从此以后,袁先生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一个人一生的际遇,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有命,都有时节因缘,不能强求的。命里面没有,怎么动脑筋也求不到。命里面有的,什么念头不想,到时候自然来了。他明白了,从此以后无求、无得、无失,心地真正平静下来了。所以我读[了凡四训],学佛以后,我们可以称袁了凡在这一阶段,是一个标准的凡夫。我们一般的凡夫,都不够标准,为什么呢?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他的妄念没有了,对于一生的休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古德云:[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知命,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小人很冤枉,拼命的追求,不知道这是命里有的。努力拼命求得的,还是命里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呢?这是指定数,一般人都在定数里。这个时候袁了凡只知道有定数,不知道定数之外还有一个变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下一段以后就是讲变数,讲立命的理论方法。要按照真正的理论方法去求,就能够改变你的命运。你想求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佛家所讲的布施。你想得到财富就必须行[财布施],想得聪明智慧那就要行[法布施],想长寿平安,那就要行[无畏布施],这就是正确的创造命运的方法。按照正确的理论方法去求,都可以得到你所要得的,甚至连成佛也求得到,何况这些世间的小小福报。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燕都]就是现在的北京,也就是首都所在地。元、明、清三朝首都都在北京。[留京一年],他出贡之后就到北京去了,在北京住了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每天静坐。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他的心地多么清净。心清净了自然就生智慧。一般人智慧不能现前是心不清净。他之所以能够静得下来,就是他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知道,想也没用处,所以什么都不想了,心定下来了。

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己巳这一年他回到南方来。[游南雍],南雍是皇帝所办的大学,就是国子监。是国家办的两所大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北京称为北雍,南京称为南雍。[未入监]就是未入学。在还没有入学之前,先去拜访云谷禅师。

[云谷会禅师],[会]是他的法名。云谷禅师的法名叫[法会],这是一位很有名的大善知识。了凡先生到南京栖霞山,去参访,去拜见他。[对坐一室],在禅堂里打坐。[凡三昼夜不瞑目],没有倦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故能精神饱满。云谷禅师看到他这么年轻,有这样好的功夫,很难得,不容易。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凡夫之所以不能够成为阿罗汉以上的圣人,原因在那里呢?妄想太多了。[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病根就是在妄想,[妄念相缠]不得作圣。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我没有看到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为什么呢?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了凡先生是个老实人,老实最可贵,他说:[因为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一生的吉凶祸福都注定了,还有什么好想呢?想也没有用处!所以干脆就不想了]。知道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就要走了。所以生死是一定的,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天、那一个时辰,人家都算定了,有什么话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他就不打妄想了。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一个人能够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那是很了不起的功夫。他不是功夫,他是命给人算定了。所以云谷禅师就笑著说:[我还以为你是功夫不错的豪杰,原来你还是个凡夫]。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

了凡先生就向云谷禅师请教:[这是什么原故]?这就说明数的道理。人为什么会有命运?为什么会落在数量里?人如果到了无心,就超越数量了。袁了凡先生有没有到无心?没有。他只是什么都不想,因为想也没用。他还有一个妄念,就是我什么都不想了,有这么一个妄念。这个妄念还在,还是有心,并不是无心。所以他常常心里有个念头:[我一生都算定了,一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并没有到真正的无心。既然没有到无心,决定为阴阳所缚,怎么会没有数?数就是数量。以数学的原理,推演出来过去、现在、未来。甚深禅定不是一般世间人所有的。佛门里像黄檗祖师,他是在定中所见的境界。因为在禅定中,时空都突破了。时空突破了之后,过去、现在、未来自成一片,全部都看到。那是决定真实,一点都不会差错。为什么?他看到未来的事,不是他推算的,而是眼前亲见,这要相当功夫才行。所以靠数理来推论,我们世间凡夫做得到;现量境界现前,就不是世间凡夫所能做到的了。在佛门至少三果阿那含以上,他们有甚深的禅定,能够见到过去、未来,这是不会有错的。

但惟有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你从遇到孔先生被他算命算定之后,距离现在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你的命运一点都没有改变,完全照著他给你算定的走,这不是凡夫,是什么。你的命运里每一年、每一月没有加、减、乘、除,这是标准凡夫。所以一个大善之人,命有没有?有,但改变了。大恶之人呢?也改变了,不会照原定的样子。由此可知他二十年来没有行善也算没有作恶,他的命运完全照著孔先生所算定的,这叫做标准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了凡先生就问云谷禅师,难道命运可以改变?[逃]就是超越,那就是[定数]里面还有[变数]。孔先生给他算的是定数,变数则在自己手上掌握。这是孔先生不晓得的,不能推算的。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这是云谷禅师教导他改造命运,也就是跟他讲定数里有变数,这是袁了凡原本不知道的。云谷禅师承不承认有定数?承认。前面讲过:[人未能无心,安得无数]。世俗讲的[命运],云谷禅师完全肯定,承认,确实有命运。但是命运自己可以改变,可以创造。所以佛家不是宿命论,佛家是创命论,自己创造美好的前途。但是立命要靠自己,任何一个人都帮不上忙,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改造命运,决定要靠自己觉醒,靠自己改造。他是个读书人,所以就先用诗书里面的道理来开导他。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儒家所讲的,[诗经]、[书经]中所说的。云谷禅师懂得,他说这是明明白白、的的确确的教训,这是事实。

再看看佛所讲的,[我教典中说],云谷禅师是佛门大德,[我教]就是佛教经典中所讲的。[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命里没有儿子,你要求,可以得儿子的。[求长寿得长寿],因为他短命,寿命只有五十三岁。这就是告诉你,你求什么、得什么,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章嘉大师说过:[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章嘉大师有解释。有些人在佛门当中求,求不得。是什么原因?那是不如理、不如法。懂理论、懂方法,如理如法的求,就有求必应。如理如法的求,还是得不到时,这是自己有业障,必须把业障消除,没有了障碍则得感应。这是章嘉大师说过的,没有求不到的。

从根本的原理来讲,世出世间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一切的需求,就是求作佛也能成佛,都是根据[万法唯心]这个原理。[华严]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我们[求],基本的原理就是真如本性。方法最圆满,最恰当的就是佛陀的教诫。依据佛法的理论教训去求,我们求不老、求不病、求不死,能不能求得到?决定求得到,确实求得到,都在佛门之中。云谷传给了凡的只是极小的一部份。因为了凡的志向不大,只求世间的功名富贵。只是求这些,所以云谷禅师只教他这个部分。云谷禅师满他的愿望,他想求得功名富贵,就告诉他求得的方法。特别告诉他,[妄语乃释迦大戒]。戒律里有[四根本戒],就是杀、盗、淫、妄,所以妄语是佛家的根本大戒。佛怎么会妄语,怎么会骗人?换句话说,告诉他求男女,得男女;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这是事实,决定可以得到的。了凡依教修行,此三者果然如愿获得。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这是进一步向禅师请教,说:[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孟子]上有这么一句话。但是在他的想法,[道德仁义,可以力求],那是我本身的事情。我希望成圣成贤,在道理上是讲得通的。

[功名富贵,如何求得]?[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也能求得到。我没有功名,能求得功名;没有富贵,能求得富贵。这似乎是命里注定的。命里没有,那里能求得到?命里有的求得到,命里没有的到那里去求?这是一般宿命论,也就是命中的一个常数。常数是前生造作的因,这一生应得的果报。殊不知常数里有变数,加上变数就不一样,的确功名富贵也是我们可以求得到的。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孟老夫子的话没错,[汝自错解了]。你自己错会了意思,你并没有真正理解孟子所说的,你的解释只对了一半,另一半你不晓得。对的一半是德性上,除了德性之外,还有事相上,你也可以求得到的。你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这话出在[坛经]上。

[六祖坛经]、[金刚经]、[楞严经],这三部经典在中国,自古以来被大家公认的是第一等的作品。[坛经]是中国人写的,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有特别一份亲切感情在其中,也实在写得很好,是整个佛法的纲要。我们不能把它单单看成禅宗的经典,它是整个佛法的纲要,也可以说是六祖大师的修学心得报告。

六祖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心地。[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要到那里求呢?从心地里面去求。

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这段教训非常重要。内求外求都要从内心求,不要向外面求。向外面求就错了。所以佛法里讲,求什么得什么,都是从内心求,不是叫我们从外面求。外面求,决定得不到。为什么?外面是常数,外面不会变;心地是个变数,不是常数。

了凡先生二十年来,心地算是清净,没有妄想。他的心是守定常数,不知变数。所以他这二十年中的命运跟孔先生算的完全一样,连那一年考几名,不会提前一名,不会落后一名。因为他不懂变数的原理。

云谷禅师教他这个道理,[求在我],在自己。道德仁义是内、德行的修养;功名富贵是外、生活上的享受。内外都得,这个求才真正叫做[有益于得]。[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那是究竟圆满的享受,内外皆得大圆满。那真是我们讲的事事如意,没有一样不称心,自在如意。如果没有这样殊胜的果报,就不会有人学佛了。

学佛不是消极,是非常现实的。现在人讲现实,现实没有比学佛更现实,这是实在的,你看就晓得了。你们讲现实,未必能得到现实;佛法里讲现实,是真正能够得到。须知佛陀教育之好,实在讲,世间人对佛教误解了,错会了意思,不知道它的好处。能够真正体认了,才晓得佛陀的教训才是世出世间最圆满、最殊胜、最良好的教育,古今中外绝对找不到的。尤其是大乘佛法。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这是指现代社会,大众所追求的,能不能求得到?求不到。纵然得到了,那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而得到的,这才叫做求得。命里有的你求得,那不算求得,因为不求也得到。

譬如今天有人说做股票很赚钱,一年赚了几千万,这是命里有的他得到了。命里没有的,你看多少人做股票赔钱,不是每个人都赚钱!若每个人都赚钱,股票谁赔钱?赌博赢来的钱还是命里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甚至于做小偷、做强盗得来的,还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偷都偷不来。

古人明白道理,才说:[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为什么?没能逃过定命,没能逃过常数。所以人要是真正明白道理了,人都会安于本分。安于本分,自己日子过得好,社会也安定,天下也太平,大家都没有争执了。

所以佛法教我们求命里面没有的,常数里面没有的,我们能够求得到,这是属于变数。怎么求呢?要向内心里面求。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就是这一段所说的。他不能够[反躬内省],[反省]是向内心里面求觉悟,向内心里存养厚德。他不懂这个道理,而只向外面去求,每天动脑筋往外去求,这种求法,即使是[求之有道]。纵然你有方法,有手段,你有计谋,可是怎么样呢?



點擊下方“相關閱讀”查看更多↓↓↓

了凡四训讲记有声书-净空法师-01

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www.ganyingpian.com

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

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

[b]【善談心性者 必不棄離於因果】


【深信因果者 終必大明乎心性】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直播台净空老法师讲经:

http://www.amtbhk.net/livetv?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恭看今現在說法凈空老法師直播:

http://player.hwadzan.com/hkplayer/livetv.php

恭看華藏凈宗弘化網凈空老法師講經直播: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恭看華藏凈宗弘化網多元文化台直播:

http://edu.hwadzan.net/livetv?channel=cult

[/b]

新浪微博:@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喜马拉雅听书: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公众平台微信号:ganyingpian_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站長個人微信号:ganyingpian
普为父母师长、历劫冤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关注 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